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老北京:一座轉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
北京,充滿活力的中國之都,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主題。對中國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傳媒、教育、藝術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語言和時間。自北京建城以來,她就是吸引外來人口、商人、學者和探險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紀的馬可·波羅:“全城地面規劃有如棋盤,其美善之極,未可宣言。”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國記者將這里定義為“史上最大的鄉村”。盡管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機場,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條覆蓋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鐵系統,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個鄉村。過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個崛起中的國家的首都那樣,北京這個大鄉村走向了國際。或許它的改變可以用這個小插曲來說明:幾年前我看到一個充滿樂觀意味的橫幅,掛在一棟老樓的拆遷現場,上寫:再現古都。一天晚上,不知道誰悄悄地將第二個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號變成了:再見古都。對于路人而言,這兩個口號都可以是正確的,北京又處在八百年一次的再建與重生的循環之中。被改掉的橫幅在幾小時內就被扯了下來,但這無關緊要,因為北京人不需要讀它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他們每天都身處其中。
·23.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