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的習慣:18世紀英國的平民文化
糧食騷亂中的民眾為何守紀節制,很少趁火打劫?賣妻交易中的女方為何輕松得意,甚至非常開心?喧鬧游行中的隊列為何只是象征性羞辱,卻無實質性傷害?光怪陸離的民眾行為到底如何解讀?18世紀的英國,父權衰落,法度廢弛,社會急劇轉型。失去保護的平民訴諸傳統與習慣,捍衛自身權利。他們抵制圈地運動,反對自由市場,逃避資本主義,在與統治者的互惠博弈中,發展出獨特的平民文化,成為英國工人階級形成的先聲。《共有的習慣》對18、19世紀英國社會的鄉規民俗進行了再考察,對于當年貴族與平民的關系、鄉間的風俗,如“買賣妻子”“喧鬧游行”等作了深入的描繪。作者獨特的“道德經濟學”的觀點有助于我們破除理性經濟人的迷思,探索人性的多種可能。
·39.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