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選取明清時期重點讀者對柳宗元的接受現象的綜合研究,深化對柳宗元思想及其詩文作品審美價值的認識。在明清時期柳宗元接受現象研究中,除了讀者對柳宗元及其詩文的闡述評價外,還更多探究柳宗元的思想、人品、生活經歷、詩文理論和創作成就對明清時期重要讀者的多方位影響。本書有助于柳宗元的傳播接受研究系統更為完整;有利于傳播接受理論在柳宗元研究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更好地開展柳宗元的綜合研究。
周玉華 ·文學理論 ·20.5萬字
中華民族創世史詩是我國多民族創世史詩的總稱。中華民族創世史詩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詩學表征,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資源。本書開篇討論中華民族創世史詩的定義、文本,進而分析中華民族創世史詩共性與個性辯證統一的特點,最后闡述中華民族創世史詩的價值等。本書的主體部分,按照概述、精彩詩篇故事情節舉例、詩歌美學、詩性智慧的結構論述了我國28個民族的33部創世史詩。本書具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李世武主編 ·文學理論 ·38.8萬字
形式主義莎評是20世紀莎學最具活力的部分。形式主義莎評提倡文學批評的獨立自主性,借助反諷、隱喻、意象、象征、原型、解構、細讀等概念進行研究,在文學作品內部作了理論化嘗試。本書將形式主義莎評分為新批評莎評、意象莎評、象征莎評、原型批評莎評、解構主義莎評、細讀式莎評等六個流派,從每一個流派中選取經典莎評著作進行深度解讀,揭示其特點,以點帶面,以期對詩學建構有所啟示。語言之美、結構之美、人物之美是莎士比亞藝術創作的重要美學原則,形式主義莎評經典聚焦這些問題對莎士比亞作品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形式審美批評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文主義關懷。
許勤超 劉昱君 ·文學理論 ·22.7萬字
本書收錄1938—1945年中文報紙、雜志、書籍中以侵華日軍中的“慰安婦”為題材或主要內容的各體文學作品。全書正文按小說、詩歌、紀實、戲劇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前附該單元作品初載初版等書影。另附1946年后表現韓國“慰安婦”滯留上海境遇的相關作品。為便于研究者了解作品的發表及流播情況,還設“資料”單元,收錄編者編撰的“慰安婦”題材作品系年目錄和“慰安婦”題材作品評介目錄。本書集抗戰文學中“慰安婦”題材作品的大成,是這類作品的首次整理匯集。編者意在使本書既具審美性,又具文獻性。作為彰顯抗戰文學中“慰安婦”題材的文學讀物,可供普通讀者閱讀;作為“慰安婦”專題文獻史料之一,可供學界深入研討。
李存光編 ·文集 ·23.5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人文》力爭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人文》編輯部編 ·文學理論 ·32.4萬字
中國詩學的緣事理論研究包括范疇研究、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三個部分。緣事理論的基本范疇是“事”,基本概念是“緣事”。從緣事的角度看,詩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緣事理論研究主要探討詩與事的發生、創作、流變、審美及批評等一系列詩學問題,繼而形成了緣事發生論、緣事發展論、緣事創作論、緣事詩體論、緣事詩法論和緣事詩評論的體系結構。應用研究主要通過個案分析將緣事理論應用于當下的詩歌創作與批評、詩學建構與比較、詩學文化與詩學史重建等領域,從而使中國詩歌與詩學能古今通變、中外融合發展。
殷學明 ·文學理論 ·25.1萬字
本書贊同伽達默爾所說的,“體驗”和審美之間存在著一種“親合勢(Affinit?t)”認為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都離不開“體驗”。因為文學作品是作家通過“體驗”的方式創作出來的,批評家也要用“體驗”的方式來理解作品,只有對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體驗”著作品中表達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從“體驗”角度來理解文學就把握住了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實質。本書從“體驗”的角度梳理中國和西方歷史上的文學觀念的演進歷程,分析中國古代文學和當代西方“體驗”文學觀形成的原因,同時也評價了“體驗”文學觀對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影響。
張奎志 亓元 ·文學理論 ·23.2萬字
《清代女子詩社研究》系我國第一部全面、綜合研究清代女子詩歌結杜的學術專著,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題成果。著作以歷史研究“版面還原”“場景還原”二原理論為依據,以血親、詩友、地緣、詩歌活動與詩歌創作作為主要支撐點,研究清代女性詩壇中近30個重要或有特色的女子詩社。著作既著力考察清代女子詩社的演進歷程、時代語境、歷史傳統與組織結構等客體內容,又重點探索詩社成員組構、詩歌唱和、詩學交游、詩歌創作傾向與特質等本體內容。著作還注意論評清代女子詩社“極盛性”、“地域與家族化、詩歌“女性寫作”等主體詩學特質。著作也對清代主要女子詩社領軍人物的家學淵源、詩歌貢獻以及清代女子詩壇的一些疑點與掌故進行了細致考證。著作力圖以多元的切入與視角、深入、全面地展示清代女子詩社的整體風貌與歷史本相。
莫立民 ·文學理論 ·31.7萬字
本書以清末民初小說語體作為研究對象,力求全面系統地論證清末民初小說語體在漢語書面語文白消長過程中獨特的歷史價值。本書對清末民初的小說語體進行比較詳盡的分類,探視小說語體的復雜性和獨特性,分析清末民初小說語體演變趨勢特征背后的文體觀念、雅俗審美觀念以及士人復雜心態,探討社會運行機制的變化如何加速白話取代文言的質變過程。在清末民初這個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文白的興衰交替沿著其歷史軌跡進入轉型時期,自然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政治的語言三者膠接在一起,共同促進了文言向白話的轉變。
何云濤 ·文學理論 ·22萬字
“夢記”即日記體夢境記錄,具有鮮明的紀實特性,是中日兩國古代夢文學共有的敘事形式。日本“夢記”記主常將夢作為出家或信仰轉向的啟示,判斷是否成功受戒的標志,確認修行階段或者判斷修行是否成就的征兆。“夢記”成為其表達宗教信仰的重要場域,具備了“佛教求道錄”的性質。中國“夢記”至宋代到達高峰期,涌現出德珍、張載、龍泉等記錄“夢記”的人士和長期堅持記夢的蘇軾。日本“夢記”高峰緊隨中國之后、中日“夢記”的內容在宋代之后都顯示出日常生活化氣息漸強的傾向、蘇軾作品在日本的廣泛傳播等,昭示了日本“夢記”受到了中國影響的可能性。
