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
東漢桓譚著。《后漢書·桓譚傳》載:“譚著書言當世行事二十九篇,號曰《新論》”。共十六題,分別是:《本造》、《王霸》、《求輔》、《言體》、《見征》、《譴非》、《啟寤》、《祛蔽》、《正經(jīng)》、《識通》、《離事》、《道賦》、《辨惑》、《述策》、《閔文》、《琴道》。《琴道》一篇由班固續(xù)成。書中反對讖緯迷信,指出“災異變怪者,天下所有,無世而不然”,只有通過人事努力才能使“咎殃消亡而禍轉(zhuǎn)為福”。反對長生不死的迷信,認為“生之有長,長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時之代謝矣”,是人的愿望所無法改變的。特別突出的地方是闡述了形神關(guān)系,指出:“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燃)燭”,“燭無,火亦不能獨行于虛空”。書中也有天文學和宇宙論方面的內(nèi)容。王充認為《新論》“論世間事,辯照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證定”(《論衡·超奇》)。原書已佚。清嚴可均《全后漢文》有較詳輯本。但嚴輯本多有附會,近人又從《事類賦》、《藝文類聚》中輯出部分遺文,與嚴本校勘出版。
·1.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