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多智近妖”,更是用一生寫就“鞠躬盡瘁”
翻開這本書,跳出《三國演義》的傳奇濾鏡,看見更真實的“智圣”——他不是總能借到東風的“神算子”,而是從隆中對時就心懷“興復漢室”的戰略家,是六出祁山時哪怕“食少事煩”仍親理細務的實干者。書中沒刻意渲染他的“奇謀”,反而聚焦那些藏在智慧背后的堅守:白帝城托孤后,他扛著蜀漢危局,一邊平定南中穩固后方,一邊革新內政積蓄國力;北伐時寫下《出師表》,字里行間全是“報先帝而忠陛下”的赤誠,哪怕明知勝算渺茫,仍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合上書才懂,諸葛亮的“智”從不是單純的計謀,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信念,是“一生唯謹慎,一心為家國”的擔當。這份跨越千年的赤誠,比所有奇謀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