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醫者不自醫
醫者仁心的含義是醫生應該具備仁愛,正義,慈悲之心,心懷天下的老百姓,悲天憫人,宅心仁厚,精益求精,治病救人,救死扶傷,醫療病痛。
醫者仁心不僅要求醫生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求他們擁有良好的醫德,把與人方便、造福他人作為自己心中常懷的信念。醫者仁心體現在醫生對患者的理解、對專業的不懈追求、對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以及對和諧醫患關系的構筑具有現實意義。
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提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強調了醫道在于“仁”,即仁愛,這是個人的素養及人際關系中所應推崇的最高典范。
醫不自醫是由于醫者對疾病、醫理、藥理都比較明白,給人醫病時能根據病情客觀進行辨證論治,處方用藥以病而立,多無顧忌,所以常常顯效。而給自己或者家人醫病時,往往聯想較多、顧慮較多,擔心某藥熱、某藥寒、某藥有害、某藥有毒,如此掂量來掂量去,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