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古風時代

城邦形成的歷史背景與基本途徑

公元前8—前6世紀在古希臘歷史分期中稱作古風時代。它前承黑暗時代,后啟輝煌的古典時代“古風”和“古典”作為分期的標志來自古希臘藝術史,因這兩個時期具有從古樸風格向經典風格演變的連續性。,是重要的歷史轉折期。這表現在:多利安人入侵帶來的巨大災變經過三個世紀的修整后開始復蘇,并很快進入發展的快行道。希臘各地普遍實現了從氏族社會向文明社會的過渡,形成上千個新的政治共同體,即史學界統名之為城邦的早期國家形態。相應地,一種人本主義的新文化也脫繭而生。

古風時代發生社會政治和文化變遷的基礎是經濟領域的明顯進步。農業仍是主要經濟部門,但進入公元前8世紀后耕地面積擴大,尤其是橄欖、葡萄、蔬菜種植面積明顯增加,表明對糧食、食用油與葡萄酒等產品的社會需求增大,交換關系深化。考古發現也證明此時人口密度提高,定居點較先前密集,大量城市中心在各地形成,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這種發展與工具的全面鐵器化有密切聯系。雖然青銅器在古風時代尚未完全退出生產領域,但鐵器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鐵犁、鐵鋤、鐵锨、鐵鐮、鐵剪等)、手工業(鐵斧、鐵錘、鐵鎬、鐵鋸、鐵鑿等)各個部門,無疑推動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手工業與農業完全分離,成為獨立的經濟部門。突出的表現是制陶業的活躍與海外貿易的勃興。公元前7世紀,科林斯彩陶流行于地中海區域,公元前6世紀,雅典彩陶后來居上,向西遠銷到今天意大利、法國所在的地區,向東至近東地區。這是先前300年間從沒有過的事情,意味著希臘人突破了黑暗時代的封閉狀態。

海外貿易需要船舶,造船業興起。古風時代的陶瓶畫上繪有前所未有的大船,如有180名槳手驅動的艦船在海上乘風破浪。造船業需要木匠、金屬匠、繩索匠和船帆匠人的合作。新興城市因此出現手工業作坊的集中區,如雅典陶器作坊街區。

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需要一般等價物——貨幣。公元前7世紀厄吉納島首先發行鑄幣,希臘人自己認為這是向小亞細亞人學習的結果。很快鑄幣便普及希臘各地。

經濟發展加速了社會分化,氏族社會分離出貴族與平民、奴隸主與奴隸兩大對立階級。貴族因家族成員世代擔任氏族部落公職,在社會中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優勢,自稱最優秀者、君子、最有勢力者。平民主要由小生產者組成,一般擁有小塊田產,少數失去土地的平民專事手工業和商業。在社會分化嚴重的地區,平民田產被貴族兼并,淪為貧民或債務奴隸。他們同貴族圍繞土地和債務以及分享政治權力問題展開或激烈或緩和的斗爭,構成古風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

在這種經濟與社會前提下,各地城邦大體通過三種不同途徑相繼形成:

1. 國家因氏族部落內部的階級分化和對立而產生,雅典國家的產生是這一途徑的樣本。

2. 通過征服與統治異族居民而產生的城邦,原來的氏族部落組織在統治與奴役被征服者的過程中轉化為國家組織。斯巴達是這一途徑的代表。

3. 通過海外殖民形成的城邦。部分希臘人主要因生活所迫而漂泊異鄉,在殖民定居地為抵御外敵和穩定內部,往往按照母邦的樣式建立國家機器,形成獨立的新國家。位于西亞沿海的米利都與哈利卡納蘇等邦是殖民城邦的典型。

 

希臘城邦的基本特征

古風時代陸續形成的城邦達1000多個,每一城邦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例如雅典和斯巴達就相去甚遠。在不否定多樣性的條件下,可以歸納出希臘城邦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希臘城邦均是獨立的小國,自治與自由是各國的基本價值觀。城邦之間有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有結盟與擁立某國霸主的現象,但很少有直接并吞或毀滅其他城邦的情況。尊重各城邦作為獨立實體的存在是希臘諸邦之間非成文的規則。

由于城邦脫胎于氏族部落組織,部落的小規模決定了城邦均是寡民小國。人口最多的斯巴達有40萬人,具有公民身份的男性不到1萬人。另一大邦雅典總人口二三十萬,男性公民三四萬。多數中小邦人口一兩萬,男性公民僅有幾千人。

