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作為最早讀者之一,讀了李勇華教授等的《鄉村治理現代化中的村民自治權利保障》一書,很有收獲。我最大的感受是該書的角度:從權利的角度研究村民自治。

從自我治理的角度看,自治是一種久遠的治理形態。如恩格斯曾經說過的,在沒有國家的時候,社會能夠依靠自我的力量將一切都調節好。即便是國家出現以后,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域或者領域是由社會自我治理的。中國傳統治理體系的突出特點是“皇權到縣,鄉紳治鄉”,鄉村的事務主要依靠鄉村的力量自我處理。當然,傳統的鄉村治理也有其限度,一是鄉村自治只是一種自然的原生形態,是國家統治鞭長莫及或者治理成本過高的領域;二是并非每個村民都平等參與鄉村治理活動,鄉村自治更多的是一種“長老統治”。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農村實行村民自治,其重要特點就是賦予村民自治以國家法定地位及其由此產生的每個村民平等的自治權利。換言之,當今的村民自治是村民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管理的一種權利,村民自治因此由一種“自然狀態”進入“法定狀態”。

然而,當村民自治作為一種權利進入實踐過程中時,則會面臨“權利悖論”。一方面,村民自治是國家賦予的法定權利,是一種國家建構行為,為國家所推動;另一方面,強大的政府能力又迅速在農村擴張,國家日益深入廣泛地滲透于農村,不僅有可能造成村民自治權利難以得到保障,甚至還會使歷史上長久存在的自治形態受到破壞。無論如何,在國家面前,自治的力量都是十分有限的,更何況村民自治的主體是社會力量最為弱小的農民。

本書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從理論上充分論證了村民自治的價值與意義,特別是從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治理的高度,賦予自治以終極意義,將我國的村民自治置于人類社會治理發展趨勢的格局下認識。這為村民自治作為一種具有正當性的權利形態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同時,本書又從現實過程復雜性的角度,指出我國村民自治進程取得的歷史性進步,特別是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導致村民自治的權利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本書的重要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村民自治作為一種制度,發生于較完整的傳統農村形態。之后,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國家一體化和城鄉一體化,將農村置于一個全新的社會生態環境之中。一方面,村民自治從中汲取了新的元素,獲得了新的動力,權利日益增長;另一方面村民自治又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日益增長的自治權利難以得到充分落實和保障。這就需要在新的社會生態下,為村民自治提供新的制度安排。本書也因此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

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我國的村民自治都進入一個嶄新階段。2014年和2015年,中共中央連續兩個1號文件都提出了“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的命題。這一根據實踐提出來的命題大大拓展了村民自治研究的視野。自治是人類社會最為久遠且迄今仍然十分重要的治理方式。人類社會的進步是一個有效治理的過程。有效治理依靠良法善治,重要依據就是與社會發展狀態相切合,與社會發展要求相契合,即“接地氣”、“因地制宜”。如果將國家比喻為“天”,那么,社會就可以視之為“地”。天地相合,治理有效;天地不合,治理失效,甚至失敗。要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就要認真研究作為治理對象的“地”的特質。

村民自治是在村莊地域范圍由村民自我管理共同事務的制度和活動。村民自治是在村莊地域里實現的。村莊地域的特性制約著村民自治的發生與發展。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成長的過程。初級社會是家庭,次級社會是村莊,再次級的是地域,更高級的則是國家及其超國家社會。而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域和國家的表現形態不一樣。傳統農業社會是地域性差異最明顯的社會。如果就基本社會組織和治理單位而言,比較典型的有部落制、村社制和莊園制等。作為農業文明最為悠久的中國,最為基本的社會組織和治理單位則是家戶,并形成家戶制。與此相應,由于自然、地理和歷史等原因,不同地域的家戶制在不同村莊地域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黃河和長江流域分別代表北方和南方,是中國地域差異的主線,分別具有整體性和個體性的區別。長江以南有許多宗族形態的村莊,黃河以北則有不少部族形態的村莊,西部村莊有游牧文明特性,而東部村莊也帶有不少海洋文明的習性。這種村莊地域的性質為村民自治提供了歷史和現實土壤,村民自治需要在充分“接地氣”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中央1號文件提出“探索不同情況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單位和集體土地所有權在村民小組的地方,可開展以社區、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這既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決策思路,同時也反映了北方和南方的地域特質。

本書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因應了村民自治研究的前沿性。作者是一位年富力強的教授,近些年致力于村民自治研究。作者任職教學的學校地處浙江省。浙江省在傳統中國就是富庶地帶,且遠離政權中心,自治形態比較完整。特別是因與海洋文明接近,其個體自由而不是宗法形態的自治特色十分突出,并萌生出原始的自治權利意識。這一歷史土壤為村民自治的生長,特別是村民自治內含的個人權利的生長提供了重要條件。近些年,浙江省村民自治中選舉的競爭性和有序性都格外突出,便與此相關。同時,近年來,浙江省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迅速,傳統的鄉村形態迅速變化,也為村民自治帶來了新的需求。本書作者近些年發表了諸多相關論文,處于村民自治研究的前沿。從本書也可以看出,作者對在新的社會生態環境下村民自治發展的把握具有獨到的見解,反映了作者高度的學術敏銳性和對問題的精準把握。

隨著我國農村發展,村民自治的多樣性會愈來愈強,希望作者的研究更加“接地氣”,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形成獨樹一幟的學術風格,使村民自治研究與村民自治實踐一樣,更加豐富多彩,姹紫嫣紅,如筆者寫作此序時的春天一般!

徐勇

2015年3月30日于武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作市| 禄劝| 德昌县| 焦作市| 陆良县| 亳州市| 芦山县| 杭锦后旗| 盐津县| 高台县| 澳门| 日土县| 包头市| 睢宁县| 睢宁县| 辽阳市| 峡江县| 马鞍山市| 江阴市| 昌平区| 合水县| 荆州市| 静安区| 平山县| 堆龙德庆县| 北京市| 连云港市| 汤原县| 镇安县| 茶陵县| 凤台县| 循化| 祥云县| 尉犁县| 竹溪县| 乌什县| 沁阳市| 宣威市| 昌平区| 内黄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