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躍入長安 閱見洛陽
電影長安三萬里上映之后,許多網友發現電影中的一些故事與史實不符,于是在網上引起了一場長安洛陽之爭。
我覺得我們不該把長安和洛陽割裂開看,尤其是從挖掘隋唐歷史文化的角度,更應將二者看作一個整體。
實際上兩個城市在文旅發展過程中,都十分關注隋唐這段歷史,除了真實遺留的歷史遺跡,還各自根據歷史開發了一些仿古景觀。比如西安有大唐不夜城,大明宮,洛陽有天堂,明堂,上陽宮,也都十分推崇詩樂歌舞漢服文化,走在這兩個城市的古街上,看著滿大街穿著漢服的男女游客,你的確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但也似乎體會到了一點同質化競爭的味道。
但長安三萬里這個電影不一樣,它不受地域限制,相反,它通過人物的命運將這些地方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高于生活的再現了一個完整的歷史風貌。西安洛陽兩地的古街營造出了虛擬的環境,但電影長安三萬里營造出的是一個完整的,流動的,包含了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的虛擬世界。
這也是一種藝術。在文旅開發方面,如何體現這種藝術,電影長安三萬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西安與洛陽在有關隋唐歷史方面的文旅開發,首先應該打破地域局限,要攜起手來共同講一些故事,將游客帶入故事之中,徜徉在從長安到洛陽的歷史文化長廊之中。
比如一個現成的題材就是武則天,她就是一個把西安和洛陽串起來的人物,而且她是一個多么獨特的人,就中國歷史而言,她是出自男權社會中的女皇帝,可謂世界上第一個最成功的女權主義者,值得全世界的女性來膜拜,所以她自帶流量,足以吸引全世界的女性游客,搞定了女游客,就搞定了旅游事業。
提起武則天,隨之而來的,我就很想知道,從上陽宮建成到武則天登基,她是如何從長安來到洛陽的,走的是水路,還是旱路,坐的是什么樣的大船,她是從對開的伊闕龍門之間,進入洛陽的嗎?伊闕龍門是老天為女天子的到來而劈開龍門山,才形成的天然大門嗎?龍門旁邊石窟中的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面相雕刻的嗎?當年武則天到達龍門山口時,透過龍門,能看見伊闕之內的應天門,天堂和明堂嗎?武則天是坐船來到上陽宮的嗎?
如果西安與洛陽能夠攜手搞清楚這些,并且開發復原出這條線路,那我十分希望體驗一番。
從長安到洛陽,走一走武則天的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路,尤其是到達龍門山口時,望向伊闕之內,目光順著緩緩下降的山勢,伸向遠方,愕然觸及高大雄偉的天下第一門應天門,以及武則天的兩座標志性宮殿天堂和明堂,還有周圍鱗次櫛比的現代化高樓大廈,和那蜿蜒其中的伊洛之水,洛水之上,天堂之角,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沒有圖片,你能想像到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