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制度視域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領導人民奮斗、創造和積累的重大成就之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制度創新的實踐結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三位一體的統一過程,其創新成果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看,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正是黨的十八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的新概括。目前學術界從制度視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生發展的進程和規律等問題的研究剛剛起步,整體系統性的研究成果還很少見。因此,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制度視域,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與建構的運行軌跡和內在規律,無疑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的課題。有鑒于此,本書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制度視域的學理視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為研究對象,較為系統深入地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發展的歷史進程、基本經驗、理論基礎、成果形態、邏輯結構和良性運行等諸多基本問題。

一 理論意義

(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現實向度

馬克思是較早將制度納入理論分析的思想家,制度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居于重要地位,其經典著作中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理論體系和制度分析方法。馬克思從制度分析的角度探討了人類社會制度現象的產生以及發展的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這一分析的結論集中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中,對于制度的本質、結構、功能和變遷的探討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制度分析的獨特視域。馬克思主義內在的制度維度使其理論具有宏闊的世界歷史視野,而這一制度維度也使得其理論體系更富有實踐性和現實性。正是在從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對資本主義制度所做的深刻而全面的批判分析和對一種人類社會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統一的新型社會制度的科學論證中,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不僅僅解釋世界,而且立足改造世界”的巨大魅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制度理論研究的忽視和遮蔽,往往停留在對社會形態層面的制度的一般性把握上。歷史和現實已經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絕不是連接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個社會形態的短暫過渡時期,恰恰相反,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獨立的社會形態。由于對新社會形態長期性的估計不足,對于作為一種具體制度形式的社會主義,其制度建設具有何種內在規律,它的價值維度是什么,怎樣才能促使其良性運行?這些問題是今天的馬克思主義者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課題。高度重視唯物史觀視域中制度創新和制度建設問題的研究,是推進馬克思主義走向現實、批判現實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制度視域,是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理論應然。

(二)整體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實現形態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具體化的歷史進程。從動態角度看,這一進程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各個時期具體實際相結合,融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于一體的復雜過程。從內在精神上說,馬克思主義不是從書齋里產生的一種純學術的思想理論,而是一種融學說、運動與制度批判與建構為一體的關于無產階級及全人類解放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形態是一個多維系統,至少包含三種實現形態:實踐形態、理論形態和制度形態李君如:《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形態》,《北京日報》2012年10月8日第17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中其內涵越來越豐富,已成為一個包括發展道路、思想理論和社會制度在內的一個整體系統。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實踐形態、理論形態與制度形態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實踐”是“理論學說”和“制度”形成發展的現實基礎與實現途徑;“理論學說”是“實踐運動”及其要實現的“制度”的行動指南,“制度”是創立“理論學說”、推進“實踐運動”的目的和歸宿,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根本保障。在當前,從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的角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制度視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 實踐意義

(一)國家制度建設提出現實訴求

當代中國從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成為國際社會引人注目的大事件。這個轉變既是從農業社會向非農業社會的轉變,同時又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其轉變的核心是制度的變遷,成敗的根本標準是能否確立起一套健康成熟、運行良好的制度框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總體經濟實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在經濟繁榮的條件下,日益突出的社會不平等、不公平、不穩定以及其他社會問題,對于國家的基本制度建設提出強烈的要求。處于改革攻堅階段的中國,最重要的歷史任務是國家現代制度建設,最重要的歷史貢獻是制度創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全面堅持深化改革,“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頁。

(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作了新概括,首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概念。這一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制度創新成果的集中定位。這一論斷對于全面開啟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制度創新的相關研究無疑是極有力的推動。在理論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制度創新問題的研究在多個層面亟須深化,如馬克思著作中關于制度的思想和理論以及在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發展中對唯物史觀制度思想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制度創新的內在價值規范和方法體系的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制度創新的基本歷程和基本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結構問題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系統運行的內在機理問題;科學社會主義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的基礎理論問題;等等。在當前的理論研究中,圍繞這些課題的研究仍然很乏力,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需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柘城县| 交口县| 荔波县| 乐都县| 保亭| 阿拉善右旗| 灵台县| 内丘县| 台南市| 综艺| 中宁县| 克拉玛依市| 怀来县| 涞水县| 饶平县| 金塔县| 仪征市| 紫阳县| 大余县| 杭锦后旗| 云龙县| 池州市| 绥德县| 勃利县| 兰州市| 连江县| 治县。| 手游| 蓬溪县| 黑山县| 都兰县| 河间市| 汽车| 酉阳| 盐池县| 紫阳县| 象州县| 杭州市| 菏泽市|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