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歷史經典故事300
- 李靜 程紹虹
- 1648字
- 2019-01-04 00:12:59
22.古羅馬元老院掌權

古代羅馬是以羅馬城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羅馬城位于意大利半島的臺伯河流域,最初只有居住在七個山丘上的村落,到了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在周圍筑起了城墻,這就是羅馬城。而根據傳說,羅馬城的建立要歸功于一對孿生兄弟羅慕路斯和勒莫。這對孿生兄弟的外祖父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他有個弟弟阿慕留斯生性殘忍,野心極大,奪走了哥哥的王位,殺死了自己的侄子,還強逼侄女擔任祭司。按當時規定,祭司是不可以結婚的,可是阿慕留斯的侄女卻生下一對孿生子。阿慕留斯下令把這兩個嬰兒扔到臺伯河邊,一只母狼哺育了他們,后來他們倆又被一個牧羊人所救,取名羅慕路斯和勒莫。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兄弟倆遇見了自己的外祖父,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們奮起反抗,殺死了阿慕留斯,奪回王位,交給了外祖父。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后,來到當年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打算在這里建一座城市。在決定誰來做這座新城的主宰時,兄弟倆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羅慕路斯一怒之下殺死了勒莫,成了新城的統治者,并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新城,這就是羅馬城名字的由來。

古羅馬元老院
這個故事無疑有許多傳說的成分在內,但不全是虛構的,羅慕路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古羅馬的元老院制度就是他創立的,其成員最初是100人,后來增至300人。元老院的成員由氏族長老組成,是羅馬國王奉行內外政策的咨詢機構,并有權批準人民大會的決議。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古羅馬的“王政時代”。
元老院中有一把圈椅,坐在圈椅里的是最有威望的元老,居于首位。這個人通常是卸任的高級官員,如獨裁官、執政官、監察官等。地位僅次于坐圈椅元老的是卸任的平民營造官、保民官、財務官以及沒有擔任過任何高級官職的長老。元老院擁有軍事、行政、財政、司法和外交等方面的權力,它一旦形成決議,其他行政官員,甚至國王都得去執行。否則,元老院有權罷免現任的各級官吏。由此看來,羅馬一建國,就有別于歐洲其他王國的獨裁統治,所以后人稱它為古羅馬共和國。
古羅馬“王政時代”的最后一位國王名叫塔克文,他是前任國王的女婿,卻率領士兵沖入王宮,殺死了岳父,自己當了國王。塔克文當政后,暴虐無道,置元老院于不顧,很快就引起了羅馬人民的不滿。就在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情,他的兒子塞克斯塔斯是個好色之徒,強暴了他的弟媳魯克麗提婭,致使魯克麗提婭含羞而死。公元前510年,羅馬人民發動起義,要求元老院廢除殘暴的國王,驕狂一時的暴君塔克文終于在人們的怒吼聲中逃出國去。接著,元老院一致通過決議,廢除王位,改由每年選出兩名執政官執政。從此,羅馬建立起了真正由貴族元老院掌握實權的共和國。
貴族掌權后,他們不僅占有更多更好的土地,還享有參加公有土地分配的權力,而平民不能參加公有土地的分配,很多平民不堪重負,不少人淪為奴隸。公元前494年,羅馬同周圍部落發生戰爭,在敵兵壓境的緊急時刻,平民要挾貴族做出讓步,否則就丟下羅馬不管。無奈之下,貴族們只得同意平民推選出兩名(后增至10人)保民官,以保護平民的利益。
雖然有了平民保民官,但法官都由貴族擔任,判案時,他們常常隨心所欲地曲解法律,迫害平民,引起了平民的怨恨,他們紛紛要求國家制定統一的法律。公元前461年的一天,數千平民涌到保民官阿薩家門前,強烈要求他為民做主。阿薩好不容易說服了這些平民,然后數次進言共和政府,要求編定成文法律,以便平息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經過數年的斗爭,直到公元前454年,羅馬政府才派出三名使者到希臘考察法律,著手編訂法典。
編訂法典的工作由大法官克勞狄烏斯主持,首先編出10表,第二年又續編2表,總計12表。經過元老院表決,羅馬政府決定,用12塊銅板把這些法律刻上去。當時的人認為,銅是最堅硬耐久、又能把文字刻上去的東西。這就是“十二銅表法”。
公元前450年春天,羅馬廣場上人頭攢動,12塊金光閃亮的銅表立在廣場的一邊,人們爭相觀看和閱讀刻在銅表上的文字。十二銅表法條文明確,量刑定罪以條文為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不法行為。隨著羅馬帝國的強大,十二銅表法在歐洲地區推行開來,成為歐洲法學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