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于河南鞏縣。他是盛唐詩壇杰出的詩人,與李白并稱為“李杜”。杜甫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懷有民胞物與的精神,因此被世人尊為“詩圣”。他的眾多作品觸及重要的歷史事件,因此也被稱為“詩史”。這本書精選杜詩260首左右,由杜甫研究重鎮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集體撰著,注釋準確,深入淺出,質量上乘,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 袁世碩等修訂 ·古詩詞 ·23萬字
金圣嘆選本的特點不僅在于選,更在于評,更注重點評和鑒賞。金圣嘆選錄了從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詩近六百首進行細致點評,著重于揣摩唐人七言律詩的種種謀篇布局、起承轉合的模式等,或鞭辟入里,或借題發揮,對于欣賞和研究唐詩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金圣嘆首創“七律分解法”來評點唐詩。他將唐詩分為“前解”“后解”,分析隱藏在詩句背后的起承轉合,跌宕起伏,“或使后世之人不止見唐詩之字,而盡得見唐詩之詩”。《清代七百名人傳·金人瑞傳》說他:“縱橫批評,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筆躍句舞,一時見者嘆為靈鬼轉世。”
(清)金圣嘆選批 ·古詩詞 ·23萬字
《納蘭詞》是納蘭性德所的詞作合集,主題涉及愛情、親情、友情、雜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風物盡收其中,詞風清麗雋秀、幽婉頑艷,頗有南唐后主之風,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與影響力。本書精心匯集了納蘭性德《納蘭詞》的古本手稿,結合原文、詞譯、評論賞析、注釋解疑,輔以情真意切的原畫,以圖釋文,唯美唯真,為廣大讀者傾力奉上一代才子筆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絕美與情韻。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23萬字
《淮海詞》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詞集。秦觀詞華美精麗,是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本書注譯者陳祖美,是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宋詞研究,她對《淮海詞》的注釋、心得、集譯,字字斟酌,下了很大的功夫。與之前出版的《漱玉詞》選注心解集譯是一套書。
秦觀原著 陳祖美譯解 ·古詩詞 ·22.9萬字
本書是尚永亮教授的國家級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唐詩藝術》首次結集修訂版。用講座的形式,以詩歌藝術手法為金線,對浩如煙海的唐代詩歌進行了串講。分唐詩特點概說、聲律論、立意論、結構論、語言論、比興論、剪裁論、情景論、言意論、技巧論、時空論、詩畫論等十一講。解讀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廣博而無瑣碎之嫌,深入淺出,可為大眾學詩之津筏。
尚永亮 ·古詩詞 ·22.9萬字
本書收錄了納蘭性德二百多首詞,附有詳盡的注釋和點評。并繪制了許多與文相得益彰的精美插圖。古人詞作與今人評述完美結合,是一本可讀性極高的優秀讀本。
(清)納蘭性德著 聶小晴編著 ·古詩詞 ·22.8萬字
本書首先通過對敦煌歌辭寫卷的細緻考察,對敦煌歌辭的傳抄原因和功用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敦煌歌辭作為當時寺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敦煌民眾的各種節慶儀式、宗教活動、娛樂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其次,對敦煌歌辭“接近口語”的語言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再次,重點考釋了一批俗詞、俚語,從而揭示出敦煌歌辭語詞在斷代詞彙史研究方面所特有的語料價值。最后從語法的角度比較系統地歸納出了敦煌歌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句法,如倒裝、共用、同義單雙音節詞語連用、同義單雙音節詞語對用等,訂正了敦煌歌辭整理研究中存在的誤刪和誤增等情況。
劉傳啓 ·古詩詞 ·22.8萬字
本書選錄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作家高適詩129首、岑參詩132首,詳加注釋,對以往注本中的注釋疏漏頗多匡正。所選作品既較集中地反映出唐代邊塞詩的奇異風貌,又從不同側面體現了高、岑二位詩人的創作概況。前言論述了兩位詩人創作的異同和邊塞詩興盛的歷史條件。
高文 王劉純選注 ·古詩詞 ·22.7萬字
本書是在楊敏如先生的電視講座講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選目以“真性情、真體驗、真境界”為標準,眼光獨到。注釋準確詳盡,講解注重疏理全詞意脈,不拔高、不曲解,力求還原每首詞在其特定歷史語境下的原貌,而作者的充沛情感、深刻領悟亦顯現無遺。又因作者精于作詞之道,故在詞格、詞律方面的講解非一般講解者所能做到。在唐宋詞賞讀類著作中,本書的學術性、可讀性都可謂首屈一指。
楊敏如 ·古詩詞 ·22.6萬字
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清朝學人,原名孫洙,字臨西,一字答西,號爵塘,晚號退士。祖籍安徽休寧,生于江蘇無錫。譯注者史良昭、曹明綱、王更林,均為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古詩詞 ·22.5萬字
《古詩詞文吟誦導論》由書稿組成,書稿部分包括“緒論”“詩的吟誦”“詞的吟誦”“文的吟誦”“吟誦要求”“吟誦技巧”“吟誦腔調”“吟誦舉隅”等章節內容。此書1995年初版,2002年三版,共印8000冊,市面上早已絕版。為了滿足廣大老師、學生、家長的要求,借吟誦學會推廣的東風,我們聯系到作者準備出全新全面修訂本。
陳少松 ·古詩詞 ·22.4萬字