第二,城邦一般包括城市與鄉村兩種人居形式,大多數國家有一座城市,作為該國政治、經濟、宗教、防御中心。個別城邦如雅典有兩座城市。這是近代西方史學將古希臘詞波利斯(πóλι)譯為城邦的主要原因。但這一譯法并不準確,因為就城市與鄉村對一國的意義而言,農村是希臘列國自給自足理想的必要前提。所以希臘國家都以農為本,土地與債務問題是各邦優先處理的問題。而且,古希臘不存在城鄉社會的差別。在一些邦,是否擁有土地反而成為是否具有公民身份的標準,公民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同居住地沒有關聯。此外,希臘還有少數沒有城市、只有鄉村的波利斯,如斯巴達就沒有城市中心,也沒有防御性的城寨,斯巴達人認為勇敢捍衛國家的公民軀體是一國最好的“城墻”。

第三,希臘城邦最顯著的特征表現為其統治者不是君主個人或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階級,而是特定的男性公民集體。公民集體是由具有共同祖先、信仰、習俗、權利、義務和居住區的人們組成的社會集團。在不同政體的城邦,公民集體的組成成分不同。寡頭制城邦的公民人數最少,因為公民身份取決于財產資格。貴族共和制和民主制城邦公民范圍較大,主要以出身為準。但無論何種政體,公共權力都不能脫離公民集體獨立存在。對于希臘人而言,波利斯意指在家庭、村落、地域部落之上的公民聯合體,城邦政治的精髓就是公民的集體治權。這是希臘城邦與古代東方早期國家的明顯不同之處。

第四,城邦公民集體具有排他性、封閉性。除個別邦外,各國公民享有土地獨占權,政治的壟斷權。這種集體治權體現在制度化的公民大會上。古希臘不存在沒有公民大會的城邦。正是在這種集體治權的前提下,古希臘人才能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類主權在民的原則。除公民大會外,城邦普遍存在貴族議事會或公民代表議事會和各級民選的行政、軍事主管部門。這些部門與公民大會的關系決定了一個城邦政體的性質。

城邦公民不僅享有經濟與政治特權,且享有宗教、節慶、體育鍛煉與比賽、戲劇演出等文化特權。盡管城邦中無公民身份的居民人數眾多,但他們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也沒有正常的宗教與其他文化權利,即使是富有的非公民商人或手工作坊主,其政治地位也遠不能同貧窮的公民相比。城邦中還擁有數量或多或少的奴隸居民,他們只是主人會說話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說,希臘城邦國家的本質是維護特權公民集體統治與壓迫奴隸、非公民以及調節自身關系的機器。

第五,在集體治權基礎上,由于早期國家事務不多,城邦各級公職人員并不構成由某位領導人管理下的內閣或政府機關,而是單獨對遴選他們的公民大會和議事會負責。除個別例外,城邦沒有公職的終身制,也沒有國家機器成熟后的職業官僚。所有公職人員都是業余人員。與此相適應,城邦沒有職業軍隊,其強力工具是臨時征召的公民兵。所有男性公民必須履行兵役義務并個人負擔給養和裝備。即使在城邦的繁榮和危機時期也征召部分非公民、奴隸和雇傭兵,但公民兵始終是戰場的主力。有鑒于此,公民集體、公民大會和公民兵事實上由相同的成員組成,國家與公民集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體。

第六,城邦內部沒有獨立的僧侶集團和神廟單位,沒有古代東方的神廟經濟。城邦的大祭司是民選的行政官員。因此,城邦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僧侶集團介入城邦內部權力之爭并成為一股重要政治力量的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南县| 丽江市| 达拉特旗| 霸州市| 汤原县| 子洲县| 兰州市| 都匀市| 定安县| 武强县| 二手房| 远安县| 长寿区| 澳门| 拜泉县| 本溪市| 安多县| 大安市| 桑植县| 延长县| 阿拉善盟| 蕉岭县| 仁布县| 白城市| 新余市| 轮台县| 哈密市| 静乐县| 顺义区| 灵璧县| 菏泽市| 绵阳市| 华蓥市| 汝南县| 临武县| 漳浦县| 奈曼旗| 凤山县| 绵竹市| 利津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