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那里的生活節奏慢而舒緩,在熟悉并喜愛的街巷開一家獨自經營的原創小店成為了當下臺灣年輕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臺北的大街小巷,生活設計小店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在展示并出售著具有手作溫度的臺灣好物之外,亦構建起人與物、人與人之間交流對話的空間。尋訪臺北4大街區、22家私藏好店的同時,作者亦會推薦周邊美食、咖啡館以及傳統老店,并附上街巷逛店地圖,跟隨筆者的腳步深入到臺北的街巷角落,感受臺灣生活美學,體驗別樣精致的臺北之旅。
喜琳 ·隨筆 ·5.9萬字
這是背包客小鵬12年的漫漫長途,也是一個旅行者的情懷擔當。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23歲,畢業旅行選擇陽朔,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當背包客。24歲,選擇辭職,買好南下的火車票。25歲,躺在留學生公寓的單人床上,因一本《孤獨星球》激動得徹夜難眠。26歲,生活依舊動蕩,旅途還在繼續。27歲,在工作和旅行之間艱難抉擇。28歲,一個人去西藏。29歲,去印度旅行一個月,體會孤獨。30歲,仍舊看不清未來,分外迷茫。31歲,花開結果,正式成為職業旅行家。32歲,寫了一本《背包十年》。33歲,旅行清單上的項目已被勾得七七八八。34歲,開始自我膨脹,不能承受挫折與失敗。只能重新上路。35歲,重走格瓦拉的《摩托日記》之路,思考世界,思考自己。在成為背包十年青年公園的掌柜之前,他把背包客三個字,做到了極致。旅行的終極狀態,不再是沸騰,而是平靜。不再是遠行,而是回家。
小鵬 ·隨筆 ·13.3萬字
本書是作者對古巴和南非兩個國家的游記。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游歷古巴哈瓦那、圣地亞哥、關塔那摩、特立尼達、西恩福戈斯等地的自然及人文景觀,探訪海明威故居,卡斯特羅墓地和格瓦拉紀念館等特色景點。在前往南非的旅途中,作者以日記的筆法,記錄了轉機時參觀香港孫中山紀念館的經歷,以及抵達南非后,參觀克魯格國家公園、約翰內斯堡、索韋托、種族隔離博物館、憲法山、布隆方丹、開普敦、好望角、德班等地的所見所聞。作者在出發前就做了大量“功課”,對古巴和南非的歷史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觀、風土人情都有很多了解。旅行過程中,作者及時記錄了每日行程及所見所聞。為撰寫本書做了充分的準備,也收集了大量素材。本書將向讀者介紹古巴和南非兩國的旅行見聞,使讀者足不出戶即可獲得旅行的愉悅感受。作者在旅行途中拍攝了大量圖片,也將為讀者帶來視覺的沖擊和享受。
鄒晶 ·隨筆 ·4.8萬字
《在美利堅訪學的日子》是作者葉康為在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訪學期間所著的隨筆和游記。去美國之前,對美國的印象僅僅是一個概念。不到一年的訪學時間,她漸漸在細微處發現這個國家更多的面,感受它的繽紛文化、生活百態和壯美風光。她以輕快細膩的筆觸記錄下許多親身經歷的細節,給讀者一種親切的在場感。對于即將出游美國或赴美訪學的人來說,《在美利堅訪學的日子》也是極佳的攻略。
葉康為 ·隨筆 ·7.2萬字
這是一本從旅行中探尋日本歷史文化、感知京都沉淀千年的典雅和從容的讀本。兩位作者擷取了冬、春兩季分別到訪關西地區的經歷,將其間的所見所聞和所想所悟融會于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的底色,編織在人物、建筑、軼事趣聞、衣食住行的背景中,呈現出一幅穿越時空的日本浮世繪。在作者看來,相比東京的繁華喧囂,關西地區更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和市井民間的嫵媚。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歷史,全部在此書寫。大阪的難波宮記錄了日本的誕生歷程,大阪城讓人回想起日本戰國三雄的榮光和失敗。有馬溫泉是體驗日本溫泉和飲食文化的最佳所在之一,而不遠處的神戶很容易讓人想到黑船來航之后日本被迫開埠的窘境,以及戰后日本飛速發展時期的萬丈雄心。京都更是關西的翹楚,無數廟宇樓臺記載了千年古都的興衰成敗。在清水寺眺望京都城,讓人不禁產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遐想;在寺町通探訪舊書店,讓人在穿越了百年時光的中國珍籍善本和日本書帖字畫之間盤桓。早春時節,滿城怒放的櫻花讓人流連忘返,沉浸在對日本人文化和性格的思索之中,同時這也是感受日本社會滄桑巨變、思考日本現代化歷程對中國的啟示的絕佳時刻。
