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文獻梳理與匯總

不同于國外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財務困境問題探索,我國對公司困境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學術界比較認可的起點是吳世農等發表于《中國經濟問題》(1987年第6期)的“企業破產的分析指標和預測模型”。從1987年至今,我國在該方面已積累了20多年的八百多篇研究成果,涉及公司困境的方方面面。接下來,我們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匯總,以備后續分類使用。

截至2012年12月,在中國知網上可以搜索到關于公司困境的有效研究文獻共837篇。其中,通過“篇名”搜索“財務困境”共829篇選擇806篇(舍棄的23篇文獻中8篇重復文獻、11篇不相關文獻、2篇個人理財困境、2篇報紙新聞資料);通過“財務困難”搜索13篇選擇11篇;通過“困境公司”“ST摘帽”“ST公司”去掉搜索過程中已被選擇過的文獻和不相關文獻,增加19篇;加上我國公司困境研究中大家公認的起點研究,即吳世農、黃世忠發表于《中國經濟問題》(1987年第6期)上的“企業破產的分析指標和預測模型”1篇;有效文獻共計837篇彭韶兵、邢精平(2005)認為從管理角度看“財務危機”要嚴重于“財務困境”。本文認同該觀點,故從文獻選取上沒有從“財務危機”角度進行。。具體見表2-1。

表2-1 公司困境研究文獻匯總 單位:篇

首先,從研究對象看(見圖2-1),我國現有的837篇公司困境研究文獻絕大部分以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針對上市公司445篇,非上市一般性企業232篇,二者合計占到了80%以上;其他研究對象(主要針對財務困境方法)109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困境研究45篇,針對金融類企業的研究只有6篇,數量最少。

圖2-1 公司困境文獻研究對象

其次,從文獻來源和研究內容看(見圖2-2,圖2-3),我國公司困境文獻絕大多數發表于各種學術期刊,碩士論文數量也不少,但博士論文數量偏低。我們認為,博士論文相較于碩士論文,其研究觸角更加廣泛,對問題的分析更具有深度。當前博士論文數量較少說明該研究領域的質量和深度有待提升;同時,現有文獻絕大部分集中在對困境的預測、預警以及困境本身的研究上,針對困境發生后的脫困研究很少。這可能源于兩點:其一,國外脫困研究比預測研究晚了近半個世紀,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公司困境進行初始研究時,國外的脫困研究剛剛起步,尚沒有經典的可借鑒文獻;其二,我國困境預警、困境本身的研究還沒有完全成熟,針對脫困進行研究可能有一定難度。但無論何種原因,都為后來學者的研究留下了空間。

圖2-2 公司困境研究文獻的來源(篇)

圖2-3 公司困境文獻的研究內容

最后,從文獻發表年度和學術貢獻看,我國公司困境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1999年以前共20篇,2000—2012年間,幾乎每年在數量上都有所增長。大量文獻涌現是在2007年以后,除了2011年稍微低一些,基本上每年的文獻數量都在100篇左右(見圖2-4),說明近些年我國的困境研究很是火熱。在學術貢獻方面,針對這些困境研究文獻的引用次數從0次至1823次不等,現有837篇文獻中0引用比例的占43.61%, 10次以上被引用的文獻僅104篇,僅占12.43%,被引用100次以上的文獻有7篇。即現有困境研究成果中,既包括被高引用的學術精品,又包括近一半的不能為其他研究者所用的文獻成果,學術水平差距較大。考慮到2012年文獻的出版時間較晚,可能導致其引用率偏低,我們將該年的102篇文獻去掉,剩余2011年及以前的共735篇文獻再進行分析,所得結果與前述情況差異不大,現有絕大部分困境研究成果的學術貢獻不高。

圖2-4 公司困境研究文獻的發表年度

綜上所述,我國現有困境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且絕大部分以企業為切入點,針對其他對象研究較少,這與企業的運營模式和市場環境有關。同時,從現有成果的研究內容來看,困境預測、困境本身研究較多,脫困研究文獻較少;研究成果水平參差不齊,少數高質量、學術貢獻大的成果和大量的中等研究水平成果及一些低質量的大家相互模仿的“偽成果”并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读书| 新乡市| 芦山县| 绍兴市| 崇文区| 沅江市| 正蓝旗| 安乡县| 永宁县| 抚州市| 沙坪坝区| 东宁县| 汉源县| 葵青区| 垦利县| 阳山县| 县级市| 木兰县| 河源市| 绥阳县| 铜川市| 安康市| 蒙自县| 景泰县| 鄯善县| 武清区| 浮山县| 鄯善县| 绥中县| 涡阳县| 临城县| 新平| 鞍山市| 永宁县| 大荔县| 克拉玛依市| 石景山区| 庆城县| 日照市|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