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所收集的新馬廣府說唱文學文獻資料,包括南音、粵謳、班本、拍板歌、龍舟歌等,都源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漢文報刊中,它們是新馬漢文說唱文學的重要文獻資料,國內尚無學者整理,此次將其系統性收集整理,為后續的新馬漢文報刊文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新馬廣府說唱文學與中國廣府說唱文學有著非常的緊密的關系,在形式上、語言上、內容上關聯性較高。新馬說唱文學并不是簡單繼承,其中有創新,也有對新馬本地華人及文化的關注。
李奎整理 ·民間文學 ·45.5萬字
抗戰歌謠作為反映抗日戰爭期間民眾生活、思想的藝術形式,從其產生過程、傳播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它不僅具有歌謠的“民粹性”特點,也帶有強烈的官方色彩、政治意識和時代特點。隨著時代的不斷流變,抗戰歌謠的社會功能不斷發生變化。抗日戰爭中,在晉東南地區,中國共產黨通過對民間歌謠全面而深人的利用與借鑒,使抗戰歌謠不再僅僅只是鄉村民眾自娛自樂的表達方式,更成為具有強烈政治意味的宣傳工具,歌謠所固有的娛樂功能被政治功能所取代。改革開放后,晉東南抗戰歌謠發揮著新的歷史功能,它開始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和地方文化認知,服務經濟和文化娛樂功能逐漸取代了既有的強大政治功能,成為了新時代抗戰歌謠的主要功用。
李榮 ·民間文學 ·16.2萬字
本書以兩漢時期謠諺文化的發展與傳播為研究對象,通過細致梳理歷代文獻,對這一時期謠諺作品的本事、出處、數量、類別進行了摸排,分析了謠諺作品多樣的形式、內容、風格及其藝術表現力,考察了漢代謠諺的地域分布、不同類別作品的傳播范圍。通過分析漢代謠諺運用的場合與方式,對漢代社會各階層人士,包括下層民眾、文人儒士、太學生、朝廷官員及讖緯家、政治活動家運用謠諺文化的情形和動機進行了探討。從傳播的方式、載體和變異三個方面對漢代謠諺復雜的社會傳播情況進行了考述;從謠諺藝術本身的發展與完善、官方相關政策的影響、人們日常精神需求三個方面對漢代謠諺文化盛行的原因進行了總結。
孫立濤 ·民間文學 ·17.8萬字
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四大民間傳說。本書重點考察四大傳說的經典化過程、民眾接受心理以及當下的思想藝術價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個經典傳說,分別解析人物、名勝、地域、情節之于傳說的意義、作用以及傳說的演進機制;后兩章關注經典傳說的共性與個性、當下與未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四大傳說的主人公均面臨困境和矛盾,即“阻隔”,他們各自沖破艱難險阻,表現出對“愛慕”的堅守與追尋。阻隔與愛慕,展現了人類愛情故事中的“隔河情結”,傳達了經典傳說震撼人心的悲劇美與溫暖向上的力量。
肖波 ·民間文學 ·21.9萬字
講述古代歷史中的神話與傳說,這些故事充滿了奇幻色彩和想象力。從希臘神話到中國神話,從北歐神話到印度神話。讓你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神秘。
吳義中 ·民間文學 ·12.4萬字
作為我國流傳最廣的民間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影響廣泛久遠,深受各族人民喜愛,幾乎各種藝術形式都曾以此題材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梁祝文化研究中,傳說本事、起源地點時間的考證以及故事的源流發展歷來是學界關注焦點,然至今尚無定論。本書即集中于這幾個問題,從傳世文獻(方志、詩文集、文人筆記等)、民間傳說以及相關文化遺址等諸多方面入手,綜合考量,對梁祝傳說的方方面面做了全方位的探析考證。
王寧邦 ·民間文學 ·25.3萬字
本書是作者長期以來從事民俗學、民間文學等領域研究的部分成果選集,內容涉及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和其他民俗事象,以及小說、影視等領域。作者借鑒運用當代國際學界的新理論、新方法,視角新穎,思路開闊,述論有據,反映了作者幾十年的學習、研究歷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關注和進展。
李揚 ·民間文學 ·22.9萬字
為何古希臘人不太尊重戰神?為何小愛神永遠長不大?為何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神話是古代人對不能理解的事物的詩性解釋,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智慧和浪漫。從古希臘神話原型解析,到古希臘語詞匯知識普及;從古希臘神話在當代藝術中的再現,到相關的藝術評鑒;從對古希臘神話的自由解讀,到延伸的閱讀推薦,本書講述神話,卻不止于神話。走進本書,輕松開啟你的古希臘神話之旅吧!
楊黎紅 ·民間文學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