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者獨具妙思地將“遛電影”“翻舊書”“做女紅”“說閑話”“辨名物”“行夜路”“讀注釋”等二十四種在其人生中留痕的經歷與感動,套用自然界二十四節氣,呈現出別樣的人生節氣,細膩而敏銳地捕捉那些經歷與感動中的無盡流轉,關于生活姿態、個人情致,也關于小情懷背后的大時代。作者絕非單純呈現這些生活點滴,而是常常從某個獨特的情感體驗出發,放置到文學、歷史的大視野中,并拉伸至人生的縱橫層面,讀起來,有人生的起伏交錯感,也有被某一瞬間打動的小幸福。
季紅真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本書精選1911年以來關于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的蘇軾研究的經典文章,匯集老中青三代學人,展現每一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同時所選論文涵蓋歷史、考古、文學、科技等多個學科,以此梳理和綜合多年來學術界對蘇軾的研究成果,并由分冊主編精心撰寫導讀、研究綜述和研究目錄索引,為后學研究提供指引。
王智勇主編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隨筆集第四本,分為“法治的一般理論”“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法治的實踐”“法學教育”“人生感悟”六個部分,作者用樸實而積極人文關懷的文筆講述了自己從事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數十年來的感悟,既有對法制建設的暢想和期許,也有對法學教育的關注和展望,深刻展現了一代法律人的學術素養和人文情懷。正如作者所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有太多的法治故事需要我們去捕捉、去觀察、去思索,這部隨筆集是作者從中提煉的一小部分,而這些平凡的故事記錄了的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王利明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文以載道,溫文爾雅。文只是載體,道才是根本。正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以載道”不但成就了詩文的千古絕唱,也成就了詩文豐富的內涵。《溫文載道》以溫家寶總理在歷次講話、演講、答記者問時引用的詩文名句為標題,一則名句便是一篇獨立章節,依靠文學鑒賞的形式從詩文的創作背景、溫總理引用的時間及社會背景等多方面對文本加以解讀。在優美雋永的古詩文中,讀者可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到東方古國傳統文化的智性閃光,并能深刻領略到一位大國總理的儒雅風采。
吳朝軍 劉肖娜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藝術是一種美。審美價值是藝術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此外,藝術還具有其他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藝術小百科》正是基于這些功能,將藝術最形象、最完美的一面呈現在你面前。通過對書法、繪畫、音樂、戲曲、文學、舞蹈、雕刻、建筑、攝影等方面藝術的了解和欣賞,你會領略到藝術的無限魅力,你的審美觀念會得到質的提升,你的精神世界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子夜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精選現當代80篇記述中國古老民俗和情趣生活的經典散文,每篇散文后附作者介紹、背景掃描、作者故事、導讀賞析等內容。
《伴隨》編輯部編著 ·現當代隨筆 ·27.6萬字
本書為錢理群先生主編的“文學經典讀本系列”之一,叢書目標是從文學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有助于大、中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語文訓練和人文修養。具體編寫以文學經典為中心,選名家名作,力圖通過有線的選文凸顯一條文學史的線索,一種文化傳統,一種"層累"的過程。書前有總的導言,每篇選文前有編者撰寫的作家作品概論和述評,后有思考題、名家點評(部分存目)。本書為當代文學部分,由孫郁編著。
孫郁 ·現當代隨筆 ·27.5萬字
在北京《京報》上,女師大學生為“驅逐校長楊蔭榆”而向當時的北洋政府請愿的消息刊登了出來。但“驅楊運動”的初步結果,卻是,許廣平等6人被校方開除,在開除令里許廣平被斥為“害群之馬”,從此就得了一個害馬的綽號。在學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這幾個人表現怎么不好,并把表現不好的內容寄給六個家長。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家長誤解,認為自己的女兒怎么在學校里面不守規矩,不守紀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魯迅就和幾個老師聯合起來寫了一個聲明。《情書·名人·美文》講述了名人生平事跡和家庭婚戀。
《伴隨》編輯部編著 ·現當代隨筆 ·27.5萬字
本書為浙江大學檔案館組織的浙江大學老教師、老學長有關校史口述歷史的整理稿,本集以華家池的回憶紀念文章選集,記錄了浙江大學的歷史與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馬景娣 ·現當代隨筆 ·27.4萬字
段渝主編 ·現當代隨筆 ·27.4萬字
