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服裝的分類
服裝的種類很多,由于服裝的基本形態、品種、用途、制作方法、原材料的不同,各類服裝亦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與特色,變化萬千,十分豐富。不同的分類方法,導致我們平時對服裝的稱謂也有所不同。目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一、從機能方面進行分類
(一)衣服
1.防護
耐候服(針對自然環境中的日光、紫外線、熱、空氣、雨露等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的衣服類)、保護服、特殊服(宇宙服、潛水服、登山服、極地服及特殊防護服),如圖1-8所示。

圖1-8 耐候服
2.場合
社交服、禮儀服、外出服等,如圖1-9所示。

圖1-9 社交服、禮儀服、外出服
3.生活
生活服飾(工作服、運動服、娛樂服),如圖1-10所示。

圖1-10 各類生活服
4.休閑
家居便服、睡衣、療養服,如圖1-11所示。

圖1-11 家居便服、睡衣、療養服裝
5.標識服
正式制服、職業制服、團體服、民俗服、歷史服等,如圖1-12所示。

圖1-12 各類制服服裝
(二)附屬品
附屬品,如圖1-13所示。

圖1-13 面具、手套、裙撐設計
防護:包括圍巾、頭巾、遮光眼鏡、耳朵套、防護面具、手套等。
裝身:包括頭巾、圍巾、領帶、領帶夾、皮帶鉤、扣等。
系扎:包括各種繩、腰帶、皮帶、扣子、鉤等。
標識:包括臂章、徽章、領章、胸章、標號、緞帶等。
衛生:包括手絹等。
(三)裝飾品
根據所在身體部位可分為頭飾、頸飾、胸飾、腰飾、腕飾、指飾、腳飾等,如圖1-14所示

圖1-14 各類裝飾品
(四)攜帶品
攜帶品,如圖1-15所示。
盛物:包括背包、書包、掛包、公文包、錢包、袋類及包袱皮等。
護身:包括雨傘、武器(刀、劍、槍)。
行動:包括照相機、手杖、手表、懷表、學習用具(日記本、效率手冊、鋼筆、圓珠筆)及其他職業用品等。
趣好:包括煙具、化妝美容用品、扇子等。

圖1-15 與服裝相搭配的各類攜帶品
二、從人體方面進行分類
(一)年齡
按年齡可分為童裝、成人裝和老年裝,如圖1-16所示。

圖1-16 童裝、成人裝和老年裝
其中童裝的分類相對復雜。
嬰兒裝:為0~1歲年齡段嬰兒提供的服裝穿著。
幼童裝:為1~6歲年齡段學前幼兒提供的服裝穿著,也稱小童裝。
學童裝:為7~12歲年齡段入小學的兒童提供的服裝穿著,也稱中童裝。
少年裝:為13~17歲進入中學的少兒提供的服裝穿著,也稱大童裝。
(二)性別
女裝、男裝和中性服裝,無論在款式造型、色彩、面料、圖案和裝飾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三)著裝
外套、內衣、上裝、下裝,如圖1-17所示。

圖1-17 外套、內衣、上裝、下裝
(四)部位
首服(冠帽類)、軀干服(上衣、下裳、一體服)、足部服(鞋、襪)、手部服(手套),如圖1-18所示。

圖1-18 首服、鞋子、手套作品
三、從氣候方面進行分類
(一)季節
冬服、夏服、春秋服,如圖1-19所示。

圖1-19 冬服、夏服、春秋服
(二)地域
寒帶服、熱帶服、溫帶服,如圖1-20所示。

圖1-20 寒帶服、熱帶服、溫帶服
(三)氣象
防寒服、避暑服、防風服、防雨服、遮光服、防曬服,如圖1-21所示。

圖1-21 防寒服、防風服、防曬服
四、從社會性方面進行分類
(一)職能
軍服、警服、僧侶服、學生服、各種職業服及由于某些行動和任務而使用的特殊服,如圖1-22所示。

圖1-22 軍服、學生服、特殊活動服
(二)制度
制服、自由服(生活服),如圖1-23所示。

圖1-23 制服、生活服
(三)扮飾
扮裝用衣服(戲劇、電影、舞蹈等中使用的衣物)、假裝用衣服(祭祀活動、巫術活動等使用的衣物)、化裝用衣服(偵探、間諜等改變面目的衣物)、擬裝用衣物(為了狩獵或對敵作戰而使用的偽裝衣服),如圖1-24所示。

圖1-24 扮飾類服裝
五、從民族性方面進行分類
西式服(近代從西歐傳來的服飾)、中式服(中華民族傳統服裝)、民族服(指世界各國獨具特色的“國服”,如我國的旗袍、中山服、漢服;日本的和服;印度的沙麗等)、民俗服(地方服,區別于流行激烈的城市服)、國際服(世界通用的現代服飾),如圖1-25所示。

圖1-25 各類民族服裝
六、從歷史方面進行分類
可分為原始服裝、古代服裝、中世紀服裝、近世紀服裝、近代服飾、現代服飾,如圖1-26所示。

圖1-26 原始服裝、古代服裝及近代服裝作品
七、從制作方式進行分類
可分為高級定制服裝、成衣等,如圖1-27所示。

圖1-27 高級定制服裝及成衣
八、從材料方面進行分類
可分為纖維類衣服、皮革類衣服、毛皮類衣服、塑料及其他雜制品服飾,如圖1-28所示。

圖1-28 皮革服裝、皮草服裝及塑料制品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