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要害怕挫折,披荊斬棘方能擁抱成功(2)
- 當你成功,你才知道什么是奮斗
- 李曉晶
- 4999字
- 2018-05-28 11:15:53
【跌倒了沒關系,記得再爬起來】
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一次挫折當成徹底的失敗,從此一蹶不振;而成功者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老百姓有句順口溜:“天下雨,地上滑,哪兒跌倒哪兒爬。”跌倒了,沒關系的,爬起來就是了。這不是在逃避失敗,而是在向失敗挑戰。事實上,就有不少人是在做過很多事之后才找到適合他的行當。只要你能夠成功,誰在乎你是從哪里爬起來的呢?
所以說,跌倒了,一定要再爬起來!為什么跌倒后必須爬起來呢?這是因為:首先,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如果你本來就不“入流”,那別人會因為你的跌倒而更加輕視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將是許多心懷妒意的人眼中的“好戲”。所以,為了不讓人看輕你,你得爬起來!
其次,一次“跌倒”,并不意味著永遠失敗,但你只有爬起來,才能夠繼續角逐人生;躺在地上,是絕不會有任何機會的。倘若因跌重了點兒而不想爬起,恐怕不會有多少人愿意來扶你,因為你連“爬起”的簡單動作都不想做;若是你忍著痛苦而爬了起來,說不定會得到好心人的相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得爬起來。
最后,人的意志可以改變一切,跌倒后忍痛爬起,這是在磨煉自己的意志。你一旦練就了這鋼鐵般的意志,還怕下次再跌倒嗎?所以,為了自己的漫漫人生路,你得爬起來。
美國著名的電臺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多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調整心態,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于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臺認為女性不能打動觀眾,沒有一家電臺愿意雇傭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臺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被說思想陳舊而遭到了辭退。莎莉并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精神萎靡。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后,又向國家廣播公司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電臺勉強答應錄用,但提出要她在政治臺主持節目。
“我對政治了解不深,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膽地嘗試了。她對廣播已經輕車熟路,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抓住7月4日國慶節的機會,大談自己對此的感受及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邀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了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后來莎莉·拉菲爾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并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過18次,本來可能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但結果相反,我讓它們把我變得越來越堅強,鞭策我勇往直前。”
——摘自《失敗了再爬起來》
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有心思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就得睜得更大,這樣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面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面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大哲學家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既然已經在承受巨大的痛苦了,那就更要想開些,悲傷和哭泣只能加重傷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觀,反而要比別人更積極。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過雪山的時候,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人,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體溫就會迅速降低,跟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在人生的戰場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后再爬起來、在困難面前咬緊牙關的勇氣,就只能遭受徹底的失敗。
很多人這樣對自己說:我已經嘗試過了,不幸的是我失敗了。其實他們并沒有搞清楚失敗的真正涵義。著名的文學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中有這么一句話:“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跌倒了,爬起來,你就不會失敗,堅持下去,你才會成功。
1915年,芬妮·赫斯特來到紐約,她根據自己的觀感,寫出了描繪生活現實的小說。她白天辛勤工作,晚間則不斷編織希望。當希望黯淡時,她鼓勵自己:“很好,百老匯,你也許可以打倒某些人,但絕對不是我。我決心要迫使你向我投降!”
《周六晚郵》前后共退了她36次稿,但她不屈不撓,堅持向它投稿。終于,她的小說刊載了。我們很多人在第一次接到退稿時,可能就要放棄寫作,但她在自己的人行道上來回漫步了4年,未曾有這種想法,因為她決心要贏得這場人生戰斗。
赫斯特終于成功了。從那以后,出版商爭先恐后地拜訪她,金錢如潮水般涌入她的腰包。接著,制片家又發現了她,使得她的收入更多了……
——摘自《賺錢一定有方法》
跌倒并不可怕,只要你能重新站起來。就算站起后又倒下了,至少也是個勇者,而決不會被人當成弱者。芬妮·赫斯特的奮斗經歷正好詮釋了這一點。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命運的不公而俯首聽命于它,任憑它的擺布。等我們年老的時候,回首往事,就會發覺,命運只有一半在上帝的手里,而另一半則由我們自己掌握,我們一生的全部意義就在于:運用我們手里所擁有的去獲取上帝所掌握的。我們的努力越超常,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龐大,所獲得的東西就越豐碩。
在這世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總有摔跤或跌倒之時,這對我們而言就是打擊。但不管我們是因什么而“跌倒”的,也不管我們跌得如何,請這樣告訴自己:跌倒了沒關系,記得一定要再爬起來!
