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以洪水為研究對象的環境史著作,具體描述了中國1931年長江洪水對江淮地區,通過史料挖掘與鋪陳,一方面解釋了洪水對當地帶來的生態和經濟影響,另一方面講述了人們對洪水的應對。本書試圖以這場洪水為出發點,考察中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的歷史脈絡、人與洪水關系的變化、人們對抗和引導洪水的活動,進而探究近代以來中國多發災害的歷史成因,回顧中國對災害認知的不斷加深,從而豐富對災害歷史研究的理解。
(英)陳學仁 ·中國史 ·22.3萬字
本書收錄了《南方文物》“海外大家”訪談欄目對海外考古大家的多篇訪談,通過訪談,介紹了國外著名考古學家的成長經歷、學術貢獻以及對中國考古學現狀和前景的評價和認識等。
李水城主編 ·文物考古 ·37.7萬字
“那些書太古舊了,我也太老了,對這世界沒有用了。”“這些書都是您新寫的呀,怎么會太古老,沒有用呢?”“你以為這些書能救北洋水師么?你以為這些書能救社稷么?你以為這些書能救中國么?”本書以深沉、典雅的敘事手法,為晚清以樸學大師孫詒讓為首的一代知識分子存影寫照,展現了身處“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他們所遭遇的空前的復雜情勢和分化結局、選擇依賴或掙脫傳統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時的矛盾心理和精神危機,更寫出了他們各各不同的精神突圍方式:有人抱殘守缺,消沉墜落,有人遷延不定、進退失據,也有人艱難求索,勉力自新,書名“蟬蛻”的寓義,正在于此。全書如同一幅漸次展開的水墨史詩長卷,展現了一個風雨如晦、九州振蕩、天光尚遠的時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海戰、庚子拳變、百日維新……歷史的大事件在畫面中一一閃過;蘭貴人、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俞曲園、孫詒讓、翁同龢、黃紹箕,容閎、盛宣懷、康有為、張謇,政治家、經學家、舊派書生、新潮文士、革命黨人在眾聲喧嘩里漸次登場,而思想史的傳承脈絡是背景深處的遠山淡影。
胡小遠 陳小萍 ·中國史 ·28.1萬字
中國史上“白銀時代”的形成、發展綿延八個多世紀,每個階段皆引起諸多探討,尤以明清為最。明代貨幣白銀化,引發了貨幣制度、形態、體系的轉型,不僅撼動并終結了國家鑄幣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其后五個世紀的流通基礎,同時也改變了財政運作方式,塑造了另類的國家與市場間的關系。本書采取綜合性的貨幣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貨幣白銀化形成的歷史基礎、體制促因、展開過程和格局奠定等問題,力圖從長時段角度揭示鈔、錢、銀的變位與“白銀時代”曲折落地的問題。
邱永志 ·中國史 ·27.6萬字
日本第五十九界散文家俱樂部獎獲獎作品,聚焦日本近代最大思想恐怖事件,打破百年沉寂,照亮湮沒于歷史的黑暗篇章。以無政府主義者宮下太吉制造炸彈為開端,幸德秋水等二十六人被指企圖暗殺天皇,以“大逆罪”交付法庭。大審院特別刑事部在非公開審理中,沒有傳喚任何證人,僅用了三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在1911年1月18日做出判決,以“大逆罪”判處二十四人死刑,判處另外兩人有期徒刑。判決后僅過了一個星期左右,被判死刑的秋水等十二人就分別被絞死,其余十二人被減為無期徒刑。史稱“大逆事件”。戰后研究表明,這是一起以構陷的罪名將個人的思想——自由、平等、博愛——視為犯罪加以審判,扼殺心靈自由的國家犯罪事件。本書作者田中伸尚自1979年左右開始踏上走訪“大逆事件”遺屬和周邊之旅的。那些被強行連坐的人,反對戰爭,主張不剝削他人的生活方式,作為宗教人士關心遭受歧視者,思索如何才能實現平等、自由的社會,以及如何處理國家、天皇和個人的關系等這些每一個活著的個體無法回避的問題。他們在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影響下發現的這些問題,既是當時文學和思想的題目,也是當時媒體的課題,同時也是當今的問題。
(日)田中伸尚 ·世界史 ·23.2萬字
本書共五章:(1)紹興歷代地方志和雜史的考察,系統闡述自漢代至民國時期地方志書的內容及其影響。(2)考察清代以前紹興史學論著,對其作者、內容及其對學術界和社會思潮等的影響進行探討,對以紹興為學術重心的宋學進行考察,闡釋其史學觀念及其內在緣由。(3)考察以黃宗羲、章學誠、萬斯同等為代表的浙東經史學派的史學經世思想,并將其與乾嘉學派進行比較研究,探查其經世致用思想產生發展的原因及對以后史學發展的影響,探求從經世史學到新史學、民族主義史學以至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演變脈絡。(4)考察魯迅等人的古史輯錄和編纂工作,探求紹興史學發展與地方學者鄉土意識的關聯,尋求學術發展與地方人文精神、社會環境的內在聯系;闡述羅家倫等人的史學觀念和教育思想,探求以羅家倫為代表的現代資產階級史學教育家的學術理念,闡述他們在近現代學術發展史中的重要影響。(5)闡述以范文瀾為代表的紹興現代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學術撰述活動,將其與蔣廷黻、錢穆、傅斯年等同時代學人進行比較研究,考察其內在異同。
