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創業篇:東漢末年分三國(5)
- 跟《三國演義》學做CEO
- 魯智編著
- 3578字
- 2018-04-03 14:28:16
(3)吃飯。
朋友的飯店第一次去得,以后去不得。第一次往往是開張的時候大請賓客,造聲勢拉場面,以后就等著你去為他賺回房租開銷了。所以,建議你吃完以后就當朋友沒開過這家飯店,千萬不要對別人吹噓那家店是自己朋友開的。當然,萬一無法避免地走進了朋友的飯店,哪怕是公費,也要先悄悄把老板拉到旁邊說:“今天是我自己買單請客,請的都是有身份的人,這些人以后可能都是你的回頭客,要多關照。”接下來,你就要祈禱朋友能發發善心,刀頭鈍一些。
(4)裝修。
朋友的裝修隊基本不能請。你可能看過朋友帶你參觀的裝修現場或樣板房,但你要知道,這很可能就是今后的禍根所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當朋友對你熱情說起各種裝修技巧和經驗時,你可以同樣熱情地邀請他為你挑工程隊,貨比三家嚴格把關,或者出錢請他來做你的施工監理。至于理由,你可以說,那幾家都是你頂頭上司熱情介紹來的。
2.官渡之戰后——別把急功近利當成雷厲風行
在殺董卓、滅袁紹后,也許是官渡之戰的勝利之風吹暈了曹操,以致他心頭一熱,急于擴大戰果,率大軍來圍剿劉備與孫權。沒想到就是這僅有的一次急功近利的錯誤,成就了赤壁之戰的輝煌,也成就了諸葛亮,更是讓劉備鉆了空子站穩腳跟,而孫權就更不用說了,借機擴展了自己的實力,最終創立了三分天下之偉業。
創業者千萬不要像曹操那樣獲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就急功近利,以為天下皆在囊中,殊不知,急功近利會將大好的河山拱手讓人。
創業有苦也有樂,很多人在收獲成功和快樂的時候,往往會得意忘形,恨不得馬上擴大規模,賺取更多的利潤。于是,急功近利成了很多創業者的通病。
急功近利是創業路上的一個陷阱,會斷送本來已經成功大半的事業。因此,創業者一定要認清形勢,不要被利益和所謂的時機迷惑。
不要盲目求快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滾滾財源,很多人都會抑制不住自己,想搶先大賺一筆,然而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是非常危險的,創業者很容易因此掉進創業的陷阱里。
創業者在未做好充分的調査分析,未碰到合適的條件與機會之前,僅憑一腔熱情就上項目,盲目地擴大規模急于發展,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投資損失和經營風險。
麗麗大學畢業后,進入了一家知名的化妝品公司工作。良好的工作環境,豐厚的薪金待遇,讓同齡人羨慕不已。可每天朝九晚五的忙碌、千篇一律的工作,讓性格活潑開朗的麗麗感到太枯燥。于是,當她在網上看到別人自己做小老板、創業成功的故事時,不免蠢蠢欲動,也想自己創業。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麗麗從原單位辭職,正式開始了創業之路。2009年年初,經一番籌備之后,麗麗的服裝店開業了。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麗麗對服裝進出貨的流程、陳列出樣、色彩搭配、相關的售后服務都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并對一些老顧客的身體特征以及特殊要求、特別喜好等基本信息進行了收集整理。同時,麗麗還對店里的員工進行了上崗培訓,店鋪的生意開始走向穩步發展,不少顧客還與麗麗成了好朋友。
良好的開端讓麗麗非常興奮。為了盤活庫存,也為了擴大銷售,麗麗準備再開兩家店鋪。親戚好友得知了她的情況之后,都勸麗麗不要急功近利,應該做好市場調查分析之后再做決定。
但麗麗沒有聽從建議,固執地又開了兩家分店,并統一了店鋪的形象和設備,準備大干一場。
前兩個月,生意還不錯,原先的庫存流動了起來,也沒有出現虧損的情況。然而,到了新品上柜的時候,麗麗才發現,由于店鋪產品的定位和周邊消費群的消費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加上3家店鋪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多,資金周轉壓力很大,而她也實在沒有辦法來分身管理,所以,兩家分店的生意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在苦苦支撐了6個月后,麗麗無奈地關閉了后來開的兩家分店,轉而一心一意地打理原來的服裝店。
創業伊始,創業者都有沖勁、有干勁,但很容易出現心高氣盛、急功近利的心態,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不等條件與機會成熟就急于發展,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又估計不足,所以容易導致創業受挫甚至失敗。
學會對機會說“不”
創業要務實,不要貪大求全。專注于一個領域,并把它做大做好,這才是創業者應該樹立的正確創業觀。
古語說得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對此,馬云深得其中真味。從開始創業至今,不管潮流怎么變化,不管出現什么流行趨勢、多少機會,馬云都不會盲目決策,急功近利。他始終沿著自己設定的方向,在電子商務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外界的誘惑太多,無論是做房地產還是開礦,都非常暴利,但馬云每次都能理性對待。曾有人問馬云:阿里巴巴的戰略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
馬云的回答是:真正優秀的公司都是簡單的,一個優秀管理者的最大使命,就是對機會說“不”!我專,故我強!
