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記
二十卷。明黃佐撰。黃佐(1490—1566),字才伯,號泰泉,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廣西學政、南京國子監祭酒,累遷少詹事。學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講學為名,故所論述,多切實際。為學重博約,博通典、禮、樂、律、詞、章,著有《泰泉鄉禮》、《南雍志》,已著錄,尚有《論學書》、《論說》、《東廓語錄》、《樂典》、《泰泉集》等。本書所載,乃有明一代翰林掌故。始于洪武,迄于正德、嘉靖間。每事各列一題,記事共二百二十六則。內容廣泛,本末賅具,首尾貫串,敘次頗為詳悉。如所記殿閣卿寺轉銜,與《明會典》各書互有異同。又“會議”、“繕寫”諸條,于制度記述甚詳,足以備考核。第十七、十八兩卷,具列館閣題名,尤足以見一代人材升降之概況,同時可以看出,翰林出身的官員在政權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書提供了大量資料,有些是正史所未載者,故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后廖道周撰《殿閣詞林記》即多采本書。有《四庫全書》本傳世。
·13.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