羅衍軍 ·中國史 ·20.9萬字
本書追溯了從1700年到現在,種族隔離作為一種全球現象在城市中的傳播。在這部嚴肅的史著中,作者重點展示西方殖民過程中種族隔離的形成與發展,對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會的扭曲。從種族隔離的古老根源開始,以及考古證據所揭示的人類長期利用被割裂的城市來強化政治和經濟不平等,作者隨后轉向了歐洲殖民主義的世界。他指出,正是在那里,基于膚色的種族隔離最終強化成基于種族的不平等;這種劃分從非洲復制到美洲。20世紀之交見證了迄今最咄咄逼人的種族隔離運動,幾乎世界各地的白人社區都開始按照種族界限重新安排整個城市。城市的種族隔離歷史揭露了人類困難重重的過去,而從中得到的反思為未來更美好、更平等的城市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美)卡爾·H·奈廷格爾 ·世界史 ·41.7萬字
“尋味歷史”系列包括《食在唐朝》、《食在宋朝》、《食在明朝》和《食在清朝》共4冊。這四個朝代中代表性的關于美食的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文人筆記等,加以解說、注釋,配以內容相關的古代名畫,圖文輝映,通俗易懂,向廣大讀者全面展示一幅美食中的中華歷史全景圖。夢回古代,體驗異彩紛呈的風土人情;上至宮廷盛宴、文人茶會,下至百姓餐桌,共赴一場千百年前的筵!
王旭 文美容等編著 ·普及讀物 ·41.6萬字
《湖州傳》是“絲路百城傳記”系列叢書之一。作者以詩意的筆觸,寫出作為絲路帶上的文化名城湖州:湖州的地氣糾纏,將絲綢氣質吟成百代史詩,將夏商古瓷譜成長調短韻,將筆韻風華做成文字大略;這里空氣清爽,乾坤干凈。彎彎河面,浮動著江南民居的倒影,緩緩蠕動的舟楫存載著信念之火,黑白依偎中自創一種風水人格。大大小小的家居庭院時時布竹,用藝術外殼護持家園,憑松蘭竹菊自成法度,是文化人胸藏的江南園林。湖州的街面路途透著歷史的光澤,散落一種不存戒心的美;時尚躲進深巷,新城大道夾帶古風秘笈,濱湖風情與藤蔓古墻,各自孕育著文化的繁榮。
張加強 ·歷史地理 ·23.6萬字
195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的基礎上,新中國的工業化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帷幕。洛陽澗西區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之一,包括洛陽礦山機械廠在內的七項重點工程落戶于此。一時間來自上海、東北、北京、廣東、河南及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干部和工人,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奔赴澗西,參加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24位洛礦人講述的這一段近70年的口述歷史,不僅呈現了從洛陽礦山機械廠到中信重工的華麗轉身,也講述了以焦裕祿為代表的新中國工人階級勞動傳統的形成敘事。
陸遠等主編 ·口述史 ·26.6萬字
本書從地理界線與人文空間、政策制度與人類行為、農牧變遷與地域文化景觀、城市人口與地域環境變遷、技術轉移與社會環境等方面,以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為地域范圍,多角度、多層面探討了歷史時期西北地區人地關系發展、演變的影響因素,為人地關系研究提供了環境脆弱地區的典型案例,為今天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歷史經驗支撐。
張力仁 ·歷史地理 ·33.5萬字
《天人集(歷史地理學論集)》探討了歷史地理的變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為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從歷史地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理論創新。本文集包括龔教授2007-2016年之間發表的近30篇論文,總字數約32萬字,內容主要涉及長江中游歷史地理、地理學史和環境變遷史、中國歷史醫學地理研究三部分。
龔勝生 ·歷史地理 ·32.8萬字
《武漢學研究》集刊以貼近武漢、研究武漢、服務武漢為基本宗旨,堅持學術性與應用性并重、專業性與實效性并舉的辦刊思路,堅持嚴謹求實的學風、首發原創的刊風,積極發揮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咨政建言、服務社會的基本功能,為地方學、城市學研究探索創新的理論和方法,為提升武漢城市文化軟實力作貢獻,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全面開啟復興大武漢新征程提供智力支持與精神支撐。
涂文學 ·地方史志 ·22.1萬字
