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聿休
2025-04-25 23:20:51

你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嗎?

《局外人》是加繆影響最大的作品,也被譽為是存在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加繆本人表示:我不這樣覺得,我一點也不這樣覺得。)這本書寫了一個叫默爾索的人在犯了一場槍殺案后被捕入獄,然而在審判過程中,從庭長到檢查官幾乎所有人注意都不是他犯的罪行,而是他前幾天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以及母親去世后去看了電影,和女朋友約會——由此得出他是一個冷漠、品行惡劣的人,再得出他是一個懷著殺人犯的心埋葬了母親的人。
一切顯得那么荒誕奇怪、不合邏輯,但又確確實實是那樣發生了。看這個故事我首先感到的是道德裹挾下的法律有多么可怕與可悲。法律是對一個人下限的要求,道德是對一個人上限的要求,二者差別很大,且道德是屬于比較模糊的、難測量的東西,因為有些人內心想的和實際做的很不一樣——主人公默爾索就是這樣一個極致的典型。在對其心理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默爾索很愛他的母親,但是他并不習慣表達或者說不喜歡表達,而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種冷漠的表現,這是無可容忍的表現,這是一個“殺人者”的表現。存在主義哲學有三大核心,
其中一條是“自由選擇”,大概意思就是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選擇做什么事情,是絕對自由的。主人公默爾索就是其中代表,他做事從來不在乎別人想法,甚至可以說是無視別人,做什么事都很隨意,也可以說很自由。但是以檢察官為代表的人一直用自己的標準“在母親的葬禮上必須哭”來要求默爾索,似乎想要剝奪這種自由。此外,法庭上庭長、檢查員對默爾索進行激烈的控訴,甚至帶點興奮的批判;女友瑪麗則站在默爾索這一邊想說默爾索本質是一個很好的人——只有身處事件中央的默爾索永遠一副淡然面孔,好像這案件和他無關似的。而我覺得這正是默爾索的強大之處,他不在乎這些人套在他身上,套在社會所有人身上的固有標準,他對其他人或激烈或譴責或同情的所有情緒都不在意,他蔑視這些荒誕的標準,也蔑視這些奇怪的情緒。
他永遠像一個旁觀者,活著故事中心卻永遠游離于自己的人生之外,做那個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