《人生的節氣》以《人生的節氣》為題,套用二十四節氣的成數,寄托古今之變中人生不變的喜與憂。時空的流轉無窮無盡,便有"人生代代無窮已"的亙古感嘆,而短暫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復,也有獨一無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這恒與變的裂隙中。平凡的點滴見聞,也能積累成閱歷。生活便是由無數瑣碎的細節構成,即使是遠行客,隨手采集路邊的草花,也不失為值得慶幸的紀念。人生的可愛之處,就是經常會有一些小的感動。
季紅真 ·現當代隨筆 ·27.3萬字
作者的散文寫作,記事懷人,屬學者散文,文筆好,見識高,特別是記敘了曾有長期、深入交往的馮雪峰、韋君宜等一批文壇著名人物,留下了珍貴史料。文章多發表于《中國語》、《當代》、《中華散文》、《新文學史料》、《散文》、《理論與創作》等報刊,2005年曾結集《蔓草綴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次重新修訂、改正錯漏、增補新篇,是一個增訂升級版。
陳早春 ·現當代隨筆 ·27.2萬字
本書精選了作者優秀中篇小說五篇和隨筆散文四篇,代表了作者除長篇小說之外的創作成就和藝術風格。
周梅森 ·現當代隨筆 ·27.1萬字
本書開篇梳理了沙龍進入中國的最初形態,分辨它與傳統文人雅集、清談的關聯與差異,并梳理它的歷史脈絡。主體擇取曾樸的沙龍邵洵美的花廳林徽因的太太客廳朱光潛的讀詩會等現代文壇上較有代表性的幾個沙龍的起源和發展為切入點,借助空間的考察來研究現代中國某幾類知識分子的精神文化史,與此同時,從知識分子的視野來觀察沙龍這一特定的都市空間如何在中國興起、發展和衰落,以及它對都會文學、影射小說、中國現代散文乃至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費冬梅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香魂女》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集,由其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榮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大獎“金熊獎”。這是一套20本《周大新文集》中的一本。這是周大新第一次出文集。《周大新文集》包括八部十本長篇小說(其中《第二十幕》三本)、四本中篇小說、兩本短篇小說、三本散文和一部電影劇本。《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是周大新的中篇小說集。
周大新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倪湛舸文集包含《異旅人》和《夏與西伯利亞》。《異旅人》是學院故事,是影響一代人的動漫神作的同人作品,也是最純粹的愛的故事,能喚起許多人關于青春的記憶、關于愛而不得的追憶。《夏與西伯利亞》是旅美學者倪湛舸的隨筆集。書中她評論石黑一雄、帕蒂·史密斯、喬納森·弗蘭岑、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等時興作家,也介紹像米蘭·迪奧迭維奇這樣杰出而我們卻陌生的詩人,談論經典及其衍變,也談論神話、宗教、科幻乃至亞文化,視野遼闊,探究深遠。這些文章背后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學術眼光和對世事人心的洞察,她的文字戳破文藝幻象,讓人看到文學如何是一套與現代社會共同生成的概念、話語與體制,但也讓人知道文學是對所有被傷害被剝奪的人補償,平衡了社會與歷史、心靈與性情雙重的考量。
倪湛舸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漫游在雨中池塘》是布克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喬治·桑德斯結合其在雪城大學教授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二十余年經驗,精心編撰的一部充滿智慧與幽默的評論集。在本書中,桑德斯深入剖析了契訶夫的《在馬車上》《寶貝》《醋栗》,屠格涅夫的《歌手》,托爾斯泰的《主與仆》《破罐子阿廖沙》,以及果戈理的《鼻子》這7個俄羅斯經典短篇,引導讀者探索短篇小說的結構,辨析作品中的巧妙設計與不經意間的靈感閃現。此外,書末還附有“刪除練習”“升級練習”“翻譯練習”這3個課后活動,鼓勵讀者激發自己的創作熱情,試著動手拿起筆來。
(美)喬治·桑德斯 ·現當代隨筆 ·27萬字
京城名記紫茵(真名陳志音)從歷年所寫大量音樂人物訪談中精選出部分文章,以《音樂名家訪談錄》為名結集出版。分為“聞香起舞”“揮灑精彩”“情動樂思”“詠聲嘆韻”“弄弦撫鍵”五個章節,深入走進音樂界不同領域大家名家的精神世界,章章獨具神韻,篇篇耐人尋味,為廣大讀者打開了洞見音樂大師心路歷程的窗戶,具有難得的人文價值和史料價值。
紫茵 ·現當代隨筆 ·26.8萬字
《格薩(斯)爾》史詩研究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而其音樂研究卻較少被人關注,跨民族的音樂比較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書首先對藏蒙《格薩(斯)爾》史詩“霍爾”之篇的四個漢譯本進行文本比較,以特定人物與考察問題為切入點觀察兩個民族異中有同的敘事模式;其次以檔案館館藏和田野采錄資料為基礎,選取藏、蒙、土三個民族的《格薩(斯)爾》史詩演述片斷進行音樂樣本的比較與分析,提出史詩音樂范式的概念體系,通過探討史詩文本的聲學模式揭示其背后口語思維的表達密碼;再次通過對《格薩(斯)爾》音樂本體與相關的文化研究,探究藏蒙民族音樂傳統中史詩音樂的獨特性與多元性;最后從口頭性、生存和信仰、族際傳播三個維度的音樂建構出發,思考《格薩(斯)爾》史詩為什么歌唱,并基于中國《格薩(斯)爾》史詩音樂的豐厚蘊藏與口頭傳承的存續力,認為未來《格薩(斯)爾》音樂研究可以為世界史詩音樂研究提供獨一無二的“中國視野”。
姚慧 ·現當代隨筆 ·26.8萬字
本書收錄了韓南教授所撰有關中國古典及現代小說的經典論文14篇,可為我們研究的借鏡。
韓南 ·現當代隨筆 ·2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