本書從列卿、宗室、民間信仰和地方社會管理四個方面對漢代國家統治方式進行了探討。首先,從漢代列卿的內涵、淵源、選任以及對廷尉等卿職的個案考察來分析中央職官的設置特點;其次,從兩漢國家對諸侯王和普通宗室群體優撫與控制措施及宗正的職能來觀察漢代宗室管理問題;再次,通過民間信仰的特征、與地方行政機構的互動,以及東漢皇權與讖緯的聯系來探究漢代信仰與政治間的關系;最后,漢代國家對居住區形態、民間秩序、社會事務的干預也顯示了這一時期國家權力為控制社會所做出的努力。
沈剛 ·中國史 ·21.2萬字
本書以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北伐“出祁山”為中心,論述了劉備的蜀漢政權的建立和戰略規劃,通過對諸葛亮治下蜀漢的征兵制度、征稅制度、劉備嫡系與當地官僚的斗爭等,分析了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在對蜀漢政權“出祁山”的戰略與命運進行描述的同時,本書也寫到了同時代曹魏與孫吳兩國與蜀漢政權之間的博弈,這些博弈不僅影響了出祁山的成敗,也影響到魏蜀吳三國的國家命運,直至最終晉國一統天下。三國已遠,圍繞出祁山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被千古傳唱。諸葛亮鞠躬盡瘁,試圖力挽狂瀾,興復漢室。可漢室之興,與萬千底層民眾之間,又有什么關系?興亡與否,百姓皆苦。
袁燦興 ·普及讀物 ·20.8萬字
新的城鎮是所有城市弊病的止痛藥。一部從建筑學和社會學角度研究20世紀國際新城鎮運動的歷史著作。典型的城鎮圍繞著河流、海洋、深港等自然資源形成,或者干脆依傍一個大的繁榮城鎮?!靶鲁擎偂眳s不是,它是依據法令而非必要性創建的。新城鎮是一個標簽,在特定歷史時刻用來表達有意識的、具有高度象征性的領土控制和定居行為。它是插進土里的一面旗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霸權標志。新城鎮的一切——如何設計與布局,又如何建造,社會在其中如何運作,等等——都是精心策劃的產物。田園城市、法西斯主義新城鎮、工業城鎮、資源城鎮、社會主義鋼鐵城鎮、石油城鎮、衛星城鎮……每個城鎮都是一個品牌,一個未來的形象,一個旨在打破過去的發展趨勢、邁向新時代的臺階。這些烏托邦式的發展在20世紀死灰復燃,20世紀中后期更是全球新城鎮建設的黃金時代。在《實踐烏托邦》一書中,羅斯瑪麗·魏克曼以歐洲、美國以及中東、非洲和亞洲的新城鎮為案例,讓我們有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來看待作為一種全球性現象的新城鎮運動,也揭示了居民和規劃者是如何想象他們理想的城市未來的,以及新城鎮運動在21世紀和未來對于國際社會的作用。
(美)羅斯瑪麗·魏克曼 ·世界史 ·26.7萬字
本書主要以之江大學舊址歷史為背景,對其所處地理位置、舊址環境、之江大學的文保建筑、之江大學歷史及辦學特色、之江大學的相關人物等情況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并附有10余篇有關人士的回憶文章。
胡煒 ·歷史地理 ·22.4萬字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老撾”,地處中南半島腹地,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豐富。1986年實施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老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傳統的靜謐與現代的喧囂中,古老的瀾滄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本書向讀者展示了老撾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及外交概況。
方蕓 馬樹洪編著 ·歷史地理 ·22.8萬字
隋唐五代時期,洛陽上升到新的高峰。洛陽作為千年國都,這一時期或為東都、神都,或為西都、京師。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又增添了隋唐大運河中心的身份。洛陽牡丹嶄露頭角,牡丹花城揭開了序幕。這一時期,帝王們或多次巡幸,或長期駐守,利用洛陽“天下之中”的便利條件來統治全國,號令天下。洛陽和世界連成一片,周邊民族的首領、使者、商賈、僧侶、留學人員,梯山航海,在這里活動、定居、安葬。這里人文薈萃,群星燦爛;經濟繁榮,技藝精湛。在長期歌舞升平的間隙中,也有刀光劍影和兵燹動亂。洛陽隋唐五代的歷史滄桑,由輝煌和凄婉編織而成。
郭紹林 ·地方史志 ·32.2萬字
本書從社會歷史學的角度,講述了美利堅文明的歷史起源,其在新大陸上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伴隨其政治、經濟發展的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成長歷程,提供了研究美國歷史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線索。
何順果 ·世界史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