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東方學術概觀》是著名學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謂“最后的儒家”的最后定論。作者晚年依據畢生經驗和體悟撰寫本書,對東方學術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學術予以宏觀的闡述,抉發東方學術價值在其為人生實踐之學、改造生命之學,敘述力求簡明切當,有助于后來的學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訂本,除精加校勘外,還增加了早年撰寫的有關文字,以及訪談、書信中有關儒釋兩家見解的文字,內容更為充實。
梁漱溟 ·作品集 ·11.1萬字
本書的內容主要來源于《歐文選集》第二卷,主要包括的是歐文1836-1849年的著作。對原書作的調整是將摘譯部分作為附錄,之所以作為附錄,是考慮到它主要是摘譯而成,但《新道德世界書》對理解歐文的社會思想極為重要,因此附在書后,供讀者參考閱讀。另外,將原書的附錄部分刪去不選,主要是由于此部分的很多文章和文件,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集體創造的果實,非歐文本人創作。
(英)羅伯特·歐文 ·作品集 ·11.1萬字
本書是潘維教授繼《信仰人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傳統》之后的又一思想文集。書中收錄了作者自2004年至今的人文類文章和近期的一些政論文。書中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體現了一位中國學者剛毅自強、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故名《士者弘毅》。書中的《憶先師陳翰笙》《理想主義與大學》《科學工作者的祖國》等文章曾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為什么大學要培養理想主義?當代學者的使命是什么?科學工作者的國家認同有什么意義?什么是“中國學派”?什么是我國百姓能理解的社會主義?如何理解“新時代”?如何實現人民之治?怎樣的發展才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什么黨和政府要“以小為大、以下為上”?如何提高大城市的治理能力?作者以深邃的思考、清新的史觀、直擊人心的語言風格回答上述問題。書中的觀點或高屋建瓴、一針見血,或娓娓道來、情真意切,給人以強烈的思想共鳴和情感共鳴。
潘維 ·作品集 ·10.8萬字
西南聯大文史通識講:精選張蔭麟、雷海宗、陳寅恪論史名篇,從夏商周到宋元明清,聚焦歷史轉身處,聽大師們論江河萬古!深刻影響過許淵沖、楊振寧、汪曾祺等人!
張蔭麟等 ·作品集 ·10.7萬字
史學四大家之一呂思勉終身積累了豐富的讀書治學經驗,并對此問題頗有研究。他關于如何讀書,如何選書,如何做學問的不少精辟見解,值得今人學習、借鑒。本書收入呂思勉關于讀書治學的文章、演講稿數十篇,另有錢穆、黃永年、胡嘉、王玉祥等呂氏弟子的回憶文章,力求全面、準確反映反映呂思勉的讀書治學觀點和方法。
呂思勉 ·作品集 ·10.5萬字
這些文章,或寫親友交往、家庭瑣事,或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或是發表真實的議論,思想內涵極為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詩文玲瓏剔透、感情細膩、風格婉麗,頗富美感;建筑相關作品深入淺出、審美獨特,古典韻味十足。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林徽因 ·作品集 ·10.4萬字
該書收集了連士升先生自1949年到1971年間,談論有關新馬文化和教育問題的52篇社論。這本書共分成四輯。在《文化的傳承和交融》,連士升強調保留歷史的重要,鼓勵文化的交流。是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沒有集體的記憶,就缺少了凝聚的核心;而沒有文化的根基,就容易流于膚淺。在《文化的發揚和創新》他提到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多元民族比單元民族更能產生輝煌的成績。只要我們用心把東西文化去蕪存菁,求同存異,就能創造屬于我們獨有的文化。新加坡這個小島原是苦力阜,早年由中國南來的學者做的是拓荒的工作。在《教育興國》這一輯,他急著要移風易俗,鼓吹創辦一所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大學。在《教育精神》,他反對學校過于注重考試,應該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以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他所提出的理念,后來許多都被一一證實是正確的。
連士升 ·作品集 ·10萬字
林徽因 ·作品集 ·9.6萬字
林徽因 ·作品集 ·8.9萬字
