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關于改革開放的若干認識問題作者名: 袁木本章字數: 8459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08:41:31
二、關于《決議》的指導思想
《決議》為什么能夠寫得這樣好,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功呢?這里最根本的、首要的原因,是黨中央對于《決議》的起草工作,一開始就提出了正確的、鮮明的指導思想。這次《決議》的起草工作,始終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和書記處直接領導下進行的。在起草過程中,鄧小平同志多次聽過起草組的匯報。從開始擬定起草提綱到每次修改,鄧小平同志前后講過十多次重要意見。其他一些中央負責同志和我們黨內的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提過許多重要意見。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和書記處經過討論,都同意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意見,因此這些意見也就自始至終成為起草《決議》的明確的指導思想。
1980年3月,起草組提出了《決議》的起草提綱。鄧小平等黨中央領導同志看過以后,當即提出了起草《決議》的三條指導思想。
第一,這個《決議》所要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第一位的問題,就是要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指今天,而且是以后,我們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現在在一部分人中間思想相當混亂,必須明確地對這種混亂思想加以澄清。國際上對這個問題很關心,左派黨關心我們的態度,許多朋友也在看我們怎么說。一定要寫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寫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延安這一段,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比較完整地形成起來的一段。毛澤東思想中,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包括黨的建設的理論和處理黨內關系的原則,在延安整風前后,都已經比較完整地形成了。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歷史《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完備,那個《決議》沒有專門講毛澤東思想的全部內容。這一次,要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就要把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特別是今后還要繼續貫徹執行的,用比較概括的語言寫出來。這是第一個問題,也是第一位的問題,關鍵性的問題。
第二,對解放后32年來,主要是粉碎“四人幫”以前,歷史上的大事情,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中央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功在什么地方,過在什么地方,是和非都要作出公正的評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毛主席是犯了錯誤的。在講到毛主席、毛澤東思想的時候,要對這一個時期的錯誤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第三,要通過《決議》對過去的事情作一個基本的總結。總結的時候,還是過去所說的,宜粗不宜細。總結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爭取在《決議》通過以后,黨內、人民群眾內的思想明確起來,認識一致起來,歷史上重大問題的議論就基本結束了。《決議》作出以后,就要一心一意搞四個現代化,團結一致向前看。
黨中央領導同志強調指出,總的說來,總的要求,或者說是總的原則,總的指導思想,就是這么三條,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第一條。
此后,黨中央領導同志對《決議》起草工作所提出的許多重要意見,都是圍繞著上述三條指導思想,作了反復的深刻的闡述,從而使《決議》的起草工作始終保持了正確的方向,保證了它的順利進行和最終的成功。
1980年8月,黨中央領導同志在談到《決議》的起草工作時,進一步明確指出,正在起草的《決議》,將對毛澤東思想進行系統的闡述,也將對毛澤東同志的功過進行比較全面的評價,其中包括批評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只能實事求是地肯定應當肯定的東西,否定應當否定的東西。毛澤東同志在他的一生中,為我們的黨、國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因為他的功績而諱言他的錯誤,這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因為他的錯誤而否定他的功績,同樣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文化大革命”所以錯誤和失敗,正因為它完全違反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不但在歷史上曾經引導我們取得勝利,而且在今后長期的斗爭中,仍將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對于黨的這樣一個重大原則表示任何懷疑和動搖,都是不正確的,都是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違背的。
1980年10月,黨中央領導同志針對當時黨內部分高級干部討論《決議》草稿的情況,又提出了一些極為重要的意見:關于毛澤東同志功過的評價,關于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寫不寫,怎樣寫,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肯定并且繼續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讓步。如果這次的《決議》離開了四個堅持,離開四項基本原則,不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那是很不妥當的。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是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同志,同我們黨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要看到,這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很值得我們大家注意。對毛主席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僅是國內問題,而且是國際問題。這不只是一個理論問題,尤其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國內、國際很大的政治問題。