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經典故事300
- 李靜 程紹虹
- 1286字
- 2019-01-04 00:06:01
10.博物學家的意外發現

吳哥古跡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暹粒市北6千米處的金邊湖畔,分布在45平方千米的莽莽叢林中,共有大小建筑物600多座。它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并稱為東方世界的四大奇跡。
吳哥寺和吳哥城不能混為一談。“吳哥(Angkor)”一詞源于梵語的Nagara,意為“都市”。在公元9世紀到15世紀這段漫長的時間里,吳哥一直是高棉王國的都城,所以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的高棉王國為吳哥王朝。吳哥寺被柬埔寨人昵稱為“小吳哥”,而吳哥王城便是“大吳哥”。1434年,高棉王國遷都金邊,吳哥王城漸漸地被密林荒草淹沒,幾乎被世人遺忘。當它于400年后重見天日的時候,人們便把它連同城外的古建筑統稱為“吳哥古跡”,也稱“吳哥古建筑群”。在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同時又是最大的建筑就是吳哥寺,它也是吳哥古建筑群中最精華的部分,所以它就成了吳哥古跡當之無愧的代表。
12世紀初,高棉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借助中國宋朝的軍隊,平定了境內的諸侯,使吳哥王朝的國力達到頂峰。位于吳哥古城外西邊的那座“小吳哥”,就是他在位期間建造起來的。據說為了建造這座寺院,他動用了全國最好的工匠、彩繪師、建筑師及雕刻家,先后用了1500多萬人以及數不清的大象,歷時80多年才完工。整座吳哥寺是用一塊塊精確切割的大石頭堆砌而成的,沒用石灰水泥,更無釘子梁柱,完全依靠石塊的重量和鑿成的榫、穴咬合起來,每塊石頭之間沒有明顯的縫隙,據說甚至不能放進一片刀片。經過了七八百年的風吹雨打后,這些石塊仍然咬合牢固,毫不松動。

在柬埔寨國旗的鮮紅色的背景上,印的是一座帶著三個尖頂的石頭佛寺,它就是吳哥古寺。它還常常被稱為吳哥窟(Angkor Wat),但“窟”這個詞容易讓人誤解,其實wat就是寺,叫它“吳哥寺”更準確一些。
位于吳哥古城中心的巴揚廟的歷史比吳哥寺還要悠久一些,它始建于公元9世紀,12世紀末由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它由49座塔組成,分別建在三層臺基上,一層比一層陡,全部用石頭砌成。最高一層的中央是一座高達45米的圓形涂金大寶塔,象征著神話中的茂璐山(印度教和佛教教義中的宇宙中心和諸神之家);中間一層建有16座中塔,象征著高棉王國當時擁有的16個省;再加上下層的幾十座小塔,共同構成了一組完美整齊的階梯式塔形建筑群。這些石塔都有四個面,每個面上都雕有一尊佛像,臉上帶著洞悉一切的神秘微笑,這就是聞名世界的“高棉微笑”。

不知什么原因,如此宏偉的吳哥城竟被吳哥王朝拋棄了,它能夠重見天日,還得感謝一位喜歡漫游的法國博物學家。他名叫亨利·穆奧。1861年1月,他在法國傳教士的幫助下,前往印度支那半島尋找一種珍稀蝴蝶,因此深入到金邊湖北面藤蔓糾纏的叢林中。就在他苦苦尋找了五天卻一無所獲,準備敗興而歸時,茫茫林海上空突然出現了五座高塔,好似出水的蓮花一般,塔尖映在夕陽里,閃閃發光。他驚奇地走過去,那一尊尊巨大的石雕佛像,一座座巍峨的寺廟,好似爭先恐后地撲進他的眼簾,讓他感到萬分震驚。
穆奧走出那片掩藏著巨大秘密的叢林后,未能活著回到故鄉,他病死前念念不忘的還是他的標本,還有未能捕捉到的蝴蝶。他絕對想象不到,他無意之中闖進的那個廢墟,竟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最偉大的奇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