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 諸葛玉堂
- 2049字
- 2019-01-04 02:22:23
2.孝順老人,為孩子做榜樣
2001年7月,《機會》雜志在意大利的米蘭創刊。為了讓該雜志一炮走紅,董事長亨利·肯德里提議,請比爾·蓋茨來寫發刊詞。該雜志記者在多次聯系比爾·蓋茨后,終于得到一個機會:比爾·蓋茨答應在紐約開往內羅比的飛機上接受采訪,不過時間只有十五分鐘。
記者為了用這寶貴的十五分鐘采訪到重要內容,就把問題按照重要程度作了排序,其中他們認為第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您認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
對于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比爾·蓋茨想也沒想,就回答道:“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
比爾·蓋茨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確,孝順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等待的事情。因為隨著父母年紀的增大,他們跟我們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古話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孝順父母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事情,這種孝,體現在對父母的敬和陪伴上。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育成人,作為孩子盡心盡力的孝順他們,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管你是誰,在何位,任何職,你都要孝順父母。
當我們身為父母后,更要把孝順父母列為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而且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榜樣,才是孩子日后孝順你的第一塊基石。
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必須要傳承和發揚。贍養老人,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如今,人到中年的我,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更能體會、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我們的父母已過花甲,身體大不如以前,能陪伴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身為兒女的我們,要盡量抽出時間來陪陪父母,幫著父母分擔家庭、家務事情,關心父母健康,為他們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幫他們洗洗衣服等等,總之,不管你為父母做什么,他們都會滿足的。
我成家后,為了能夠跟父母住得近一點,一直沒有買新房。平時,我在外講課時,愛人就陪著父母;我在家時,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帶著愛人來到父母家,幫他們做飯、收拾家務。有很多次,父母都勸我:“你在外講課,挺累的,歇歇吧。”
我笑著說:“能夠陪著你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哪里會累。”
在我和愛人的影響下,我的兩個女兒,對爺爺奶奶感情特別深。我常年出差、在外講課,她們每天放學后都會去陪爺爺奶奶,幫著做一些事情。
我父母逢人就夸我愛人和兩個孩子孝順他們。
我父母已經快八十歲的人了,因為生活得開心,看上去就像六十多歲的人。
記得有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愛人,無意識地說了一句肩膀疼,兩個女兒立刻跑過來,輪流幫我愛人按摩肩部和后背。
看到大女兒按摩時間那么,很累,我愛人心疼地說:“歇一會兒吧,你的胳膊是不是酸了?”
大女兒笑道:“這才多長時間,你經常給奶奶按摩后背,比我時間長多了,我也沒見你說過胳膊酸呀。”
一句話,說得我愛人淚光閃閃。
“媽媽,你實話實說,你每天給奶奶揉腰按摩背部,真的不累嗎?”小女兒問道。
“說實話,很累。”我愛人笑了,“但看到你奶奶很舒服的表情,我心里很開心。”
小女兒聽后,若有所思地說:“媽媽,以后我每天幫你按摩背。”
中華傳統美德中首位是仁愛孝悌,孝敬老人,古人云:“百行德為首,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人類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我有個開公司的朋友,在省城安了家,但他不管工作多么忙,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寒問暖,給爸媽寄禮物,每到節假日,他會抽出時間來,帶著老婆、孩子去看望父母,幫著他們做些家務。他經常說,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與父母坐在飯桌前邊吃邊聊。
他的兒子八歲,他的言傳身教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兒子,兒子非常乖巧懂事。每次他和愛人下班回家,兒子就會迎上來,問他們累不累?端來水給他們喝。
有一次,他的愛人因病住院,而他又在外地出差。放暑假在家的兒子打電話安慰他:“爸,你放心,我會把媽媽照顧好的。”
整整一周時間,他兒子在醫院耐心地照顧著媽媽,用濕毛巾幫媽媽洗臉,去食堂為媽媽打飯,媽媽輸液時,幫著叫護士——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對他兒子是贊不絕口。
“爸爸,我長大后也要像你們愛爺爺奶奶那樣,愛你和媽媽。”這是兒子經常對他們說的一句話。
孩子既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愛的延續,他們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一言一行感染和教育著他,他會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的言行,與此同時,“孝道”會不知不覺地在家庭中流傳下去,好的家風是一種正能量,好的家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能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孩子內心的價值觀。
明智的父母,不會不停地告訴孩子如何如何孝敬老人,而是采取實際行動,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自己的父母。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他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總會在無意識中模仿自己父母的行為。當你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抽出時間同父母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時,他們嘴上不說,卻都記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