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
- 駱玉明解注 (日)細井徇撰繪
- 491字
- 2019-01-04 01:29:49
旄丘
流離之人于艱難之中盼望兄弟們前來救助,而對方安然自得,充耳不聞。或解為閨怨詩,對方是個流亡在外,離別已久而多情的貴族男子。
旄(máo)丘之葛兮 何誕(tán)之節兮
叔兮伯兮 何多日也
何其處也 必有與也
何其久也 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 匪(bǐ)車不東
叔兮伯兮 靡所與同
瑣兮尾兮 流離之子
叔兮伯兮 褎(yòu)如充耳
旄丘:前高后低的土山。
誕之節:藤之長。誕即覃,藤。節,高,此處為長。
叔、伯:女子對其戀人的昵稱。
何多日:指離別之久。
處:久居不歸。
與:相與、相好的人。
以:原因。
蒙戎:蓬松,亂貌。
匪車不東:匪,彼。東,東歸。
靡所與同:不與我同心。靡:非。
瑣、尾:小、微。另有解為鳥鳴之聲。
流離之子:流亡之人。流離,一說鳥名。
褎:態度傲慢而多笑貌。
充耳:本義為古人耳塞,一種首飾。此為雙關語。

流離
今名長尾林鸮,貓頭鷹之一種,與《陳風·墓門》中的“鸮”,《大雅·瞻卬》中的“梟”同物異名,鸮形目,鴟鸮科。棲息于山地林,或林緣次生林。多夜間活動,晝伏夜出。主要以田鼠為食,也吃昆蟲、蛙、鳥、兔等,鳴聲凄厲,令人生畏,被古人視為不祥之鳥。在特別缺食的情況下,同巢相殘。我國四川及東北、華北各省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