趙季玉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書是著名唐詩研究專家張天健、張起對唐詩中名篇疑難問題的解釋。全書內容廣泛,,如“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游’解密”,“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之疑”,“杜甫《不見》‘匡山讀書處’在哪里”,“晚唐遺珠‘一瓢詩人’唐求”等問題,書中都做了有理有據有趣的解答。本書以細讀文獻為基礎,“淺者深入,深者淺出”,每一專題皆沉潛涵泳,參互考尋,按《唐詩解密》體例,精心構筑,以“探問”形式,答疑解難,是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的唐詩讀物。
張起 張天健 ·文學理論 ·46.1萬字
“歷代燕趙詞”輯錄上起隋唐、下迄近現代之燕趙籍詞人創作之詞。編次以時代為序,分為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至現代四部分。以作者為經,詞人姓氏下附小傳,簡要介紹詞人生平仕履,并依據前人論述對詞人作品略加評述,以見其詞風源流、特征及對詞壇的影響;有詞學論著者,概括其精粹,以明其詞學主張與淵源。無資料可參者,則以己意分析。此編旨在匯輯歷代燕趙詞作,供研究者參考之用,網羅散失,雖斷句零章,亦加摭拾,以見作為中國詞學重要組成部分的燕趙詞之創作實績和發展歷程。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3.9萬字
為何古希臘人不太尊重戰神?為何小愛神永遠長不大?為何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神話是古代人對不能理解的事物的詩性解釋,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智慧和浪漫。從古希臘神話原型解析,到古希臘語詞匯知識普及;從古希臘神話在當代藝術中的再現,到相關的藝術評鑒;從對古希臘神話的自由解讀,到延伸的閱讀推薦,本書講述神話,卻不止于神話。走進本書,輕松開啟你的古希臘神話之旅吧!
楊黎紅 ·民間文學 ·22.7萬字
本書是學術界全面、深入研究《文心雕龍》“依經立義”的第一部專著。在梳理《文心雕龍》征引五經、分析“依經立義”的內涵與演變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文心雕龍》“依經立義”的原因與效果,“依經立義”在文論體系、文章體制、倫理精神、思維模式諸層面的表現。除專題探討,本書還對《文心雕龍》50篇作了查漏補缺式的逐篇分析,是深入探討《文心雕龍》與傳統文化的關聯、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文論的話語生成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朱供羅 ·文學理論 ·35.6萬字
本著聚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文學經典,涉及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和戲劇等多種文學體裁,介紹了柳青、趙樹理、路遙、陳忠實、蔣子龍、張潔、鐵凝等作家的作品和寫作經驗。學者們來自于國家科研機構、高校,他們貼近文本與社會現實,回到歷史場景與文化語境,審視文學現象與存在的問題,揭示作品構成的意義世界與美學價值。重讀文學經典,以“導讀”形式繪制文學地圖,建構別樣的文學史,傳播文學經典文化,分享人類的經驗與智慧。
劉躍進 李建軍 田泥主編 ·文學理論 ·31.3萬字
本書是第三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輯選了大賽詩歌組、散文組、小說組等幾個組別的獲獎作品。題材廣泛,風格鮮明多樣,內容豐富,書寫了當代發生在各行各業的溫暖人心的故事,反映人民心聲,謳歌時代精神。本書有助于引領網絡文學作者不斷推陳出新創造精品,對開創廣西網絡文學發展新境界,塑造廣西美好形象有積極意義。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1.6萬字
本書是第四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輯選了大賽小說組、散文組、詩歌組的獲獎作品。本作品集通過聚焦家庭、故鄉等因素,既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又凸顯了廣西地方人文歷史特色,多層次地展現了廣西的大美之處,集中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來巨大的發展成果和變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和廣西故事,具有較大的出版價值。本書的出版可以更大范圍地用正能量感染和影響人民群眾,用健康向上的文學作品引領時代風尚。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1.3萬字
本書是第五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本書輯選了大賽詩歌、散文、小說組的獲獎作品。小說組節選內容主旋律突出,講述了反映時代正能量的好故事;散文組節選內容從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詩歌組節選內容反映現實生活,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批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和廣西故事,極具文學吸引力、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具有較大的出版價值。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2.7萬字
于廣杰編著 ·古詩詞 ·27.6萬字
本書是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西網絡文化協會、廣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麥林文學網承辦的第一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這是一部鼓勵和引導廣大網絡文學愛好者投身創作、反映廣西文學藝術繁榮發展的好作品。散文隨筆作品最大程度地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情感,貼近生活;長篇小說通過故事的敘述在作品中融合寫作意圖及思想,可讀性和文學含量較高,適合細細品味。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