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角獸之路:20款快速爆發且極具潛力的互聯網產品深度剖析
- 三節課產品社區
- 1512字
- 2019-01-04 00:41:38
1.1 產品背景
1.1.1 產品簡介
O2O社區在經歷了2014年的大紅大紫后,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可謂哀鴻遍野。叮咚小區、嘿客相繼死去,而作為很多項目融資對標案例的社區001最終也破滅了,而此時另一家類似的公司卻宣稱在C輪融資中拿到7000萬美元的融資,一死一生的社區商超O2O不免讓人唏噓。這家公司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愛鮮蜂(見圖1.1)。在互聯網+的投資大潮急轉直下并且演變成互聯網寒冬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是誰在裸泳。裸泳者在寒冬中能活著已是不易,而愛鮮蜂能在這個階段逆勢而上肯定有它的道理,現在我們就娓娓道來。

圖1.1 愛鮮蜂的產品頁面
三節課一直堅持的觀點是:社區O2O的需求和場景真實存在,但如何切入及怎么操盤還需要不斷探索,從那些不那么成功的產品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產品和運營的節奏各有各的問題,而愛鮮蜂讓我們看到在操盤上更加“性感”的表現。
任何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定位,而愛鮮蜂的定位有以下兩點。
● 產品定位:專注最后一公里的生鮮配送、零食的一小時閃送。
● 用戶定位:懶人、吃貨、帶小孩的家庭主婦。
經過筆者的分析,用戶在使用愛鮮蜂的時候會有以下兩種比較典型的場景。
(1)場景一
● 用戶:懶人、吃貨。
● 需求:吃水果、零食。
● 要解決的痛點:對于懶人來說抬抬腳都是很痛苦的事情;附近超市的零食和水果的品類太少,離大超市又太遠。
(2)場景二
● 用戶:家庭主婦。
● 需求:買菜、做飯。
● 要解決的痛點:孩子太小,不方便帶出去買菜;自己出去買菜不放心孩子獨自在家,怕出事。
為了滿足用戶的以上使用場景,愛鮮蜂用如圖1.2所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圖1.2 愛鮮蜂的核心業務邏輯與架構
值得一提的是,愛鮮蜂用眾包物流配送的方式來應對配送環節。由于愛鮮蜂是社區O2O,自己的線下店鋪主要是直接和小區的超市合作,以這種利益共同體的方式來降低自己進入小區市場的難度。而愛鮮蜂在配送環節注意到每個小區總有一些賦閑的大爺大媽,利用這些人的人力成本要比自己招聘配送團隊相對低得多,而且當地小區的人更加熟悉自己的環境配送起來更快捷。這與筆者調研過的百度外賣完全不同,解決方案不同的原因在于場景不同。這也是三節課一直主張的觀點:解決方案一定要結合用戶、需求、場景這三者進行考慮。這樣不至于違背基本的常識。
而在移動端App上,為了實現自己的核心業務邏輯,愛鮮蜂實現了如圖1.3所示的功能結構。

圖1.3 愛鮮蜂的產品功能結構
1.1.2 產品發展歷史大事件
這樣的產品功能結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愛鮮蜂也是經歷了很多的事情才走到現在的,筆者通過在IT桔子和網絡上進行查詢,得到了以下信息。
● 2014年5月,愛鮮蜂微信服務號上線。
● 2014年6月12日,拿到清流資本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融資。
● 2014年7月,愛鮮蜂網上線,日訂單量達1000單。
● 2014年9月,鋪設配送點達到2000個,在北京累計用戶達到25萬,且二次購買率30%以上。
● 2014年10月23日,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
● 2014年12月12日,愛鮮蜂App在App Store上線。
● 2015年3月,全國日訂單量超過3萬單,并于該月30日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2億美元。
● 2015年7月,全國日訂單量超過10萬單,用戶規模達到500萬,合作便利店超過1萬家,月流水超過1億元人民幣。
● 2015年9月23日,完成7000萬美元C輪融資。
● 2015年11月,與北京公交合作,在公交車上投放“掌上便利店”的整個車身廣告。
● 2015年12月,愛鮮蜂稱與百度展開合作,接入第3方服務。
● 2016年年初,“年終獎提前發”活動引來上億人圍觀。
● 2016年3月24日,愛鮮蜂陷入供應商討薪風波,而愛鮮蜂表示從未拖欠薪資,合作供應商在2015年已停止合作并已經因為此事報警。
1.1.3 競品簡介
以下是愛鮮蜂的部分競品。
● 社區100:分布在各個小區的生活超市,已消失。
● 京東到家:京東旗下的社區服務App,擁有強大的京東物流支撐。
● 小區快點:以廣州、成都、長沙為主戰場的社區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