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人吼:解讀鐵人王進喜
- 薛濤
- 617字
- 2019-01-04 00:04:52
余部長心中的王進喜
1958年7月,上任不到半年的石油工業部余秋里部長來到玉門,動員群眾解放思想,苦干巧干,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聽了焦力人局長關于王進喜爭上白楊河,“大鬧”調度會的匯報以后,非常高興,親自到剛剛搬到白楊河的貝烏5隊井場視察。余部長見了王進喜說:“你這個名字好哇!進喜,進喜,叫咱們的石油部也進點喜嘛!”
余秋里聽完王進喜的匯報后,對玉門局和公司領導說:“王進喜是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堪當大任,要全力支持他,讓他放開手腳干!”
一位中國工農紅軍的獨臂將軍,一位新中國的第一代石油工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石油工業部的部長,一個永爭第一不言敗的玉門鉆井隊的隊長,是石油把他們緊緊地系在一起,在中國的石油平臺上叱咤風云!
王進喜在被樹立為“鐵人”之前,有幾個人物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松遼平原上的小村莊里的馬家窯趙大娘;二是石油部余秋里部長,宋振明副部長,焦力人局長等。如果把王進喜比作是石油隊伍里的“千里馬”,那么,馬家窯趙大娘、石油部余秋里、宋振明、焦力人等幾位就是發現了王進喜這位千里馬的“伯樂”。正是他們慧眼識珠……
王進喜和他的貝烏5隊的事跡,引起石油部余秋里部長的重視,他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寫道:那個時候,我國的鉆井技術還比較落后,王進喜領導自己的鉆井隊創造了月鉆5口井,進尺5000米的全國中型鉆機的最高紀錄,還摸索出一套優質快速打井的經驗,值得全國石油職工好好學習。
余秋里對王進喜的評價是:“不安于現狀,不拘于常規,奮發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