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主要內容是搜集編選具有國際視野的、與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影響與傳播有關的研究文獻,以總結梳理近年有關中國當代文學的國際與世界性影響的狀況。該書內容包括:一、全球化語境中中國文學的傳播問題;二、關于漢語寫作的國際性與世界性意義的探討;三、境外學者對于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文獻;四、重要的比較文學研究文獻;五、近年該主題的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對有關問題的討論等。
張清華 ·現當代隨筆 ·25.8萬字
這是一本以散文隨筆反映深圳幾十年發展、變化和重要節點的作品集,有從荊棘中走出的來時路,有令人心生崇敬的拓荒牛的心語,又來自全國各地的驚喜目光,還有生活在深圳的各種切身體驗,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情感記憶,追隨深圳的生長腳步,抒寫這座經濟奇跡城市的華彩,觸動城市的感性和柔軟,呈現一座城市的光芒與溫度。
周立民 陸其美主編 ·現當代隨筆 ·23.6萬字
本書為非虛構文化隨筆,以札記和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了作家雪漠對”一帶一路“上的西部文化的考察,見證了土地的苦樂,泥土的酸辛,文化的復雜,時代的變動,定格了一個變化的西部、變化的中國。在路上,體會文化的魅力,在路上,發現內在的智慧。在路上,見識中國,在路上,追尋夢想。
雪漠 ·現當代隨筆 ·25.9萬字
《文的再認:章太炎文論初探》結合歷史文化語境,集中考察辛亥革命時期章氏文論和文學思想,闡釋其潛在的革命性內涵,探討章氏基于語文現代性推進文化重建的思路及其價值,并由此初步發掘章氏文論與五四文學革命之間的內存聯系。作為現代思想家,章太炎的文論自成體系,涌動著求真存質的、理性的、革命的激情,又表現出試圖平抑現代求真和近世通俗之間的緊張,在辛亥時期及五四時期發揮著獨到而深刻的影響。
陳雪虎 ·現當代隨筆 ·27.7萬字
本書是祝勇經典作品《故宮的古物之美2》《故宮的古物之美3》的合訂本。這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而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后抵達我們的面前。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跡,你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嘆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里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后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請跟隨祝勇,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全書收錄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近百張珍稀古畫高清詳圖。
祝勇 ·現當代隨筆 ·24.9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20世紀中國革命大故事中六位經典作家的小故事: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他們從激揚文字的五四走來,在20世紀下半葉的驚濤駭浪里,經歷了怎樣細微深刻的心境曲折?他們的日常起居、讀書寫作究竟是怎樣的?又是如何被卷入紛繁的社會事務?如果輕易忘掉這些正史間隙的軼事,它們就可能變成一處寂寞的遺址,直至一抔消失的黃土。作者以歷史導游的方式,從一個個小的時間節點進入,回避了學術論文的嚴正刻板,試圖去觸摸一個個不經意的細節,品味一縷縷沉香幽暗的韻味,鉤沉作家們細微的生活世界。本書如同歷史與當下間的喁喁私語。
程光煒 ·現當代隨筆 ·28.8萬字
本書為浙江大學檔案館組織的浙江大學老教師、老學長有關校史口述歷史的整理稿,本集以華家池的回憶紀念文章選集,記錄了浙江大學的歷史與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馬景娣 ·現當代隨筆 ·27.4萬字
本書以自傳的形式記錄了泌尿外科醫生晏繼銀教授從醫經歷,同時也是我國泌尿外科、男科學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字里行間真實地記載了一位大夫的人生歷程,真實再現了一位醫生的理想、學習、工作、生活逐漸成長的身影。
晏繼銀 ·現當代隨筆 ·34.6萬字
本書講述了真實而不尋常的大學生活。父母車禍雙亡,客家小伙兒王哲只能帶著妹妹和年邁的阿婆,一邊打工一邊求學,被同學們戲稱為“餅哥”。開學第一天,“餅哥”王哲巧遇冤家魯小胖,小胖像根肉刺兒一樣,深深扎進了他的生活和生命。兩人恩恩怨怨,情感糾葛,加上憑空冒出來的“私生女”,把兩個宿舍的男生、女生全卷了進來——愛和誤會一起成長,夢想與青春一道飛揚……本書把校園的新鮮事進行到底,也把校園里溫暖的小事和艱辛的底層生活一撥到底。讓人們看到90后是“靠譜兒”的一代!
