登錄???|???注冊
本書將近代北京置放在近代中國大歷史的框架之下,截取若干典型事件、現象與文本,通過政治、文化與社會的多維視角透視,交織呈現北京從一座傳統帝都到近代城市演進過程中的紛繁畫面。具體內容涵括20世紀初期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初步啟動、二十年代北京知識群體面對時代更迭時在思想與行動上的選擇、國民黨新政權建立之后對北京的政治與文化改造、三十年代北平發展路徑的新規劃、消費空間與城市文化新秩序的構建、抗戰時期北平的文化生態等。
王建偉 ·地方史志 ·23.6萬字
本書的基礎是作者已經發表的研究兩漢河北的十幾篇論文和相關著述。整合深化這些內容構成了本書的主體,同時注意吸收學界新的研究成果,補充以往沒有研究和研究薄弱的內容。這種安排比之論文集能夠較全面系統地呈現漢代河北的面貌。探討的問題主要有:兩漢河北政治概況與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兩漢河北開發的地理環境及其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兩漢河北的政區與人口;兩漢河北的農業、手工業、城市、交通和商業;兩漢河北的思想文化;兩漢河北開發與漢王朝發展的關系等。
王文濤 ·地方史志 ·29.5萬字
哈爾濱是一座文化多元、交互與共生的城市,華洋雜處與中西交融。作為鐵路樞紐的哈爾濱是一個依水而定、因路而興的城市。城史紀元是哈爾濱城市史研究的一個關鍵性和節點性問題。俄僑等僑民是這座城市變遷的見證者與“建設者”。哈爾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三條路徑(法國、日本與俄國)的結合點。哈爾濱作為一個多元化城市,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國史、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史等的學術價值更是自不待言的。
高龍彬 ·地方史志 ·27.3萬字
本書以海絲文化為主線,以福建地方文獻信息資源整理與開發為研究的切入點,分析了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的內容、機構及研究現狀,揭示了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的概況、特點、方式及主要成果;構建了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研究的信息資源體系,為福建海絲文獻研究者開展研究提供了線索。分析了在整理與開發海絲文獻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不同區域和機構的合作,拓展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的內容與形式,注重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的細化、規范化及提高整理開發的效率等發展策略,為相關部門制定福建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策略、系統收藏海絲文獻資源和優化相關服務提供參考。
孟雪梅等 ·地方史志 ·30.3萬字
本書把商人與近代甘寧青地區社會發展史研究有機結合起來,以求盡量客觀、真實地展現甘寧青社會在近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沖擊背景下的種種變遷景象,強調商人在近代甘寧青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同時,探討社會變遷對商人自身所帶來的影響。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清前中期甘寧青地區的商業發展、商人與近代甘寧青地區主要國內商貿活動、近代甘寧青皮毛出口貿易中的商人群體、商人與社會變遷。在社會變遷視野下,本書運用歷史學方法和多學科研究的綜合方法,考察甘寧青地理空間中商人活動市場具有的諸多獨具特色的區域面相,注重對觀念形態、行為規范、道德準則、宗教信仰在交易過程中所起作用及其影響的分析。
李曉英 ·地方史志 ·21.7萬字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型。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的寧波首當其沖,特別是被指定為“外國人通商居留地”的“老外灘”,90年間發生了歷史性的滄桑巨變。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兩種文明的碰撞交融,無論主動抑或被迫,雙方都在接受和發展。本書設立了政局態勢、口岸經濟、治安市政、教會活動、名人軼事等五個專題,從大量的史料中精選細編,相當真實地展現了寧波的轉型過程。本書具有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價值。
寧波市江北區史志中心編 ·地方史志 ·32.1萬字
本書在充分吸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以集聚經濟學為理論依據,對清代山西的產業集聚、資本集聚、人口集聚,以及由以上集聚現象最終帶來的城鎮集聚等問題進行考察并加以理論分析,在豐富清代山西城鎮的研究成果的同時,對當代山西城鎮體系形成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剖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生性特征,并使讀者對清代中國中部地區城鎮發展狀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為區域經濟史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的同時,以古鑒今,為當代資源型省份未來走集中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及區域內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借鑒。
喬南 ·地方史志 ·27萬字
本書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歷史與文化研究叢書中的政治文化史卷。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古代的粵港澳大灣區”,分四章敘述先秦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四個時期大灣區歷史變遷;中編“近現代的粵港澳大灣區”,主要介紹近現代時期列強對大灣區的侵略,以及大灣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求得解放的歷程;下編“當代的粵港澳大灣區”,著重闡述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大灣區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成就,展現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傲人成績。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正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加速邁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回顧千百年來歷史老人在這片沃土上一路蹣跚走來的足跡,我們感慨萬分,過去的坎坷仍然值得鑒戒,而過去的成功也依然值得我們堅信,前面的路將越走越寬廣!
李文益 張劍虹 ·地方史志 ·28.7萬字
書稿主要選取了固原城修筑、拓筑和重大修繕的幾個里程碑式的時代節點,描述了其城修筑發展的歷史。固原古城筑城當在戰國時期,西漢有高平縣設立,漢武帝時期設置安定郡。固原城位于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軍事地理位置重要,地方政權建制層級高,是西北歷史名城。
薛正昌 ·地方史志 ·22.3萬字
本書在闡述古代城鎮起源、結構、鑒定方法,以及扼要介紹白山黑水之間遼金古城的基礎上,從遼金行政機構設置出發,按其古城建筑時間、行政機構治所地望、行政機構設置沿革、古城歷史地位及遺址保護利用等,展開專題研究。希望能為遼金史地研究者或對遼金史地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啟發遼金史地研究問題的思考。
孫文政 ·地方史志 ·28.2萬字
本書以絲路重鎮固原為研究對象,以絲綢之路的興衰為研究視角,系統探究了古代固原地區行政區劃沿革、軍事地位嬗變、經濟開發、民族大融合、文化交流與傳承等方面的歷史變遷軌跡。在此基礎上全面論證了歷代王朝經略西北邊疆政策得與失的經驗教訓,闡釋了古代固原地區由邊地演變為腹地的歷史過程。
李世榮 ·地方史志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