【堅持過去,人生總是晴天】
有這樣一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那么,黑暗來了,黎明還會遠嗎?在我們遭受挫折、陷入逆境的黑暗時,別忘了還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黑暗過后,必是黎明。
道理顯而易見,因為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且不只是手頭的問題沒有解決,它所產生的失敗心理,將影響你今后做事的態度,讓你陷入一種習慣性放棄的惡性循環中,甚至一蹶不振。
很多本來有目標、有理想的人,他們辛勤工作著,努力奮斗著,用心思考著,他們祈禱早日獲得成功……可是由于困難太多,眼前似乎總是不斷出現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這使得他們愈來愈倦怠、泄氣,終于半途而廢。其實,再難的鴻溝、再窘的困境,只要我們咬緊牙關,選擇堅持,相信黑暗終會過去,黎明一定會到來。
有這樣一則寓言:
兩只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了路邊一個牛奶罐里,牛奶罐里殘余的牛奶讓它們體驗到什么叫滅頂之災。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遠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沒于牛奶中時,自己卻沒有沮喪和放棄,而是不斷告誡自己:上帝給了我堅強的意志和發達的肌肉,我一定能夠跳出去。于是,它鼓起勇氣,鼓足力量,不停地在牛奶中游動,并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展現在它每一次的搏擊與奮斗里。
不知過了多久,這只青蛙突然發現腳下的牛奶變得黏稠了,原來,它不停的游動和反復的跳躍已經使液狀的牛奶漸漸快變成奶酪了。這個發現讓青蛙興奮不已,雖然此時它已經精疲力竭了,但它還是鼓起最后殘存的力氣,堅持不懈地繼續游動、跳躍……
牛奶最后完全變成了一塊奶酪,第二只青蛙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奮斗和掙扎終于換來了自由的那一刻。它踩著堅實的奶酪從牛奶罐里跳了出來,重新回到綠色的池塘里。而另一只青蛙則永遠留在了那塊奶酪里。
——摘自《101個影響世人思想的經典寓言》
可見,不懂得在逆境中堅持,正是很多人失敗的根源。雖然成功需要天賦與智慧,但如果不能堅持到底,你所擁有的才能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西方諺語曾說:“成功者都是咬緊牙關讓死神都害怕的人。”所以,我們要像所有的成功者那樣,咬緊牙關,別松口,別泄氣。如果死神都害怕我們咬緊牙關,那么,失敗和挫折也就統統不算什么了。
來看看桑德斯上校創建“肯德基”連鎖店的故事吧,相信這會給你以很大的啟發和觸動。
桑德斯上校退役的時候身無分文,且孑然一身,此時他已經65歲高齡了。當他拿到第一張金額為105美元的救濟金支票時,內心實在是沮喪到了極點。不過他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試圖用自己現有的資源,找出解決的方法。他的資源,其實就是一份家傳的炸雞秘方。
他開始挨家挨戶地敲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每家餐館:“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雞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夠提升,而我希望從增加的營業額里抽成。”
在整整兩年的時間里,桑德斯上校駕駛著自己那輛又舊又破的老爺車,足跡幾乎遍及美國每一個角落。當他的想法最終被接納時,你可知道他已經被拒絕了多少次嗎?整整1009次!在他第1010次向別人提出建議時,才聽到了一聲“同意”。
歷經1009次的拒絕,整整兩年的時間,有多少人還能夠鍥而不舍地繼續堅持下去呢?恐怕真是少之又少了。然而,桑德斯上校辦到了,所以他成了“肯德基之父”。
——摘自《桑德斯上校的故事》
看了桑德斯上校的故事,我們應該明白:挫折不可怕,失敗不可怕。那么,真正可怕的是什么?是挫折、失敗來臨時,我們沒有選擇堅持。
