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娛記:100位人物訪談錄(影視篇)
- 小洋樓
- 1100字
- 2019-01-04 04:14:08
吳剛 我早已經是著名演員了

“在話劇和拍戲檔期有沖突時,劇院永遠是第一位的。對于演員來說,舞臺上的磨煉必不可少。”
“2009年10月17日是永生難忘日子,我要第一時間告訴在蘭州拍戲的我的老婆岳秀清,她說過,無數次夢到我站在領獎臺上接受掌聲和祝福,今天實現了!”
吳剛憑著《鐵人》中的表演,領取第27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時噙著熱淚發表的這番感言,不僅感動了臺下就坐的圈內人,也感動了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
2009年是吳剛的“井噴”之年,《潛伏》里老奸巨滑、自私狹隘的軍統情報處長陸橋山,《梅蘭芳》中精明老練、忠義兩全的十三燕管家費二爺,《鐵人》里滿口陜西話、土得掉渣的王進喜,《風聲》中笑里藏刀的針灸高手六爺,都在大放光芒。還有《建國大業》,“無恥啊!無恥!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他扮演的激情聞一多,出現了短短幾分鐘,卻成為電影的一大亮點。在即將殺青的電視劇《徐悲鴻》里,他又演起了一代名家徐悲鴻。
吳剛話不多,基本上問一句答一句,但能讓人強烈感受到他的自信。“你覺得拿影帝是不是爆冷門?”“什么叫爆冷門?”他反問:“我不認為我是爆冷門。”言語間,這個獎他志在必得。
“以前未成名時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出名嗎?”
“一定的,我早意識到自己是著名演員了。”做了20年的人藝演員,吳剛說自己的演技早已得到圈內公認,“從前就不錯,現在更好,能讓更多的人認識我不是件錦上添花的事嗎?”
確實,吳剛是厚積薄發,早就在春晚上和郭達、黃蕾演過《換大米》,也演過不少優秀影視劇像《左偉與杜葉的婚姻生活》《光榮的憤怒》《箱子》等,拿過不少獎,但始終不出名。直到好朋友孫紅雷和他合作《梅蘭芳》,見識了他的功力,再推薦給《潛伏》劇組,在合適的時候遇見合適的人,他的成名也就成為必然。
那么接下來還有什么目標,拿更多的獎?“還是塑造人物吧,得獎是其次的。沒有人物哪來什么獎?”對名和利,吳剛輕描淡寫,包括片酬,他表示得獎后也和以前差不多。
1985年“人藝”的學員班出過丁志誠、馮遠征等演員,吳剛是男班長,岳秀清是女班長。當年報考人藝時,吳剛已經憑著華麗的嗓音得到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的資格,他的考號是4000多號,而北京臺一共才招兩個人。為了人藝他放棄了,“人這輩子總要多嘗試些東西吧”。在《潛伏》《梅蘭芳》之前,吳剛基本都泡在話劇舞臺上,那么成名后還會經常演話劇嗎?“當然,這是必須的!在話劇和拍戲檔期有沖突時,劇院永遠是第一位的。對于演員來說,舞臺上的磨煉必不可少。”生活中,吳剛喜歡健身、游泳、跑步、喝茶,“我的生活和所有正常人一樣,沒什么特別的”。
人藝有種說法,演員要像一棵菜。平時不顯山露水,一上舞臺,那種鮮活和魅力,全展現出來了。吳剛就是這樣。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