創業初期,創業者擁有的資金少、人才少,公司規模也小,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完善,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集中資金、時間和精力,在規劃好的目標范圍內尋找機會。這就需要創業者一定要專注,要學會拒絕。只有這樣,你才能集中精力做到最精最好。
避免急功近利
對于初次創業的人來說,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夯實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才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功,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避免急功近利,最實質的辦法就是改變創業的思想,調整好心態。創業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讓自己的創業思想和心態更加成熟穩重。
(1)提高見識。
急功近利的原因之一是眼光太狹窄,為此,創業者要增加自己的見識,多看、多思考,使視野更加開闊。這樣,創業者才不會被眼前的微小利益迷惑,看不到風險。
(2)定位自己。
創業者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這樣才可以發展下去。所以,創業者要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點在哪里,是技術還是人脈。
(3)踏實肯干。
上天總是眷顧那些執著又努力付出的人,既然選擇創業,就要踏踏實實地堅持下去。樹立踏實肯干的做事風格,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才不會亂了腳步。
(4)循序漸進。
小小的進步看似微不足道,但卻是成就更大成功的關鍵。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創業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5)目標要堅定。
目標不堅定的人往往更急于求成,貪圖于眼前的效益,忘記了長遠的目標。因此在創業之前,創業者要樹立一個目標,并堅定地朝目標前進,無論出現什么誘惑,都不要被迷惑,不能迷失了方向。
延伸閱讀:
創業者的10條戒律
第1戒:合作江湖義氣,散伙恩怨情仇
這是不理性的合作創業典型模式。企業創辦之初,沒有好的約束機制,大家熱血沸騰,靠感情和義氣處理彼此的關系,責任權利不好意思“分得那么清楚”;而一旦有了起色,便開始各懷心事,斤斤計較。到最后,不是撕破臉的一拍兩散,就是無休止的劍拔弩張。
第2戒:寧可破財,不可丟人
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是創業者最忌諱的一條。貌似對做出的決定一言九鼎,實際上是有了錯誤也不愿意改正,結果是硬起頭皮,打掉牙只能往肚子里咽。
第3戒:員工管理想當然
一方面總以為員工會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問題,另一方面又抱怨員工理解不了自己的思路,卻不知道,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和錯誤判斷。
第4戒:把一碗水端平當大鍋飯
企業是由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組成的,它們彼此之間需要有一種動態的平衡。一旦老板過分看重平衡,在獎罰政策、人員提升、部門權限、業績考核等方面一味強調一碗水端平,最后優者不獎、錯者不罰,所有部門都吃大鍋飯,企業所要的效率反而蕩然無存。
第5戒:把自己活成時尚
總是努力培養自己“成功企業家”的形象,登山、高爾夫、上商學院、收藏藝術品……追著名人的愛好走,模仿、炫耀,這是一種膚淺的加浪漫主義的創業形態。主要表現為:辦公場地選高檔寫字樓,員工工資向大公司看齊,出差住四星級以上賓館,請客上五星級酒店。最終的結果是,別人還沒搞懂你的企業是干什么的,你的流動資金便開始告急了。
第6戒:存小術,廢大道
一個企業要獲得持續成長,企業家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是應付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和技巧,是為小術;二是立足社會,凝聚人才的信仰及人格魅力,是為大道。修煉小術而廢棄大道,企業終究只是獲小利而失根基。
第7戒:重業務輕財務
民營企業老板大都是跑業務出身,或至少是很長時間戰斗在市場銷售第一線。這決定了他們的潛意識:市場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當領導,市場知識比財務知識更重要;搞管理,銷售報表比財務報表更誘人;做決策,來自市場的調查數據比來自財務的預算決算更關鍵。
第8戒:集團綜合癥
據說現在全世界號稱“集團”的公司加在一起,都沒有中國多,幾十萬上百萬凈資產的企業老板號稱某某集團董事長的,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第9戒:領導可以例外
制定了一大堆政策、制度,要求員工絕對執行,到了自己面前卻一推再推;大會小會嚴厲禁止種種不軌行徑,一轉身自己成了最大的破壞者。
第10戒:合作伙伴同質化
這是中國合伙企業的常見病。一群氣質愛好、能力水平、資源范圍相同的理想主義者共同創業,上路之后才發現,一艘大船的遠航既需要舵手,也需要水手;既需要懂天氣的,也需要懂水文的……于是結構性失敗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