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蒸發操作技術與運行管理

一、蒸發的基本理論

蒸發操作就是通過加熱的方法將稀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劑汽化并除去,從而使溶液濃度提高或析出固體產品的一種單元操作。在工業生產中常用水蒸氣作為加熱熱源,而被蒸發的物料大都為水溶液,汽化出來的蒸汽仍然是水蒸氣,為區別起見,我們把作熱源用的蒸汽稱為加熱蒸汽或生蒸汽;把由溶劑汽化成的蒸汽稱為二次蒸汽。

1.單效蒸發流程

單效真空蒸發的主體設備為蒸發器,蒸發器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它的下面部分是一個類似列管換熱器結構的、由若干垂直加熱管組成的加熱室,上面部分稱為分離室(又稱蒸發室),它的作用是提供蒸發空間并分離蒸汽中夾帶的液滴。操作時,加熱劑(通常為飽和水蒸氣)在加熱管外冷凝放熱,加熱管內溶液,使之沸騰汽化。經過濃縮的溶液(稱為完成液)從蒸發器底部排出;產生的蒸汽經分離室和除沫器將夾帶的液滴分離后,與冷卻水混合冷凝后排放,其中的不凝氣體從冷凝器的頂端排空。

2.多效蒸發原理及流程

(1)多效蒸發的原理 蒸發的操作費用主要是汽化溶劑(水)所消耗的蒸汽動力費。在單效蒸發中,從溶液中蒸發出1kg水,通常需要消耗1kg以上的加熱蒸汽,單位加熱蒸汽消耗量大于1。因此,對于大規模工業生產過程,為減少加熱蒸汽消耗量,可采用多效蒸發。

多效蒸發要求后效的操作壓強和溶液的沸點均較前效為低,因此可引入前效的二次蒸汽作為后效的加熱介質,即后效的加熱室成為前效二次蒸汽的冷凝器,僅第一效需要消耗生蒸汽,其后各效均使用前一效的二次蒸汽作為熱源,這樣便大大提高加熱蒸汽的利用率,同時降低冷凝器的負荷,減少了冷凝水量,節約了操作費用,這就是多效蒸發的操作原理。

(2)多效蒸發的流程 按照物料與蒸汽的相對流向的不同,多效蒸發有三種常見的加料流程,下面以三效蒸發為例進行說明。

①并流加料流程 并流加料又稱順流加料,即溶液與加熱蒸汽的流向相同,都是由第一效順序流至末效。并流加料流程如圖2-53所示,是工業上最常見的加料方法。

圖2-53 并流加料流程

并流加料流程的優點是:溶液借助于各效壓力依次降低的特點,靠相鄰兩效的壓差,溶液自動地從前效流入后效,無需用泵進行輸送;因后一效的蒸發壓力低于前一效,其沸點也較前一效低,故溶液進入后一效時便會發生自蒸發,多蒸發出一些水蒸氣;此流程操作簡便,容易控制。缺點是:隨著溶液的逐效增濃,溫度逐效降低,溶液的黏度則逐效增高,使傳熱系數逐效降低。

②逆流加料流程 逆流加料流程如圖2-54所示,加熱蒸汽從第一效順序流至末效,而原料液則由末效加入,然后用泵依次輸送至前效,完成液最后從第一效底部排出。因原料液的流向與加熱蒸汽流向相反,故稱為逆流加料流程。

圖2-54 逆流加料流程

逆流加料流程的優點是:隨著溶液濃度的逐效增加,其溫度也隨之升高。因此各效溶液的黏度較為接近,使各效的傳熱系數基本保持不變。其缺點是效與效之間必須用泵來輸送溶液,增加了電能消耗,使裝置復雜化。

③平流加料流程 平流加料流程如圖2-55所示,該流程中每一效都送入原料液,放出完成液,加熱蒸汽的流向從第一效至末效逐效依次流動。這種加料法適用于在蒸發過程中不斷有結晶析出的溶液,如某些鹽溶液的濃縮。

圖2-55 平流加料流程

3.多效蒸發的經濟性及效數的限制

(1)多效蒸發的經濟性 多效蒸發提高了加熱蒸汽的利用率,即經濟性。對于蒸發等量的水分而言,采用多效時所需的加熱蒸汽較單效時為少。表2-7列出了不同效數的單位蒸汽消耗量。

表2-7 單位蒸汽消耗量

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效數的增加,單位蒸汽消耗量減少,因此所能節省的加熱蒸汽費用越多,但效數越多,設備費用也相應增加。目前工業生產中使用的多效蒸發裝置一般都是Ⅱ~Ⅲ效。

(2)多效蒸發中效數的限制及最佳效數 蒸發裝置中效數越多,溫度差損失越大,且對某些溶液的蒸發還可能發生總溫度差損失等于或大于總有效溫度差,此時蒸發操作就無法進行,所以多效蒸發的效數應有一定的限制。