《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和他的后學者的作品集,西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他們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后,“楚辭”就成了一部總集的名稱。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個人專著詩集。《楚辭》是與《詩經》并峙的中國詩歌兩大源頭。《楚辭》中作品數量最多的是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辯》等。《楚辭選》一書精選屈原、宋玉名篇,精加注釋,細析段落,講解層次,化艱深為簡單,是當代非常優秀的《楚辭》選注本,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金開誠 高路明選注 ·古詩詞 ·22.4萬字
《周邦彥選集》收錄周邦彥詞101首、詩20首、文(包括賦作)7篇。為幫助讀者了解所選作品的主旨與表現方法,每篇作品的“本文”和“注解”后面都有“說明”一欄作簡要提示,另有“集評”欄目收錄有關清真詞及其少量賦作的歷代評論,最后附錄總評輯要(即古代詞學評論著作對周詞的總體評價)。這是一個學術質量較高的選本,既可滿足已有一定文化底子的讀者進一步加強文學修養的需要,且亦有助于專業研究和教學工作者用為參考。
蔣哲倫選注 ·古詩詞 ·22.3萬字
時間、四季、相思、煩惱、讀書、飲酒……本書分四十個專題,分門別類地選錄了近二百首古典詩歌代表作(也包括詞、散曲),解讀其文本、分析其藝術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時常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作者特殊的讀詩背景,以及在讀詩過程中受到的獨特的感動,從而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作者有意將他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心得轉化成普及性讀物,從而使優秀的中國古典詩歌走進更廣大的當代讀者的視野。
莫礪鋒 ·古詩詞 ·22.3萬字
《新選中國名詩1000首》叢書由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韓經太主編,由當代著名學者趙敏俐、錢志熙、葛曉音、莫礪鋒、張晶、左東嶺、蔣寅、張富貴撰寫,從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史中精選名詩1000首,予以詳細注釋和精彩鑒賞,幫助讀者領略中國詩歌的思想意蘊和藝術特征。唐代部分由北京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葛曉音撰寫。
韓經太主編 葛曉音注評 ·古詩詞 ·22.2萬字
本書以經典古詩詞為抓手,融合文學、歷史、美學、文獻學、藝術等多門學科知識。本書包含100篇經典古詩詞,主要分為“詩文賞析”“作者軼聞/作品軼聞”“附錄”三部分。其中,“詩文賞析”著重從思想內容與創作藝術方面解讀詩詞,在梳理文義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歌的創作特色;“作者軼聞/作品軼聞”為作者或作品的背景資料或補充材料,以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對應詩詞的創作背景或詩人的生平經歷,旨在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角度提升古詩詞賞析的高度;“附錄”為各教學領域人員研讀“淑章談古詩詞”的心得體會,既有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有學習經驗的積累。
李淑章 ·古詩詞 ·22.1萬字
本研究以王維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希尼這兩位代表中西方文化的詩人的詩歌為語料進行多層次的認知比較研究,從中構建詩歌的概念合成模式,并從認知文體學的視角來解讀詩意。本書力求在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論基礎上拓展其在敘事、語用、翻譯領域的雙域和多域網絡的概念合成理論模式。
李昌標 ·古詩詞 ·22.1萬字
《詩經》兩千多年來,這些富于生活氣息的詩句,向我們說著日常的歡喜和憂傷。本版《詩經誦讀本》回歸"詩"之本質,是一部可誦、可賞、易解的唯美古詩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注音版無障礙閱讀。古人云"無詩不言",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幫助孩子通暢誦讀整部《詩經》。二、嚴謹準確的疑難注解,讓孩子無障礙理解全文。對于較難或是易理解錯誤的字詞進行注解,不僅讓孩子自己讀懂國學,還能加深對國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三、圖文并茂,版式活潑靈動。本書大字注音的同時配有相應情節的插畫,提高孩子自主閱讀能力。讓孩子輕松愉悅地享受閱讀過程,汲取知識。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古詩詞 ·22.1萬字
在我國詩歌史上,“樂府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由名家對入選的詩篇作品,都作了注釋。這些注釋比較簡明,所用版本可靠。另外對部分典故比較生僻和文字艱深的地方,又引證了一些典籍或舉出某些例證,以幫助讀者對某些作品的理解。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前提下,我們又兼顧了時代需求,按照所選作品的內容,從一些優秀的古代版畫中,為每本書都選配了精美插圖,使圖文相得益彰,以期提升它們的閱讀欣賞價值。
曹道衡選注 余冠英審定 ·古詩詞 ·22.1萬字
本書是從作者三十余年來所發表的論文中遴選出的樂府研究論文,因其內容涉及面較廣,故定書名為《中古樂府廣義》。全書包括五方面的內容。其一為“中古‘樂府學’理統”,探討樂府作品的原生態問題;探討沈約《宋書·樂志》的樂府學論述。其二“中古樂府詩人本色”,探討中古時期優秀詩人曹植、傅玄、鮑照、沈約的樂府詩創作本色以及特點。其三為“中古樂府歌辭探故”,分別探討相和歌辭、鼓吹曲辭、舞曲曲辭、雜曲歌辭中某些作品的原始意味及其發展變化。其四為“中古樂府類次與《文選》”,闡述《文心雕龍》所述與《文選》所錄樂府詩的類別,通過二者的比較以探討樂府詩的分類。其五為“中古樂府與宮體推原”,探討樂府詩與宮體詩之間的關聯與差異,探討民間作品的本色特點與文人詩作的異同。
胡大雷 ·古詩詞 ·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