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人吼:解讀鐵人王進喜
- 薛濤
- 1853字
- 2019-01-04 00:04:52
焦力人局長被感動
白楊河油田在老君廟東北9公里處,一馬平川的戈壁灘,風吹石頭跑,自然環境惡劣,但有利于打井。所有參戰的鉆井隊一溜擺開,你爭我奪,互不相讓,轟轟隆隆的鉆機聲中充滿了硝煙味。
“全天滾”是王進喜自己起的名字,就是全天24小時不離開井場。
為了實現鉆井新目標,王進喜“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天天圍著鉆臺轉,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和工人們一起干。工作累了就在值班房里睡一下,天暖和時就睡在鉆井旁。看起來他在睡覺,但腦子里想的還是鉆井進尺和機器運轉的情況。有一次,他在鉆臺上側著耳朵聽井下的情況,覺得聲音不對頭,判斷是牙輪要掉了,他急忙叫司鉆停機,起鉆,鉆頭就上來了,牙輪真的要掉了。大家嘖嘖稱贊:“王隊長真神了!”
有一天,焦力人來到井上,看到井場鉆臺上,機房泵房里,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就是不見王進喜的身影。
公司生產科李虞庚告訴焦局長,王進喜正在睡覺。
隨后他們把局長領到一排鉆桿前,見王進喜躺在排好的鉆桿上,身下鋪著一塊毛氈,身上蓋著光板老羊皮襖,頭枕著一個牙輪鉆頭,在轟轟隆隆的鉆機聲和工人們的吼叫聲中睡得很實。

在克拉瑪依現場會上,王進喜(左一)準備在大會上發言
焦力人局長的眼睛濕了,這位從槍林彈雨中闖出來的老兵差點沒掉下眼淚,多好的隊長啊!焦力人心想,一般人不會枕著鉆頭睡覺,就是枕了也睡不著。王進喜枕著鉆頭睡得這么香,一是他太累了,二是他對鉆井著了迷。想到這兒,焦局長悄悄地把大家帶走,說叫王進喜好好睡一會兒。
值班房里,李虞庚向焦局長匯報了貝烏5隊的工作情況,著重講了王進喜“全天滾”不離井場的事跡,并且繪聲繪色地講了王進喜幾個“聽井下聲音,準確判斷情況”的小故事。
“你不用說那么多了,我信了,就憑著他枕著鉆頭能睡覺這條,誰都得服。”
“還有呢,王進喜還有‘暫別老母,參加大戰’的故事。”
“你快講!”焦力人局長有點心急了。
“王進喜是個大孝子,現在家里有8口人,有老母、妻子、弟弟,妹妹,還有兩兒一女。去年,他把家從赤金堡搬到礦上,他再忙,也要抽空或順路回家看看,哪怕是幾分鐘,也要到母親身旁坐坐,問候一聲。”
這一天,王進喜買了糕點、奶粉和水果糖,匆匆忙忙回到新四區的家中,孩子們見爸爸回來了,都圍上來,王進喜親親這個,拍拍那個,盡享天倫之樂,把糖分給他們吃。對他們說:“今天我給奶奶買了點心,你們誰也不準搶著吃,記住!”
王進喜把糕點拿給母親,看她吃完一塊,急忙又遞上一塊,老母親說:“飽了飽了,不吃啦!”這時,王進喜說:“媽,我有件事要跟你說。”
“什么事?”母親問。
“我們隊要打它個月上千,年上萬,最近忙得很,回來看你的次數就少了!”兒子說。
“唉,我都說多少遍啦,你忙就別回來了,你是個黨員,又是隊長,哪能像在家種地一樣!”老母親的胸懷也像祁連山那樣高大。
“那,我不實現目標就不回家了,等壓過新疆再回來看你,給你報喜!”兒子向母親表示了決心。
“行啊,走吧,走吧!”母親推著兒子早點上去。
王進喜告別母親,又囑咐妹妹和妻子一番,轉身回到白楊河鉆井戰場。
焦局長的眼睛又一次濕潤了,感動得一個勁地說:“多好的母親,多好的隊長啊!”
接著,他面向大家鄭重地說:“你們有這么好的隊長,一定要保護好他的健康,照顧好他的家庭,你們知道王進喜還有什么困難嗎?”
臨離開5隊時,焦力人心里直翻騰,好一個王進喜啊!他公而忘私,艱苦創業,會聽井下情況,這就是對工作和技術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有這樣的隊長帶頭還能不打勝仗?
王進喜在井場。
一是參加勞動帶頭干。每逢關鍵時刻或者說得了空,他就抓過剎把,他一動手那進尺肯定多上幾米幾十米。有一次搬家,泥漿池子旁邊有一尺深的泥漿,他就跳下去和工人一起拉泥漿槽子。鞋和襪子都被拔掉,他就光著腳指揮。戈壁灘上的尖石、硬草刺破了腳,鮮血往外流,他也不管,堅持把家搬完。像這樣和工人一起干的事幾乎天天都有。
二是嚴格要求,抓好骨干。很多人都說王進喜會用人。他手下的骨干個個都思想好、干勁大、技術上各有所長,“七梁八柱”都很硬,王進喜對他們很嚴格,不管是誰,不論有什么情況都不能影響打井,不能耽誤進尺。
三是精心組織,嚴格管理,分好工之后,還要一個個地檢查督促,從來不窩工、場上沒有閑人,一切工作就是為了搶時間多打井。
四是關心職工生活。他脾氣不好,愛罵人,但心眼好,“罵人不整人”,職工生活上有了困難他真關心。
有這樣帶頭干、嚴要求、精心管、愛護人的好隊長,工人就是挨了罵也沒情緒,都愛跟上他甩開膀子豁出命來干。
王進喜在童年時曾把石頭當枕頭,后來在井場上連續工作不離崗,當他太乏了時,就在鉆桿上,又用鉆頭當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