許多人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已經嘗試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見成效,看來我是和成功無緣了!”這句話的真實度其實很值得懷疑,別說嘗試上千次,就是上百次、數十次,恐怕都未必有吧?更何況,就算你為此已經做出了八九次乃至十多次的努力,難道就可以因為不見成效而放棄嗎?那樣就永遠不會取得成功,真正放棄成功機緣的,就是你自己。
怎樣才能找到一種好的辦法克服困難呢?事實上,解決問題的特效方法是不存在的,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堅持,就是培養不放棄、打不敗的心態。一旦你準備停止努力,接受失敗,那么你已經取得的一切成果就會因此而白白浪費掉。在下一個問題來臨的時候,你只能重新來過,并依然會習慣性地選擇放棄。
如果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堅持下去并不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比如,你現在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任何問題總有一把解決的鑰匙,只要不斷地用心循著正道去尋找,你終將會找到這把鑰匙。所以,無論遇到什么挫折,我們都別放棄,堅持過去,人生總會迎來晴天。
【踩著“墊腳石”,踏上成功路】
挫折是什么?挫折就是促使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腳下的石頭墊得越高,你就走得越遠。一個走夜路的人不小心碰到一塊石頭上,重重地跌倒了。他爬起來,揉著疼痛的膝蓋繼續向前走。他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前面是墻,左面是墻,右面也是墻。前面的墻剛好比他高一頭,他費了很大力氣也攀不上去。
忽然,他靈機一動,想起了剛才絆倒自己的那塊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搬過來墊在腳底下呢?想到就做,他折了回去,費了很大力氣,把那塊石頭搬了過來,放在墻下,踩著那塊石頭,他輕松地爬到了墻上,輕輕一跳,他就越過了那堵墻。
一個人如果懶于行動,容易退縮,并且在挫折中日益消沉,那迎接他的就不是成功,而是失敗了。因為他把失敗當作終點,并在這兒止步不前,最終必將一事無成。
湯姆·莫納根是達美樂餐館連鎖店的老總。他開始經商時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失敗連連的。
1960年,當生意變得越來越糟糕時,他和哥哥的合作結束了。湯姆承認,“那是一個挫折”。同年,湯姆和新合伙人開了幾家比薩餅店,但所有的店在湯姆名下,新合伙人隱名。不幸的是,新店破產了,湯姆為對方背了一身的債務。在連續失敗的打擊下,湯姆并沒有倒下,他決定從頭開始。
次年,他償清了債務,還賺了5萬美元。好景不長,一場大火又燒毀了他的店。達美樂幾近破產,但湯姆還是沒有放棄。他盡量削減開支,想盡一切辦法來彌補火災造成的損失。
就這樣,湯姆又一次開店賣比薩餅了。然而,湯姆的店擴張太快,管理太混亂,資金投放錯誤,在隨后的日子里,湯姆出現了資金短缺,整個達美樂陷入了財政危機。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湯姆吸取教訓,緩慢恢復生意,一筆筆償還債務。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努力經營著達美樂,湯姆不僅使達美樂生存下來,還可以在半小時內將一個滾燙的比薩餅送至顧客家中,這使達美樂餐館享有無可比擬的聲譽。
苦心人,天不負,公司終于獲得了豐厚利潤,他本人也因此而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企業家之一。
——摘自《商界“不倒翁”是怎樣煉成的》
湯姆認為:“我感覺,所有的挫折都是從中吸取教訓的工具。我把它們當成墊腳石,而不是失敗。所謂失敗就是你停止了嘗試,我從來沒有停止過。”
挫折人人都可能會碰到,但更多人是被挫折絆倒,再也爬不起來。湯姆的經歷告訴我們,要不斷去嘗試,即便失敗了,也不要遺憾和氣餒,因為這次的失敗是你下次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挫折人人都會遇到,很多人被絆腳石絆倒以后,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更不會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所以他們才是碌碌無為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