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藍染花
2024-05-27 23:05:20

(個人)閱讀并觀察作者文章,感想與總結1

想要理解作者的創作,也想要更快分辨文章是否能達到個人的閱讀標準、是否被自己喜歡。
所以最近幾年我有意無意地在閱讀時試圖將自己“變成作者”——努力從作者的視角思考,為什么寫下這個劇情、這個人物、這個設定,會對本書有什么作用,有利于完善人物形象與設定嗎等等。
(注:一年前左右還只是隱約無意識地做,直到某次我看到了一個精彩中肯的評價,才刻意去這樣做。我意識到自己閱讀太單機,且依賴主觀感覺了,尤其我反應還很慢,經常看了好一會才慢半拍地反應過來好像有點難受、好像不太喜歡……)
同樣,為此我也觀察了一些讀者們較為客觀的評價,其中一部分觀點啟發了我。一,劇情平淡、流水賬。
二,主角自我、自以為是。
作者試圖營造——“主角經過了努力謀劃與強化實力,可以輕松應對任何原作劇情,很穩定地一個人解決所有事情”——這樣一種印象,所以主角展現出的就是那種平靜地掌控全局的姿態。
可是如果沒寫好,讀者就很難發自內心地認同“主角確實能夠掌控全局”這件事,反而會感覺故事異常平淡。
我觀察過了一些與“主角自以為是”評價相關的文章,并與我認為比較完美的文章進行對比,最近幾周得出了一個結論。
“主角的自以為是”只是表象,更本質的是作者錯誤地以主角的主觀認知為基準構建世界觀與設定——即主角所說所感皆為該本同人中的真理。
表現為,從第一章開始,主角就沒有去過多了解“世界是怎樣的”——即世界目前的客觀情況、前人經過實踐總結的大量理論等,也沒有花費太多心思學習與了解,就獨自完成了對最重要的世界設定的一部分探索。
章節才個位數,主角就得出了能永久用到文章完結的真理。
哪怕說“主角很聰明,記憶與理解能力超強,一看就會,一學就能舉一反三”,通常也很難支撐,必須要從側面補充、描繪客觀的設定,才能讓讀者發自內心地認可“主角確實擁有這樣的才能”,一味地強調“主角天才”,只會顯得格外空洞。
很多文章都是這個毛病,尤其是無敵流的文章,很多只顧追求“無敵”的表象,過于缺乏鋪墊與邏輯,合理性大大降低,就算設定主角具有無敵的特質、能力,可是沒有足夠的文字來支撐“主角無敵”這個事實,像是直達了結局的大綱,很無趣,只是為了寫無敵才寫,其他一切都不需要,無限淡化甚至踢出去。
(注:并非所有無敵文都有這種毛病,少數作者寫的有點無敵性質的文章,就沒這毛病)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能反應作者的水平,看一眼主角就能看出來,假如沒有這個毛病的,那就不會差到哪里去,這是對于“如何自然展開文章設定”的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