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經濟學
- 馬傳棟
- 2739字
- 2019-01-04 17:41:28
前言
最近幾年,在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的倡導下,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工作正在全國蓬勃興起。為了更好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也為了加快我國生態經濟學人才的培育工作,我們要努力把經濟學、生態學及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盡快地建立起我國的生態經濟學理論體系。對于這一點,萬里同志在全國生態經濟科學討論會暨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曾明確地提出了要求。他指出:“研究現實問題要有生態經濟理論指導,某些專門性的生態經濟基本理論研究工作是必要的。我們對生態經濟規律性的認識要逐步提高,在不斷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經濟學。無論是研究大量的現實生態經濟問題,還是進行必要的基本理論研究,生態經濟研究工作者都大有用武之地。中國生態經濟學會要組織起全國這方面的力量,廣泛參加這方面的工作。”萬里同志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這個要求,為我們專業的生態經濟學研究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在近幾年中,我有幸在老一輩經濟學家、生態學家的啟導和幫助下,較早地專業從事了生態經濟實際問題和生態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并多次在全國性的生態經濟學術討論會上提交了生態經濟學的研究論文。我為1982年11月在南昌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生態經濟討論會提供的《論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的論文、為1983年10月在江西玉山縣召開的全國第二次農業生態經濟討論會提供的《論農業生態經濟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的論文及為1984年2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生態經濟科學討論會暨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成立大會提供的《論生態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等論文,就總結了我在研究生態經濟學基本理論方面的階段成果,闡述了我對生態經濟學基本理論體系的初步看法,這些論文都分別在國內的幾家刊物上發表了。
我在研究生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對在經濟建設中如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問題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逐步認識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生態經濟效益或經濟生態效益問題,是生態經濟學研究的最基本的理論范疇。在這個基礎上,我逐步展開了對本學科的研究。我為在南昌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生態經濟討論會提供的《論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的論文中曾寫道:“以前我們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比較注意研究各種物質資料生產的經濟效益問題,這是很對的,但卻忽略了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同時給經濟生態系統帶來的生態效益的優劣問題,以致使一些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但暫時或表面看來經濟效益還不明顯的經濟活動(如保護和增加植被等)得不到鼓勵,而那些損害生態環境質量的經濟行為(如工廠向廠外排放大量污染物等)得不到制裁。生態經濟學就是要研究改變這種狀況的理論根據,即要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上去衡量一切生產和經濟活動的利弊,要研究如何以最少的勞動(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同時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最優的生態效益的問題。”1982年底,在為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活動準備論文時,我把上述觀點展開,寫成了一篇題為《用提高經濟生態綜合效益的觀點指導經濟建設》的論文。該文被收入由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編輯的《生態經濟問題研究》一書,該書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來,我在繼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有關把提高經濟效益和提高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生態經濟效益方面的理論問題,不僅在生產領域中需要繼續認真研究,而且在流通領域、分配領域、消費領域及經濟管理過程中,也都有很多理論問題需要研究。而要研究這些問題,又不能不對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自然生態系統與生態經濟系統(或經濟生態系統)、生態規律與經濟規律、生態平衡與經濟平衡、生態結構與經濟結構、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經濟管理與生態環境管理等生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作系統的研究。這樣,我對生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初步設想就逐步形成。在《經濟研究》等雜志發表了一些專題研究論文的基礎上,我便展開了全書的寫作。
近一二十年來,國際上很多學者都圍繞著人口、糧食、資源、環境和經濟這五大問題的合理解決,展開了對生態經濟學的研究。但目前在國外也還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生態經濟學理論體系。應當承認,西方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很多理論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在西方生態經濟學中也確有很多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論調。我們要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批判地吸收西方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并總結我國經濟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逐步形成我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生態經濟學。在這方面,馬克思在《資本論》、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等光輝著作中,已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生態經濟論述。本書就是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態經濟論述的基礎上,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生態學界和生態經濟學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力求總結當前國內外生態經濟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而逐步展開了對生態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研究的。
本書是在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的直接關心和鼓勵下寫成的。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長許滌新同志在百忙之中審閱了本書的編寫大綱,希望努力寫好本書,并在今后的實踐檢驗中不斷成熟。這對我完成此書的寫作是極大的鼓勵和鞭策。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耕今同志、第一副秘書長王松霈同志在審閱本書的編寫大綱時,給予了肯定,并對寫好本書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何乃維同志在審閱本書編寫大綱時,具體提出了章節的增減意見,并多次和我一起,對本書一些重要理論觀點和理論難點,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項啟源等同志,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也給予了熱情的關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業生態經濟課題組還作為協作項目,對完成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必要的資助。這些都鼓勵和保證了本書寫作的順利進行。
山東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和同志對于本書的寫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本書的寫作過程是研究和教學相結合的過程,在本書的寫作期間,山東大學經濟系、華東石油學院管理工程系、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單位,為我提供了講臺,使我有機會把個人研究生態經濟學的一些理論體會,就教于有關研究人員和廣大師生。特別是為山東大學經濟系1981級學生開設的生態經濟學選修課,使我較系統地講述了本書的主要觀點,并促使本書的寫作能按照高等學校和經濟管理干部培訓教材的特點進行,力求為教學服務。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了山東人民出版社劉德久同志的指導和幫助。山東社會科學院劉淑琪同志參加了本書全部書稿的討論和修改工作。
在此,謹向關心和支持本書寫作的所有領導和同志,表示誠摯的感謝!
奉獻給讀者的這本《生態經濟學》,是一本很不成熟的“初級產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生態經濟學又是一門新興學科,許多問題還在探討之中,因此,缺點錯誤在所難免,誠懇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
作者
1985年4月于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