《決議》不管怎么寫,還是要把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把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把毛澤東思想對我們當前和今后工作的指導作用,寫清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毛主席那些正確的東西,就是完整地、準確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所堅持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基本點,還是毛澤東思想中的東西。當然,我們也有發展,今后也還要發展,但是基本點還是毛主席給我們規定了的。這次《決議》稿中沒有說毛澤東思想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沒有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這樣是對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這些提法完全對,我們黨在運用馬列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的確有很多發展,這是客觀的存在,歷史的事實。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要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還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東西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經過我們把它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么幾件事。
黨的七大規定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我們黨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們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上站住了腳。“文化大革命”的確是一個大錯誤,但是我們黨還是粉碎了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以至發展到今天。這些事情,還是毛澤東思想培育出的一代人干的。總之,不把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應該作為我們今后工作指南的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寫進《決議》,我們過去和今后要進行革命、建設的分量,它的歷史意義,都要削弱。不寫或者不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們就要犯歷史性的大錯誤。
毛澤東同志的錯誤是要批評的,但是一定要實事求是。毛澤東同志不是孤立的個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們黨的領袖。這個問題一定要慎重考慮。對毛澤東同志的錯誤不能寫過頭,寫過頭了,給毛澤東同志抹黑,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就會把我們黨、國家的形象搞得很不好,離開歷史事實。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建國以來,我們的事業是前進的。過去是這樣,更不要說粉碎“四人幫”以后的這幾年了。
1980年12月,黨中央領導同志又一次強調指出,關于建國以來黨的工作的評價,一定要充分肯定32年來的巨大成績;對缺點、錯誤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但決不能說得一團漆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這種實事求是的立場。毛澤東同志的功勞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這個估計是合乎實際的,決不能加以懷疑和否定。如果不是這樣看問題,那就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很明顯,感情用事地把他的錯誤說過頭,只能損害我們黨和國家的形象,只能損害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威信,只能渙散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毛澤東思想,仍然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必須結合實際加以堅持和發展,并且理直氣壯地進行宣傳。
1981年5月,也就是十一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的前一個月,黨中央領導同志再一次強調了迅速作出歷史《決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重申了對《決議》的三條基本要求。黨中央領導同志指出,起草這個《決議》的時候,提出了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要求是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個《決議》最主要的就是要實現這個要求。我們不是講四個堅持嗎?其中一個就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決議》要體現我們堅持毛澤東思想。如果不能實現這個要求,寧可不寫這個《決議》。第二個要求,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建國以來32年的是非功過,不但要實事求是,而且要恰如其分。第三個要求,就是在上面講的兩條的基礎上,統一全黨的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這個《決議》作了以后,對于“文化大革命”也好,對于其他的歷史問題也好,就不再糾纏了。以后就一心一意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建設,一心一意研究、解決新問題。
黨中央領導同志不僅對《決議》提出了明確的基本要求,而且對于《決議》究竟怎樣寫才能正確地分清建國32年來的歷史是非,才能正確地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也提出了極為重要和十分中肯的意見。
對建國32年來我們黨所犯的錯誤,一定要把它寫得準確,論斷要合乎實際,要“敲定”。反復推敲,反復斟酌,使它能夠站得住。是大錯誤就是大錯誤,是小錯誤就是小錯誤。是全局性的、局部性的、部門性質的,都要分別不同情況,一個一個地把它敲定。
這個《決議》要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但是,要真正使大家能夠從這個《決議》里看得清楚,就需要寫一下黨成立以來的60年中間毛主席的貢獻,毛澤東思想在這60年中間的貢獻。因此,要寫一寫建國以前28年歷史的回顧。有了一個完整的黨的歷史,解放前、解放后的歷史,把毛主席在60年中間重要關頭的作用寫清楚,那么,說毛主席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毛澤東思想指引我們取得了勝利,就更能說服人了。
毛主席對中國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第一,從遵義會議到抗戰勝利,毛主席的無可比擬的功績,是培養了一代人,包括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內的以及“三八式”的這一批干部。現在這些人在全國各個崗位上都擔負著重大的責任。這是極大的一件事。第二,解決西安事變,制定抗日戰爭的路線、政策,確定同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一整套方針,提出又聯合又斗爭,策略上有理有利有節,包括寫了許多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等。這些著作沒有第二個人能寫得出來。這是了不起的功績。第三,延安整風,毛主席提倡學馬列,特別是學哲學,這對于我們黨的思想提高、認識統一,起了很大的作用。第四,對實事求是的體會是從哪里來的?把毛主席的主要著作、重要文電統統看一遍,由此得出結論,一定要實事求是。第五,毛主席的一整套思想是總結了陳獨秀、李立三、王明的錯誤教訓得出來的,對于中國革命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第六,在黨中央第一代領導同志中間,沒有一個人能夠同毛主席相比。沒有受過毛主席親自教育的,同毛主席的感情就是不一樣,老一代的人擁護毛主席是真心誠意的。