魯姜楠 ·現當代隨筆 ·23.3萬字
“老舍作品名家插圖系列”之一,《二馬》《牛天賜傳》均為老舍早期小說代表作品,配有著名畫家丁聰插圖若干幅,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老舍 ·現當代隨筆 ·24.7萬字
《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1949—1976)》內容簡介:研究文學制度,或者說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是近些年來的一個熱門課題,其理論根據,還是中國傳統的“知人論世”。從作家的視角研究文學偏重于“知人”,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則屬“論世”。這種研究文學的方法,在西方屬于社會歷史研究方法的范疇,也是很傳統的。當然,一些后起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在涉及文學問題時,也會談到一些與制度有關的問題,如福柯的知識社會學理論和布迪厄的場域理論等。“知人論世”或社會歷史的研究方法,屬于文學的“外部研究”,即研究文學文本以外的一些環境因素,而不是文本本身。這種研究方法,以前習慣于談論一些諸如自然條件、文化習俗、經濟基礎、社會變遷之類的問題,失之于泛,如今集中到具體的制度問題上,得之于專,所以近些年來,頗為一部分學者所喜好。
張均 ·現當代隨筆 ·25.9萬字
《微神集月牙集》是老舍的短篇小說集《微神集》和中篇小說集《月牙集》的合集。《微神集》和《月牙集》都是老舍先生自己選定的集子,原出版于上世紀四十年代。本書為袁運生插圖本。
老舍 ·現當代隨筆 ·24.2萬字
陳堅(1937-),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1956年考入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1990年被評為教授,1999-2002年間擔任浙江大學中文系主任。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話劇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并曾任浙江省文學學會會長。從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陳先生的學科主攻方向是現代戲劇研究和夏衍研究,其對中國現代戲劇“田漢—曹禺—夏衍”三個發展階段的闡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曾主編《夏衍全集》。《陳堅文存》為陳堅輯選一生優秀論著共8種,此為第一種。
陳堅 ·現當代隨筆 ·25.9萬字
《銀幕內外的記憶》通過對上海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眾多老藝術家的回憶,從點點滴滴的工作、生活瑣事中,生動地展現他們的人品藝德,為后輩留下一份珍貴的做人從藝的史料,給人們樹立一個做人的標桿。
孫渝烽 ·現當代隨筆 ·23.2萬字
《比天空更廣闊的》從倫理學視角出發,穿梭于古希臘哲辯、東方禪思與現代困境之間,探討自由、尊嚴、苦難與超越等終極命題。通過剖析歷史事件與日常生活的幽微處,揭示人性中既脆弱又崇高的兩面性,試圖在技術狂飆的時代為靈魂尋找錨點。書中既有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地下室人”的精神解構,也有對莊子“逍遙游”的當代詮釋,最終指向一個震撼的結論:真正的廣闊不在云端,而在凡人直面局限時依然選擇向上的姿態。
何懷宏 ·現當代隨筆 ·20.4萬字
《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的意圖是較全面考察現代文學傳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滲透影響,強調在當代價值重建中“新傳統”(相對古代的“大傳統”而言)的意義。重點有兩個,一是歷史梳理,考察新的文學傳統如何在不斷的闡釋中被選擇、沉淀、釋放和延傳;二是分析當代文壇中“現在”與“傳統”的對話。
溫儒敏 ·現當代隨筆 ·24.1萬字
“讀書當有筆相隨”。在讀書、教學過程中,本書作者眼到、手到、心到,隨讀隨寫,載記載思,述而復作,或評點詩騷,或臧否唐宋,或管窺明清,對自先秦至晚清的若干優秀作家、經典作品、重要典籍不斷思考,進行深入淺出的研究分析,最終集結成冊。因此,本書可作為大學本科中文專業學生課外閱讀之用,也可為中國古典文學愛好者提供借鑒。
劉瀏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印度、土耳其、復活節島、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加蓬、萊索托、加拉帕戈斯,這些年我一直在行走,新手常見的新鮮感已經逐漸讓位于對陌生世界的冷靜的好奇心。多年的經歷讓我變得更加中立,不再被一些聽起來政治正確的概念所左右,學會了以更平和的心態看待世間百態,細心探究其中的規律。一句話,當我知道的人類故事越多,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小。
袁越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本書第一次把元代金蓮川藩府文人的文學創作納入研究視野,認為其是中國文學發展長河中頗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金蓮川藩府文人多來自金末山東、山西、陜西、河北等地儒學、文學等領域的精英,在融合南北學術、潛心經史研究之余還涉獵農圃、醫藥、卜筮、星歷等實學以濟世用。他們的學術主張、文化主張、文學主張直接影響了元代的文化政策。金蓮川藩府文人的文學研究對于尚顯薄弱的元代詩文研究多有補益,也為有關元代文壇格局和發展走向的深入探討提供了堅實的研究基礎。
任紅敏 ·現當代隨筆 ·31.7萬字
書稿內容精選自資深媒體人李楠2009開始在《香港文匯報》開設的個人專欄《網人網事》。八年間,作者每周都會揀選當下與互聯網有關的大小熱點事件記錄并議論成文,短小精悍,日積月累,至今已逾300篇,成為一部私人視角的獨特的互聯網史記。這些評論文章真實記錄了中國網民眼中的世間萬象和社會熱點,以及每一個“那么近又那么遠”的網絡熱點事件如何慢慢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也即無處不網絡、無時不網絡、無事不網絡的社會現實,清晰地呈現出當今社會互聯網如何改變了生活,又如何成就了時代的過程。
貍美美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