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采風圖考
風俗志。六十七編撰。輯入孫殿起、雷夢水輯,葉祖孚編《臺灣風土雜詠》,時事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集原作者署為“白麓六十七居魯甫”。“白麓”是作者籍貫。六十七,字居魯,清代滿族人,乾隆時官至給事中,曾任巡臺御史。撰有《臺陽雜詠》、《番社采風圖考》等。《番社采風圖考》編撰有關反映臺灣高山族平埔人風情習俗的詩作,計21首,詳加詮釋,為后人了解與研究高山族提供民族學與民俗學等方面的寶貴資料。詩詞分社師、舂米、織布、乘屋、口琴、沐兒、布床、穿耳、箍腹、文身、鑿齒、戲球、鼻簫、斗走、種芋、完餉、公廨、會飲、番戲、渡溪、艋舴、秋千、洛川等為題,分門別類歸納獨特的“番俗”風情:住宅削竹為椽,編茅為蓋;杵粟“計足供一日之食”;“蓬麻茜草”編織”達戈紋”,貫耳“使耳孔大如巨環,垂肩上”;以針刺膚,文身“有如花草錦繡及臺閣之狀”;鑿齒聯姻,“取痛庠相關之意”;箍腹斗走,托球秋千;構屋笄居,琴簫挑逗;沐兒灌,祛病除邪;農事既畢,招邀同飲賽;歌舞盛會,備極媚態;竹筏渡溪,刳木造艋舴等。同時記載雍正十二年(1734)間南北諸社創辦“社師”,傳授儒學經典的情景。這些詩詞優美清新,風格質樸,韻律委婉,常為清代以后研究高山族社會風俗的史家學者所廣征博引。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