毫無疑問,黨中央領導同志提出的關于起草《決議》的指導思想是完全正確的。這是因為:第一,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是同我們黨、人民共和國的全部歷史和億萬人民的革命斗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實事求是地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也才能正確地評價我們黨、國家的全部歷史和人民的斗爭。如果我們因為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嚴重錯誤而否定他的偉大功績,那么,我們黨和國家的全部革命歷史就會受到嚴重的歪曲,人民團結的基礎就會受到嚴重的削弱、損傷和破壞。相反,如果我們因為肯定他的功績而諱言他的錯誤,那么,我們就不可能正確地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也就不可能正確地撥亂反正和繼往開來。第二,我們在建國以后所經歷的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不論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同億萬人民的革命實踐緊密相連的。只有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分清重大歷史事件的是非,才能統一人民的認識,增強團結,更好地前進。第三,我們總結歷史經驗的目的,只能是為了更好地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為實現新的歷史任務而更加積極地奮斗,任何離開這個積極目的的消極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現在大家看得很清楚,黨中央領導同志提出的重要意見和主要精神,特別是對起草《決議》提出的三條指導思想,在《決議》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正因為這樣,現在的《決議》才得到了全黨絕大多數同志的滿意,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才真正做到了正確地解決歷史問題,達到了總結經驗、團結前進的目的。還應該著重指出的是,《決議》所以能夠寫成功,寫得好,還在于我們的黨中央在貫徹上述指導思想的時候,具有高度的原則堅定性。在《決議》草稿進行多次討論的過程中,對于各種不同的意見,中央曾經為起草組定了一條很重要的原則:不管什么意見,凡是有利于貫徹上述三條指導思想的,統統吸收,否則就不吸收。就是說你提的意見有利于實事求是地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有利于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有利于正確地恰如其分地分清建國32年來重大歷史事件的是非,有利于全國人民更好地團結一致向前看,不論是屬于原則性的意見,還是具體的文字修改意見,只要你的意見對,都要想辦法吸收到稿子里面去;如果恰恰相反,那就不能接受,只能進行說服和解釋,這就叫“力排錯議”。黨中央這種堅定的原則態度,從根本上保證了《決議》的成功。
說到這里,還想扼要地回顧一點歷史的事實,這就是黨中央領導同志和老一輩革命家,自從粉碎“四人幫”以來,是怎樣一貫正確地、堅定地維護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的。這樣的事實,對于國內外極少數人攻擊我們黨搞什么“非毛化”的造謠誣蔑,是最有力的回擊和駁斥。
早在1977年4月,當時鄧小平同志還沒有出來工作,那個時候他就針對所謂“兩個凡是”的錯誤口號,在給中央寫的一封信中提出來我們必須世世代代(請注意不是一代兩代,而是世世代代)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
1977年10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會上的講話,又專門談了怎樣正確對待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進一步闡述了準確、完整這個提法的含義。他說,只有對毛澤東思想體系有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準確的而不是隨意的認識,并且運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他還指出,林彪、“四人幫”就是以引用毛主席的某些只言片語來騙人、嚇唬人的。緊接著,鄧小平同志和黨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道,以極大的努力,領導全黨準確地、完整地掌握毛澤東思想,來進行撥亂反正,解決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比如,肯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成績是主要的,推翻了把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說成是所謂修正主義統治的“兩個基本估計”,改革了高等學校招生制度,調動了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了社會風氣。
1978年6月,鄧小平同志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他深刻地指出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進一步批判了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真正恢復和捍衛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1978年9月,鄧小平同志出訪朝鮮回到東北,又強調指出搞“兩個凡是”絕不是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恰恰相反,這樣做只能損害毛主席,損害毛澤東思想。