聶華 姚洋 ·隨筆 ·8.8萬字
布拉格廣場那個成為別人眼中風景的倩影,里斯本街頭盲者的動人樂聲,托斯卡納迷人的古城與田園,柏林墓園里寂靜的相逢,佛羅倫薩令人陶醉的夜,巴黎街頭引起無限遐想的一幕,莫斯科機場里猝不及防的意外與驚喜,里昂跳蚤市場里那些泛黃的明信片,希爾克內斯郊外那個永生難忘的奇跡……一點一滴,細膩的旅途回憶,如同甘醇的酒,令人回味無窮。
陳美琪 ·隨筆 ·5.1萬字
本書以客觀的敘述、散文化的文字、真實的圖片,圖文并茂地介紹壯族的地理分布、自然環境、歷史來源、傳統經濟生活、語言、文化藝術、生活習俗以及民間宗教信仰等。
嚴風華 ·隨筆 ·6.8萬字
本書采用非虛構小說的手法,通過你、我、她三個人稱來展開那些行走記憶。三條線交叉進行,三個敘事主體代表三段不同的旅途。而在這樣的行走中,你和我以及她,漸漸認識到生命的“無常”。死亡是真實的,生,是為了死而存在的,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須用一種真實的方式,度過在手指縫之間如雨水一樣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你要明白自己將會如何“生”,死的意義才會顯現。
虞敏華 ·隨筆 ·13.3萬字
旅游看什么?看山,看水,看風景;看人,看人們的生活;看社會,看文化,看歷史。在看的時候,心里自然會做一些比較,論一下短長。有時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如果《進化論》是對的,人類都是從猴子變來的。那么各地的猴子好像區別不大,為什么變成人類后,人類社會有那么大的區別呢?原因何在?例如,有人說,有證據表明,明代鄭和下西洋到過美洲。一個歐洲人對我說,中國人到美洲,一看這蠻荒之地,不愿停留,便回自己的溫暖家園,再也不愿去那里。而歐洲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卻絡繹不絕去了那個新大陸。這本游記記錄的都是我國以西的國家(除了尼泊爾以外)的見聞,所以取名《我的西游記》。
何之乎 ·隨筆 ·15萬字
《江南之旅》是美國漢學家、作家比爾·波特探訪中國千年文明中心——江南的一本旅行文集。比爾的這次旅程由香港出發,途經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然后到達浙江,直線距離3000余公里,包含了中國經濟和文化的心臟地區。《江南之旅》,比爾以其視角和思索解析江南這一特質文化區域的人文遺跡,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及旅行的意義。
(美)比爾·波特 ·隨筆 ·11.9萬字
人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這個世界上,又有著一個個遠古今朝、人神自然創造的奇跡,等待著生而有涯的充滿好奇的人們去學習、知曉、賞析、領悟、融入……是誰說過,我思故我在?那么就取其淺顯,讓我們哪怕不能親臨其境飽享,至少在這套《國家地理系列》的筆墨圖畫中領略,這中外古今的為您精心創制的美麗、奇跡!珠穆朗瑪之巔,圣潔的雪山女神遺世而獨立,接受著山下傳承萬代的虔誠子孫頂禮膜拜;地中海岸,圓月從帕特農神廟頂上升起,清冷的光輝灑遍人類搭建過永恒神話的圣壇;加勒比海灘,手遮著烈日去擁抱天際,遠遠的陽光和微微的濤聲,忽然都近在咫尺……于是,你好奇,你尋找,你追逐,只為了能感受那不一樣的美好。就這樣,漸漸地幸福沉醉了。
《國家地理系列》編委會編 ·隨筆 ·58字
該書全面介紹了國家森林公園幕阜山的人文地理風貌。幕阜山是湘鄂贛三省交界第一峰,元代詩人胡天游曾經站在一峰突起的絕地丹崖,驚嘆“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頂即天上”。云海翻滾時,天岳之巔仿如天,這是實景之描。而云霧散去,遠眺到百里之外的洞庭湖,碧海銀波,帆影點點,萬千眾生在腳下。為了更好的挖掘幕阜山人文資源,更系統地展示幕阜山其神奇,作者多年來收集整理了幕阜山相關的地理、歷史、傳說、典故、風景、物產、名人足跡、詩文、紅色根據地革命故事、民俗文化等,以方便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及探訪者全方位地了解幕阜山。
梅實 張崢嶸編著 ·隨筆 ·16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英國訪學期間撰寫的一本專業游記。作者以一名專業圖書館員的獨特視角,以細膩的筆觸、清新的文風及圖文并茂的方式,向我們描述了英國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異域風格和遍及英倫的濃郁的文化氛圍。全書共分四部分,分別為大學圖書館篇,公共圖書館篇,博物館、美術館、名人故居篇和閑趣與思考篇。本書既適合與圖書館有關的從業者閱讀,也適合向往圖書館工作、喜歡讀書、喜歡旅行的人士閱讀。