多效蒸發中隨著效數的增加,單位蒸汽的消耗量減少,使操作費用降低;另一方面,效數越多,裝置的投資費也越大。而且,隨著效數的增加,雖然(D/Wmin不斷減少,但所節省的蒸汽消耗量也越來越少。同時,隨著效數的增多,生產能力和強度也不斷降低。因此,最佳效數要通過經濟權衡決定,而單位生產能力的總費用為最低時的效數為最佳效數。

二、蒸發設備

下面分別介紹常用的蒸發器形式及其輔助設備。

1.蒸發器的形式與結構

蒸發器可采用直接加熱的方法,也可采用間接加熱的方法。工業上經常采用間接蒸汽加熱的蒸發器,對間接加熱蒸發器,根據溶液在加熱室的流動情況大致可分為循環型蒸發器和膜式蒸發器兩大類。

(1)循環型蒸發器 這類蒸發器的特點是:溶液都在蒸發器中作循環流動。由于引起循環的原因不同,又可分為自然循環與強制循環兩類。

①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 這種蒸發器目前在工業上應用最廣泛,其結構如圖2-56所示,加熱室如同列管式換熱器一樣,為1~2m長的豎式管束組成,稱為沸騰管,但中間有一個直徑較大的管子,稱為中央循環管,它的截面積大約等于其余加熱管總面積的40%~60%,由于它的截面積較大,管內的液體量比單根小管中要多;而單根小管的傳熱效果比中央循環管好,使小管內的液體溫度比大管中高,因而造成兩種管內液體存在密度差,再加上二次蒸汽在上升時的抽吸作用,使得溶液從沸騰管上升,從中央循環管下降,構成一個自然對流的循環過程。

圖2-56 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

1—加熱室;2—中央循環管;3—蒸發室

蒸發器的上部為蒸發室。加熱室內沸騰溶液所產生的蒸汽帶有大量的液沫,到了蒸發室的較大空間內,液沫相互碰撞結成較大的液滴而落回到加熱室的列管內,這樣,二次蒸汽和液沫分開,蒸汽從蒸發器上部排出,經濃縮以后的完成液從下部排出。

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的優點是:構造簡單、制造方便、操作可靠。缺點是:檢修麻煩,溶液循環速度低,一般在0.4~0.5m/s以下,故傳熱系數較小。它適用于大量稀溶液的蒸發及不易結晶、腐蝕性小的溶液的蒸發,不適用于黏度較大及容易結垢的溶液。

②懸筐式蒸發器 其結構如圖2-57所示,它是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的改進形式,其加熱室像個籃筐,懸掛在蒸發器殼體的下部,溶液循環原理與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相同。加熱蒸汽總管由殼體上部進入加熱室管間,管內為溶液。加熱室外壁與殼體內壁間形成環形通道,環形循環通道截面積為加熱管總截面積的100%~150%。溶液在加熱管內上升,由環形通道下降,形成自然循環,因加熱室內的溶液溫度較環形循環通道中的溶液溫度高得多,故其循環速度較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要高,一般為1~1.5m/s。

圖2-57 懸筐式蒸發器

1—蒸發室;2—加熱室;3—除沫器;4—環形循環通道

懸筐式蒸發器的優點是傳熱系數較大,熱損失較小;此外,由于懸掛的加熱室可以由蒸發器上方取出,故其清洗和檢修都比較方便。其缺點是結構復雜,金屬消耗量大。適用于處理蒸發中易結垢或有結晶析出的溶液。

③外加熱式蒸發器 其結構如圖2-58所示,它主要是將加熱室與蒸發室分開安裝。這樣,一方面降低了整個設備的高度,便于清洗和更換加熱室;另一方面由于循環管沒有受到蒸汽加熱,增大了循環管內和加熱管內溶液的密度差,從而加快了溶液的自然循環速度,同時還便于檢修和更換。

圖2-58 外加熱式蒸發器

1—加熱室;2—蒸發室;3—循環管

④列文蒸發器 其結構如圖2-59所示,是自然循環蒸發器中比較先進的一種形式,主要部件為加熱室、沸騰室、循環管和蒸發室。它的主要結構特點是在加熱室的上部有一段大管子,即在加熱管的上面增加了一段液柱。這樣,使加熱管內的溶液所受的壓力增大,因此溶液在加熱管內達不到沸騰狀態。隨著溶液的循環上升,溶液所受的壓強逐步減小,通過工藝條件的控制,使溶液在脫離加熱管時開始沸騰,這樣,溶液的沸騰層移到了加熱室外進行,從而減少了溶液在加熱管壁上因沸騰濃縮而析出結晶或結垢的機會。由于列文蒸發器具有這種特點,所以又稱為管外沸騰式蒸發器。