1978年冬天,在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期間,鄧小平同志針對當時出現的全盤否定毛主席的錯誤思潮,在接見外國記者的一次談話中明確指出,如果沒有毛主席,中國革命很可能還在黑暗中苦斗,毛主席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時候,鄧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方針。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理論務虛會結束時代表黨中央發表了一篇重要講話。他為了引導大家正確地貫徹解放思想的方針,及時地重申了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同志說,我們必須繼續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我們同林彪、“四人幫”斗爭的中心之一就是反對他們偽造、篡改、割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我們粉碎了“四人幫”,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重新恢復了它的科學面目,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一個偉大的勝利。他接著指出,也有極少數人不這樣想,他們或者公然反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口頭上擁護馬列主義,但是反對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相結合而產生的毛澤東思想。我們必須反對所有這些錯誤的思潮。他還說,毛澤東同志同任何人一樣,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但是在他的偉大的一生中,這些缺點和錯誤怎么能夠同他對人民的不朽貢獻相比擬呢?在分析他的缺點和錯誤的時候,我們當然要承認個人的責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歷史的復雜背景和原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公正地、科學地,也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來對待歷史,對待歷史人物。他還說,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后也將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他還講,毛澤東同志的事業和思想,都不只是他個人的事業和思想,同時是他的戰友、黨和人民的事業和思想,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斗爭實踐的結晶。這就如同馬克思的情況一樣。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的時候說,現代無產階級只是依賴馬克思才第一次意識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識到本身的解放條件。這難道是說個人創造了歷史嗎?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是這絲毫也不排斥人民對杰出的個人的尊敬,而尊敬,當然不是迷信,不是把他當做神。鄧小平同志在這里把界限劃得很清楚,我們既要堅持毛澤東思想,正確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又不要搞個人崇拜。既要承認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又不能否定偉大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原則是講得非常清楚的。鄧小平同志還非常明確堅定地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中包括堅持毛澤東思想,這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每個共產黨員都應有這種堅定的根本立場。他還說,每個共產黨員,更不用說黨的思想理論工作干部,決不允許在這個根本立場上有絲毫的動搖。如果動搖了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就動搖了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
以上簡要引述的鄧小平同志這些旗幟鮮明的講話和十分精辟的意見,在這次的《決議》中都得到了體現。我們一定要通過對《決議》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對于極少數“四人幫”的殘余分子、社會上的壞人和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散布的種種攻擊我們黨的言論,必須堅決地加以駁斥。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如果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旗幟不鮮明,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我們就喪失了黨的立場。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決議》上來。這次《決議》能寫得成功,寫得好,還在于黨中央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充分在黨內外發揚民主,恢復和發揚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既博采眾議,又力排錯議,在高度民主的基礎上實行了高度的集中。《決議》完全可以說是全黨智慧的結晶。這個《決議》從1979年慶祝國慶三十周年大會以后不久,黨中央就決定著手準備寫作。1979年11月成立了起草班子,先集中了一批具體工作人員,查閱檔案,研究材料,進行準備。如果從1980年3月開始寫作算起,也經歷了一年零幾個月的時間。草稿前前后后改了不下數十遍,其中大的討論和修改就有七次。第一次,經多次修改后寫出一稿,提交書記處討論。第二次,根據書記處討論意見進行幾次修改,形成二稿,交黨內四千名高級干部討論。第三次,四千人討論后,在內容和結構上都作了很大的改動,寫出三稿,發給黨內52位老同志征求意見。第四次,根據52位老同志的意見再作反復修改,寫出四稿,交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第五次,在政治局擴大會開會的過程中,根據討論意見改出第五稿,再交會議討論后一致通過,提交六中全會正式審議。第六次,根據六中全會預備會充分討論后提出的意見,又改出第六稿,交全會復議。第七次,根據全會復議的意見再改出第七稿,最后經全會討論一致通過。在六中全會審議的過程中,黨中央還邀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以及黨外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和知名人士,專門開了座談會,征求他們的意見。最后提交全會通過的修改稿,也包括了他們的許多好意見。在每次討論當中,許多同志特別是老同志對黨的這個重大歷史文獻的高度重視,他們表現出來的對黨的事業的認真負責精神,實在感人。同志們在討論中提出的修改意見,從原則意見到文字意見,簡直難以計數。對同志們和各方面人士提出的重要意見,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不僅曾和起草組的同志們一道議論,確定如何修改的原則,而且對其中最為重要的意見,則連如何修改的文字也在一起討論后定了下來。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起草組的同志多次集中在一起,把大家提出的大量的意見,一條一條地拿來集體討論。這個意見該吸收不該吸收,那個意見符合不符合中央指示的精神,凡符合的統統都改進去。有時斟酌一條意見,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真是非常嚴肅認真,一字一句地推敲。正是因為在黨中央領導下這樣充分地發揚民主,充分地吸收各方面的正確意見,《決議》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
以上主要講的是《決議》的指導思想。人們完全可以預料和相信,這個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文獻,對于我們把毛澤東同志和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偉大事業繼承下來并發揚光大,對于我們進一步開拓中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光明大道,必將產生越來越明顯的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