本書擷取陶行知教育論著中關于生活教育、教師教育、創新教育、教師自我修養等方面的精華文章,較為全面地介紹了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涵蓋了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教師及實際教學工作的思想精髓,是一本廣大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汲取教育智慧的經典教育讀本,對教師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修為大有助益。
陶行知著 張海峰 李冰雪編 ·作品集 ·8.8萬字
《君主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政治思想家、外交家馬基雅維里的代表作,是一本毀譽參半的奇書,一直被奉為歐洲歷代君主的案頭之書、政治家的指南、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的治國原則、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斗爭技巧獨到精辟的解剖。本書自1532年開始印行,迄今480多年,從西方到東方,在政界、宗教界、學術界等領域引起巨大的反響,與《圣經》《資本論》等一起被西方評論界列為影響人類歷史的十部著作。
(意)尼科洛·馬基雅維里 ·作品集 ·8.4萬字
愛彌爾·涂爾干和馬塞爾·莫斯編著的《原始分類》內容介紹:所謂分類,是指人們把事物,事件以及有關世界的事實劃分成類和種,使之各有歸屬,并確定它們的包含關系或排斥關系的過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們采取分類的方式來安排他們的觀念,人們又是在哪兒發現分類這種獨特配置的藍圖的?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涂爾干和莫斯考察了人類所形成的粗陋的分類。在澳洲,在中國,圖騰呈現了原始的分類模式,而分類的幾種原初形式又揭示了人類現今分類觀念的集體之起源,社會之起源。
(法)愛彌爾·涂爾干 馬塞爾·莫斯 ·作品集 ·8.3萬字
林徽因 ·作品集 ·5萬字
《社會科學二十講》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社會科學入門讀物。作者以通俗流暢的筆觸,運用談話的形式,將社會、家庭、國家、民族四方面的內容娓娓道來?!渡鐣茖W二十講》從什么是社會這個話題入手,闡述了社會結構和進化,進而分析了社會產生變化的原因。作者曹伯韓在《社會科學二十講》中認為,不同的社會形態都是其變化的不同情形。除此之外,書中還從家庭、國家、民族這三方面多角度的討論了組成社會的因素,闡述了獨特的觀點。此次出版的《社會科學二十講》以讀書生活出版社1937年初版版本為底本,輔以其他一些版本,精心校改了書中的一些刻印錯誤,標點符號按照現代漢語使用規范處理,盡可能地保持了原書原貌。
曹伯韓 ·作品集 ·4.9萬字
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前期,眾多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學家及國學大師開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學術理論進行系統、科學的整理,形成了一大批“國學概論”性質的文獻。這些珍貴的文獻對于研究中國學術思想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是學習國學的重要門徑之一?!秶鴮W概論選粹》收錄了洪北平《國學研究法》、陶庸生《國學概要》、曹聚仁《國故學大綱》、甘鵬云《經學源流考》、馬瀛《國學概論》、王易《國學概論》六種文獻,選擇精良的版本,重新高清掃描影印,每本典籍之后附錄相關材料,作為補充,前撰對作者生平、內容、優劣等進行簡要說明。
杜澤遜主編 ·作品集 ·1.1萬字
杜澤遜主編 ·作品集 ·2133字
杜澤遜主編 ·作品集 ·1733字
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前期,眾多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學家及國學大師開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學術理論進行系統、科學的整理,形成了一大批“國學概論”性質的文獻。這些珍貴的文獻對于研究中國學術思想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是學習國學的重要門徑之一。《國學概論選粹》收錄了洪北平《國學研究法》、陶庸生《國學概要》、曹聚仁《國故學大綱》、甘鵬云《經學源流考》、馬瀛《國學概論》、王易《國學概論》六種文獻,選擇精良的版本,重新高清掃描影印,每本典籍之后附錄相關材料,作為補充,前撰對作者生平、內容、優劣等進行簡要說明。
杜澤遜主編 ·作品集 ·1725字
杜澤遜主編 ·作品集 ·1720字
杜澤遜主編 ·作品集 ·1669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