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視野下的核心價值觀研究
- 甘肅省哲學學會
- 6187字
- 2019-01-04 13:33:14
哲學視域中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涵養機制探析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用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如何用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面對的實踐問題。
一 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在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內涵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鮮明的價值規范和標準體系,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標識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毫無疑問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不能脫離文化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
歷史發展清楚地表明,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文化發展都具有共同性和繼承性,都有其鮮明的傳統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前進。如果拋開傳統文化單一追求經濟社會發展只能使包括文化發展在內的整個社會發展變成空中樓閣,這是人類歷史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必然規律,也是文化發展和傳承創新的規律。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族根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是等同的,也不是認為從傳統文化中能夠直接產生核心價值觀。“從理論來源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社會意識形態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他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無論是從時代特征、思想內涵還是從理論根源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不是傳統文化的簡單再現,而是提升和超越了傳統文化,二者不能等量齊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形成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的、歷史的聯系,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思想資源。
(二)傳統文化是凝練核心價值觀最深邃的精神支撐
核心價值觀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變的,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在國家、社會及個人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取向。“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傳統文化中始終保持著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及個人與他人的關系的高度重視,尤其強調社會本位,突出個人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和奉獻,崇尚自由、平等、正義等社會公共領域的價值追求。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民本思想,“民為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都體現了對國與民關系的深刻認識和重民、愛民的思想情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資源和肥沃土壤,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價值支撐和道義支持。”
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反映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在新時期延續了傳統文化的內在生命,也體現了現階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需要,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百年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精神支撐。
(三)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核心價值觀的獨特歷史養料
任何時代的核心價值觀都不可能脫離國家和本民族的發展歷史,尤其是思想文化的發展歷史。“價值觀的傳承性和共同性是我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依據。”無論是擁有不同歷史傳統的東西方國家或是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它們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都是與本國本民族的歷史息息相關的,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對自身歷史傳統的傳承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蘊含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標志,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碰撞中站穩腳跟的基石。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需要,也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
二 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
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內容存在密切的內在關聯,傳承弘揚以道德理念為根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實現社會治理,維持良好秩序及在處理個人與國家、社會和他人的關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家國同構、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實際上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和表述,這與傳統文化家國同構、天人合一的精髓是緊密關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資源包括涵養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涵養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涵養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在傳統文化看來,任何社會成員都是家國關系中的連接點,所有的社會成員及其關系構成了家國天下的復雜有序系統,這個系統向外延展就成為天下四海,向內收縮就成為家族邦國,每個人都是在這樣的社會關系中展現個體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由此衍生出處理社會關系的道德準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并逐漸形成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它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最核心的內容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當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對不同的價值主體提出不同的價值要求,針對不同的價值目標形成不同的價值規范。對黨的各級組織和政府機關及其管理者來講,就是要在推進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中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以愛民富民為民的實際行動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對普通社會成員來講,就是要引導他們熱愛國家、崇尚和諧、關注社會、勤勉敬業,形成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相互尊重、平等友愛、扶貧濟困的嶄新社會風尚,共同建立和諧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
(二)自強不息、包容共存的文化胸懷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內容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具有超越時代局限的普遍意義和共同價值,依然能夠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可以通過傳承創新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精神最生動的表現,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長盛不衰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中的文化基因。“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深遠的凝聚功能,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強大的整合功能,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勵性與動態的延續、創新功能等獨有的特質和優勢。”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擔負著承載民族知識和文化薪火的重任,擔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和提升社會成員素質的使命,即使處于亂世或民族分裂的特殊時期,傳統文化依然保持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完整和統一,并為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提供了持續不斷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的道德自覺性強化了社會成員對民族精神的認同,也充分體現了包容共存的文化胸懷。中華民族對外來民族、外來文化從來都沒有敵視、拒斥或征服的態度和行為,對被視為蠻夷或異端的思想文化總是保持包容、交流和融合的態勢,由此避免了相互敵視和傷害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和熏陶下,中國人民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鮮明的民族本色,又有面向世界的氣魄和包容全球的胸懷,培育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反思內省、開放創新的文化意識
