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名師張雪峰手把手教你填報高考志愿作者名: 張雪峰本章字數: 1591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04:17:31
1.為什么優先選擇城市
中國有三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同的地方經濟發展、風土人情都不一樣,可以說學校的所在地,就是學生的第二故鄉。你有可能在哪里上學,就在哪里就業,因為從各方面條件講,這個城市是你最熟悉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剛剛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你非常可能會考慮留在熟悉的城市,這種就業的地域性是普遍存在的。比如黑龍江的高校,等畢業的時候你會發現,去黑龍江招聘的其實大多數都是黑龍江當地的企業。外地的企業基本上只會去黑龍江最好的幾所高校招聘,其他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本地企業消化。如果學生找工作的話,也會優先選擇當地的企業,畢竟大四還有相應的課業需要完成,到外地實習,人生地不熟,在住宿和交通都不方便和熟悉的情況下,在外地的發展會相對難一些。不同的地區,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和主要相關產業不相同,提供給畢業生的選擇也不相同,相應的人文、飲食等都可能給學生產生一生的影響。所以,地域的選擇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比較推薦什么樣的城市呢?
我覺得大家選擇城市的時候主要看這幾點:
第一,城市人口是不是正增長
人多就意味著各方面機會多。一個城市只有能夠吸引人才在當地就業、創業、發展,這個城市才會有發展的希望。選擇一個人越來越少的地區或者城市,學生的將來也會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比如說,當你去一個地區當老師,這個地區人口越來越少,這樣的話孩子就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少的話,你去當誰的老師???當醫生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個城市人越來越少,病人就越來越少,搞不好你空學了一身手藝,但是沒有用武之地啊。所以,城市的人口增長曲線是報考之前應該看重的。
第二,城市的第三產業比重以及增速
在經濟學的概念里,明確了各行各業的產業類別,就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說白了,讓你餓不死的,能保障最低生活標準的行業都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是指工業,第三產業是指服務業,這里我就不一一詳細解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網上搜索。我想說的是,中國正在穩步地往發達國家邁進,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第三產業比重剛剛超過整體GDP的50%。在世界上GDP排名前20的國家當中,我國的第三產業比重是所有國家中最低的,第一產業比重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其第一產業僅占GDP的1%左右,第三產業要占到整個GDP的70%至80%,也就是說,中國的第三產業會迎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期。
一個城市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例高,就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這里不是說農業不重要,也不是說農業沒有發展的必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第一產業發展了,才能為第二、三產業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
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香港,香港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這里是幾乎沒有第一產業的,吃的、喝的、用的大多是從其他省份購買,第二產業僅占整個特別行政區生產總值的8%,第三產業占了92%。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在去農業化、去工業化,你很難見在現在的上海到大片的農田;在北京,2017年幾乎沒有霧霾,因為所有重污染的工廠都搬出了北京,從環境上的需要和發展上的需要來講這都是必須的。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完成這個轉型,這也是所有城市要走的一步。現在不走,將來也會走。
第三,交通是否便利
一個城市如果交通不便利,可能我們都沒有去的欲望。
在中國新四大發明中,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就是高鐵。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我依稀記得當年我坐兩天火車回到我上學的城市的那種感覺。自從有了高鐵,人口的流動性大大增加了。只要交通便利,東西就能賣得出去,景點也有人來看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京滬高鐵的開通對山東曲阜的改變。曲阜是孔子的故鄉,沒有通高鐵時我去做過講座,去一趟非常麻煩,只能坐大巴來回。現在就很方便,北京到曲阜高鐵最快兩個多小時就到了。
只要交通便利,學生上學也不遭罪,城市的經濟發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