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權:衍生品與對沖(第2版)
- 徐正平
- 1124字
- 2019-01-04 16:34:40
前言
50ETF期權上市兩年多了,市場整體運行平穩,成交量也還可以,截至2017年2月底,投資者賬戶總數為208844戶(經紀業務客戶賬戶總數為208685戶)。現在連豆粕期貨期權及白糖期貨期權都上市了,也會引起更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對于期權工具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市面上的期權書籍很多,本書寫作風格可能與其他書籍有較大差異。本書包含期權基礎知識及期權做市等內容。期權場內自動化做市及場外期權做市也是從業者迫切想了解的知識,針對這一點,做市交易也是本書的一個重點。
本書案例大部分以50ETF期權為主,商品期權的案例還比較缺乏,待國內商品期貨期權運行一段時間后,再行添加和修改。對期貨不熟悉的讀者,可能閱讀有關章節會覺得難懂,主要是因為對期現結構不熟悉,以及股票交易者平常接觸不到這些概念,不過2015年下半年股指期貨的大幅貼水使得部分投資者對基差和升貼水這一概念有所了解。對于期權特別是商品期貨期權來說,這一概念極其重要,建議讀者對第1章的期現結構知識多給予關注,然后再去了解期權。
目前券商和期貨公司都已經開展了場外期權業務,在這之前,比如東方航空的案例,給一些人的印象是場外期權就是對賭。不過金融危機后,復雜期權業務也逐漸不受客戶歡迎了。其實簡單的場外期權并不是對賭,期權也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風險管理選擇。產業鏈的公司盈利并不意味著場外做市商就會虧損,做市商可以通過對沖轉移自己的風險,從而為產業鏈的需求提供服務。不過目前券商和期貨公司的這些業務也比較簡單,由于缺乏場內期權對沖,單純用Delta對沖實在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Delta到底用多少,更多的是一種主觀判斷。這和國外的做市對沖還是很有差別的。不過有總比沒有好,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市場是需要逐步完善的。
為了顧及書中內容的全面性,我們對基礎知識仍然做了介紹。但我們對希臘參數Delta、Gamma、Vega等從新的視角即“預期分解”的角度去解釋,更切合一線的交易人員去理解期權的希臘參數。本書涉及各類投資者在期權交易上會采取的策略,了解市場上各類玩家的交易邏輯,比如對期權做市商邏輯的理解,有助于各類投資者更好地認知市場從而優化交易策略。
投資者沒有必要按順序閱讀本書,直接根據自己的需要查看相關章節選擇性閱讀即可。對于大部分讀者來說,可能只需要讀前兩章及商品期權部分,其他章節供查閱。
本書第1版原是參加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期權投資者教育產品大賽的書籍,并且獲得了交易所獎項,在此向中金所表示感謝。本書第1版也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反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但由于發行數量較少,絕大部分讀者可能都沒有閱讀過這本書。經修訂后,本書第2版遲至今日才交給出版社,在此也對編輯表示歉意。書中可能有不少遺漏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將反饋內容發送到郵箱13661331131@qq.com,在此表示感謝。
徐正平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