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
- 駱玉明解注 (日)細井徇撰繪
- 665字
- 2019-01-04 01:29:52
定之方中
衛為狄人所滅,文公得齊桓公之助,于楚丘營造宮室,重建衛國,衛人作此詩贊美之。
定之方中 作于楚宮
揆(kuí)之以日 作于楚室
樹之榛栗 椅桐梓(zǐ)漆 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 以望楚矣
望楚與堂 景山與京
降觀于?!〔罚╞ǔ)云其吉 終然允臧
靈雨既零 命彼倌人
星言夙駕 說(shuì)于桑田
匪直也人 秉心塞(sè)淵 騋(lái)牝(pìn)三千
定:星名,營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
作于楚宮:開始營造位于楚丘的宮室。楚,地名,即楚丘。
揆之以日:按照日影定方向。揆:測定。
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制作琴瑟等樂器的好材料。
虛:一說故城為虛,一說大丘。
堂:楚丘旁邑。
景山與京:指奔赴大山之間勘測。景,遠行。京,高丘。
臧:好,善。
靈雨即零:好雨淋漓。零,徐徐降落。
倌:駕車小臣。
星言夙駕:早上披星駕車前去。星言,雨止見星,披星前去。
說于桑田:指文公關心農桑。說,通“舍”,停留駐足。
匪直:不僅僅為此。直,特也。
秉心塞淵:心底真誠而深謀遠慮。
騋:七尺以上的馬。牝:母馬。

榛
又名榛子,灌木或小喬木,生長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陰坡灌叢中。榛子的利用在我國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榛果在周代已普遍栽種,是重要的供祭食品。目前分布于華北、東北、西北各省。

栗
今名板栗,落葉喬木,多生于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地帶。板栗的利用在我國已超過6000年,“詩經”時代已經廣泛栽種,成為比較常見的干果樹種,重要的糧食來源。

漆
今名漆樹,落葉喬木。高山種,性耐寒,生于海拔800~3800米的向陽山坡,我國最古老的經濟樹種之一,木材通直耐腐,是制作器具的上等木料。果實可制肥皂,種子油可制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