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轉型與勞動份額:基于江蘇數據的實證研究
- 李琦
- 414字
- 2019-01-04 16:36:33
導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快速提升。據初步核算,2014年,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平均匯率折算,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但在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各種結構性矛盾也開始凸顯,其中之一就是國民收入初級分配中勞動分配份額不斷下降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報告的地區生產總值構成項目數據計算,2012年,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僅為45.6%,較1995年出現了明顯下降。
事實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勞動分配份額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但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初次分配中各種生產要素的分配差距過大,將會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最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構成較大挑戰。當前,我國既處在改革與發展的轉型期,更處在全面調整利益關系的關鍵期,由分配問題引致的利益訴求和群體性事件也呈不斷上升和強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合理調整分配關系、優化分配結構,更好地凝聚各個階層的力量,對于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