中國傳統文化是注重人的道德修養的“德性”文化,其中富有哲理性的教育思想廣博而深邃,在思想教育中以道德教化為先,強調三省吾身、修身為本和慎獨等修養方法,把道德教化從深層次訴諸個人內心修養,并通過親身實踐表現出來。通過自覺的、堅持不懈的反思內省,逐漸體驗到天道與人道的融會貫通,由內而外彰顯出人作為主體的道德價值,由此形成的道德認知規范并制約著每個人在處理社會關系時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盡管傳統文化中的思想都有其特定的階級要求和時代內容,但重視人倫關系、強化主體責任、崇尚內省提升的修養方法依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大地上創造的文明,也是同其他國家、民族不同形態的文明相互交流、共同借鑒而形成的文明。在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創新精神和頑強的進取意識。“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根據時代進步的新要求提出和踐行的,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緊密結合起來,以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融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中為國家富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 弘揚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致思路經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根本的就是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的調整轉化和傳承創新,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需要國家大力倡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所有社會成員一體踐行的持續過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涵養核心價值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創新傳統價值觀基礎上彰顯文化魅力,提升文化競爭力
應該明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是產生于封建小農經濟、宗法等級制度和專制皇權基礎上的,不可避免具有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必須對傳統價值觀進行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使其具有新時代的本質和特征。當今國際社會的競爭從本質上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包含文化在內的國家軟實力的競爭。“核心價值觀能否深入人心,成為社會的共識,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核心價值觀本身是否符合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心理,是否植根于傳統文化,是否體現民族特性;二是核心價值觀本身是否科學先進,是否順應了世界潮流,是否反映了本民族的前進方向。”例如,作為民族精神核心的“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但其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已發生重大變化,已經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有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彰顯、作用發揮,也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反映了文化建設的現實訴求。”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有效途徑,以此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吸引力。
(二)增強文化自信基礎上弘揚社會正氣,維護良好秩序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中形成的內在聯系,包括人對社會的作用以及社會對人發展的影響等。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最根本的基礎,無論是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的變遷還是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都沒有改變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文化強國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文化復興。所謂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本民族固有文化的歷史使命和發展前景的自覺與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建立在這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基礎之上。”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上社會失范的發生首先是從道德規范上顯現出來的,社會轉型中必然出現道德規范的缺位,或原有的道德規范失去了維持社會秩序和約束社會成員行為的效力,但一個常態的社會應該把社會失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之內,不至于損害正常的社會運行秩序。因為人并不是孤立地、抽象地存在,是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形成而存在和發展的,每個人也都是作為社會的一員生活在具體的歷史環境和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作用、交叉融合,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只有社會風清氣正、團結和睦,每一位社會成員才會受其熏染、影響,進一步提升道德素質,在這種交互纏繞、滲透融合的過程中實現人與社會的不斷完善提升。
(三)傳承傳統道德過程中提升國民素質,強化知行統一
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包含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在內的有機整體,它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前提和最終目標的,其基礎和落腳點是公民個人的價值準則。馬克思曾經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可以說,人之所以為人的本原價值,是人區別于世間一切其他生命的根本標志,是人的本質規定性在價值層面的集中反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緊緊圍繞人這一價值主體,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強化社會成員的道德情感、意志、信仰等精神因素,最終形成與核心價值觀相符合的道德認同。
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確立和維護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念,強化共同的道德價值觀念與思維行為模式,培育和諧共生的社會道德秩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理念,首先要講清楚作為區別于其他生命而獨立存在的人在人倫之始應秉持什么樣的道德準則、價值規約。其次要講清楚人應該怎樣與他人交往、在與他人相處時需遵循什么樣的價值準則,還要講清楚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人應該以什么樣的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認識和處理與社會的關系,即人與社會的價值關系。”這一過程的核心任務就是形成全社會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并提倡和鼓勵社會成員在行為上身體力行。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踐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始終立足人的主體性,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理念,注重深入發掘個人與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價值準則,從而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落到實處。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思想文化成果,形成了開放包容、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成為獨步人類文明發展舞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偉力。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中華文明是五千多年來延續至今、沒有中斷的文明,以代表中華文明最核心內涵的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又展現出時代進步的全新精神。在經濟全球化和文明多元化的時代潮流中通過相互交流、共同借鑒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交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為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作者簡介:河西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