劉欣 ·隨筆 ·6.6萬字
在國際旅行尚未開放的今天,本書將邀請喜愛文化藝術的讀者朋友們共赴一場“以藝術為名的環球旅行之約”。您可以循著作者近些年來親自走過的國際線路,深入探訪全球四大洲、近20個國家、30多座城市,在探索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時,感恩生活豐盛的外表之下,最本真的美好。翻開本書,從此刻開始,拉闊生命,探尋自我。
傅琳 ·隨筆 ·5.8萬字
本書作者知名集郵家、老記者李德銘攜夫人著名表演藝術家曹雷,退休至今游走近70個國家,他們不僅欣賞當地的自然風光,更喜歡去當地的文化場所了解當地的歷史人文,并以極大的興趣關注當地的郵票,甚至是冰箱貼的搜集,通過小小方寸間的郵票——這些“國家的名片”,結合實地觀察,加深對各國的了解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與交流。本書挑選人們不太熟知的摩洛哥、約旦、黑山、克羅地亞等20多國,親歷親聞,娓娓道來,配以大量珍罕的集郵品,讓讀者同時聆聽幾百年來前人的足音。
杜霏開 ·隨筆 ·11萬字
本部游記以作者三次游歷廬山為線索,一步一景,帶領讀者依次從廬山西線、東線、南線三個章節領略廬山勝景:錦繡谷、龍首崖、天池山和響徹中外的廬山瀑布等自然風光,以及觀音橋、白鹿洞書院、東林寺等人文景觀。除選取了二百八十余幅精美的廬山攝影作品之外,還收錄有不少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增添了閱讀的趣味性。此外,還復盤了徐霞客旅游廬山時的步行線路,并以繪圖展現,可謂是一大亮點。
吳之育著 周驍攝 ·隨筆 ·5.1萬字
本書介紹了十余個歐洲國家或城市文化、地理、社會、歷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不是翻翻旅行指南就能找到的,都是作者踏遍千山萬水的真實見聞,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例如,法棍好吃在哪里、“奧賽羅”為何成為居家男士車的名字、達·芬奇與法國國王的“不能說的秘密”……從揚帆愛琴海到探訪維也納,從野性的蘇格蘭到浪漫的法蘭西,從“藝術的后院”到“達·芬奇心中的伊甸園”……外表已是中年大叔,內心卻仍是此間少年的網紅旅行作家閆實,帶你與他一起體驗歐洲文化的日日夜夜……
閆實 ·隨筆 ·3.7萬字
《愛的旅行》記述了作者從4歲至14歲,歷經10年時間踏遍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的旅行經歷。書中整理了作者的十年行攝游記(部分為口述完成),上篇按省區為板塊進行記述,下篇記述2013年暑假歷時兩個月的西南、西北自駕游。最好的成長在路上,作者分享了一場場精彩的親子游經歷,不僅為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更希望能激勵更多的父母帶著孩子遠行,一起看世界。
龍昊辰 ·隨筆 ·5.5萬字
歷經十幾個小時的航行,你終于行走在北歐的大街上,但很快你會發現,身邊的北歐人個個“面色冷漠”,幾乎沒有誰會因為你的東方面孔而表現出好奇。他們克制疏離,排隊等公交時人與人相隔兩米,公共場合中相鄰的座位永遠只坐著一個人——比起與陌生人并肩而坐,他們寧肯遠遠站在別處。“北歐尷尬癥”真實地存在著,卻又在某些時刻消解了:他們喜歡與親人朋友徹夜長談,在音樂節喝酒聊天,邀請好友蒸裸體桑拿,再一起跳進冰冷的湖水中。冷漠與熱情,陰郁與善良,這些極致的矛盾不僅屬于北歐人,更廣泛存在于北歐的每個角落——漫長的極夜,珍貴的夏天,冰雪童話和荒涼苔原,樸素又溫潤的極簡設計,城市被綠蔭與河流包裹,線條硬朗的建筑里永遠通透溫暖……《北歐,凜冽的世界盡頭》,通過27位長居北歐的作者的眼睛,還原了這片極北之地的神秘和日常。你將知道,越是荒蠻的原野上,越有著生活的熱望。
馬蜂窩出品 王家敏主編 ·隨筆 ·11.6萬字
《東游西蕩》是新銳作家大頭馬的非典型旅行文學作品,是一本游蕩世界的私人筆記。大頭馬用保羅·索魯式的吐槽和碎碎念,以及人類學式的觀察,帶讀者走進一場景致別樣且跌宕起伏的浸入式文字旅行——“生活是這樣的,只要你堅持出門,就一定會有驚喜。”走過密布食人魚的亞馬孫叢林,不顧結局地施展人類膨脹的勇氣;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緬甸尋找故人,平視并關心與自己尚無關系的事物;放下文明世界的束縛,在羅馬、冰島與哈瓦那走過另一種人間;在東京、土耳其和南極留下跑馬的痕跡,什么也不為地去做一件事……間歇性散發自嘲與反諷,在朝氣與喪氣中反復橫跳。當從旅人變成限定當地人,她決定暫時拋棄文藝腔調下的贊美,開啟一場場漫無目的的旅行——拒絕意義,也對抗虛無;有時逃離,卻總在出發。
大頭馬 ·隨筆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