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金瓶梅的關鍵: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
這是一本解讀金瓶梅的書,獨特的是:作者是留學美國學有所成后,轉過身來關注并開始解讀一部純粹的中國古典小說,也許她是到了西方才發現,原來這本小說在西方也很有名。
有此背景,所以她的解讀,我看難免不受西方學術的影響。
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不懂什么高深的理論,但也有一些個人看法,我很贊同一些本土學者解讀金瓶梅的角度,他們認為搞清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誰,是解讀金瓶梅的鑰匙,用英語說叫key,也可翻譯為關鍵。不然,解讀這種事就變成一百個人眼里有一百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了。
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我先說說我的感覺,純屬根據文本閱讀時的感覺,沒有任何考據上的理由。
首先我覺得跟水滸三國西游記的一大不同是,金瓶梅純屬個人創作,沒有民間故事或戲曲的傳承。那么它文字里面的風格或特色,就完全能反映作者本人的特點。
另外與這本解讀書中要提到紅樓夢一樣,我覺得金瓶梅與紅樓夢不同的是:紅樓打一開始寫的時候,就是奔著名著去的,水滸有上百個糙老爺們,咱就得有上百個女子。
紅樓作者鄙薄男人,要為女子書碑立傳的種種突破傳統的思想,在當時可謂是標新立異。
但思想上的突破,是作者真的這么想,還是為了超越其他名著呢?從人物刻畫上來說,其實與其他名著一樣,都存在臉譜化和標簽化的雷同,都是有褒有貶的,都是要展現一絲亮色的。
而金瓶梅顯然沒有這方面的追求,作者估計沒想寫成名著,里面也沒一個好人,與紅樓夢不同,金瓶梅的世界幾乎沒有一絲亮色。
看著他起高樓,看著他樓塌了,人生無常是古典文學結合了儒釋道以后,所產生的一大基調,這個基調,從金瓶梅就已經開始了,但紅樓夢與金瓶梅不一樣的是,它看待人生以及宗教所謂的俗世,還是保有一絲明亮的顏色的,作者最起碼認為寶黛的愛情是真誠的純潔的,所以讓寶玉出家時,穿了一件大紅色的斗篷。
而金瓶梅的意思是:它那個世界的事,沒有一件是能見得了光,見得了人的,那里的人,沒有一個是純潔的,和那種事是一樣的。如果這些事都能寫在書里給世人看,那種事當然也可以,寫那種事,在賺眼球,博流量的作用之外,也許其真正的用意就是要讓大家領會:作者寫的都是見不得光,見不得人的事!在金瓶梅的世界里,也只有那種事,可能會帶給人些許的短暫的愉快,其他的事情帶給人的,只有絕望。
作者為了寫這些見不得人的事,不得已用了化名,而且寫成同人小說,顯然其用心就是急于表達,借僧道,表無常,都是幌子,秋水堂解讀中提到的什么宗教式的悲憫,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實際上蘭陵笑笑生并不在乎能不能成為名著。我認為在考據蘭陵笑笑生的真實身份時,不應忽略作者這個特點。從文本閱讀中搞清楚作者本人的特點,在尋找蘭陵笑笑生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驗證,那就真正找到了解讀金瓶梅的鑰匙
此外,金瓶梅在文字方面有口語化甚至方言化的特點,內容上又涉及很多底層的生活,所以我感覺不能是經過科舉考試,出來長期做官的人寫的,但作者對官場文書又十分熟悉,所以我傾向于有人推測的,是某一個做過師爺的人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