圖2-59 列文蒸發器

1—加熱室;2—加熱管;3—循環管;4—蒸發室;5—除沫器;6—擋板;7—沸騰室

列文蒸發器的循環管截面積比一般自然循環蒸發器的截面積都要大,通常為加熱管總截面積的2~3.5倍,這樣,溶液循環時的阻力減小;而且加熱管和循環管都相當長,通常可達7~8m,循環管不受熱,使得兩個管段中的溫度差、密度差較大,造成了比一般自然循環蒸發器更大的循環推動力,溶液的循環速度可達2~3m/s,其傳熱系數接近于強制循環型蒸發器的數值,而不必付出額外的動力。因此,這種蒸發器在國內化工企業中,特別是一些大中型電化廠的燒堿生產中應用較廣。列文蒸發器的主要缺點是設備相當龐大,金屬消耗量大,需要高大的廠房;另外,為了保證較高的溶液循環速度,要求有較大的溫度差,因而要使用壓力較高的加熱蒸汽等。

⑤強制循環型蒸發器 在一般的自然循環型蒸發器中,由于循環速度比較低(一般小于1m/s),導致傳熱系數較小。為了處理黏度較大或容易析出結晶與結垢的溶液,以提高傳熱系數。為此,可采用如圖2-60所示的強制循環型蒸發器。

圖2-60 強制循環型蒸發器

1—加熱管;2—循環泵;3—循環管;4—蒸發室;5—除沫器

所謂強制循環,就是利用外加動力(循環泵)促使溶液沿一定方向循環,其循環速度可達2.5~3.5m/s。循環速度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循環泵的流量來控制。這種強制循環型蒸發器的優點是傳熱系數較一般自然循環蒸發器大得多,因此傳熱速率和生產能力較高。在相同的生產任務下,蒸發器的傳熱面積比較小。適于處理黏度大、易析出結晶和結垢的溶液。其缺點是需要消耗動力和增加循環泵,每平方米加熱面積大約需要0.4~0.8kW。

(2)膜式蒸發器 循環型蒸發器有一個共同缺點,即溶液在蒸發器內停留的時間較長,對熱敏性物料容易造成分解和變質。而膜式蒸發器中,溶液沿加熱管呈膜狀流動(上升或下降),一次通過加熱室即可濃縮到要求的濃度,其溶劑的蒸發速度極快,在加熱管內的停留時間很短(幾秒至十幾秒)。另外,離開加熱室的物料又得到及時冷卻,故特別適用于熱敏性物料的蒸發,對黏度大和容易起泡的溶液也較適用。它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高效蒸發設備。

根據溶液在加熱管內流動方向以及成膜原因的不同,膜式蒸發器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升膜式蒸發器 其結構如圖2-61所示,它也是一種將加熱室和蒸發室分離開的蒸發器。

圖2-61 升膜式蒸發器

1—蒸發器;2—分離室

其加熱室實際上就是一個加熱管很長的立式列管換熱器,料液由底部進入加熱管,受熱沸騰后迅速汽化;蒸汽在管內高速上升,料液受到高速上升蒸汽的帶動,沿管壁成膜狀上升,并繼續蒸發;汽液在頂部分離室內分離,二次蒸汽從頂部逸出,完成液則由底部排走。這種蒸發器適用于蒸發量較大、有熱敏性和易產生泡沫的溶液,而不適用于有結晶析出或易結垢的物料。

②降膜式蒸發器 其結構如圖2-62所示,它與升膜式蒸發器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于原料液由加熱管的頂部加入,溶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管內壁成膜狀下降并進行蒸發,濃縮后的液體從加熱室的底部進入分離器內,并從底部排出,二次蒸汽由分離室頂部逸出。在該蒸發器中,每根加熱管的頂部必須裝有降膜分布器,以保證每根管子的內壁都能為料液所潤濕,并不斷有液體緩緩流過;否則,一部分管壁將出現干壁現象,達不到最大生產能力,甚至不能保證產品質量。降膜式蒸發器同樣適用于蒸發熱敏性物料,而不適用于易結晶、結垢或黏度很大的物料。

圖2-62 降膜式蒸發器

1—蒸發器;2—分離室;3—液膜分布器

③升-降膜式蒸發器 將升膜和降膜蒸發器裝在一個殼體中,即構成升-降膜式蒸發器,如圖2-63所示。預熱后的原料液先經升膜加熱管上升,然后由降膜加熱管下降,再在分離室中和二次蒸汽分離后即得完成液。

圖2-63 升-降膜式蒸發器

1—預熱器;2—升膜加熱室;3—降膜加熱室;4—分離室

④刮板薄膜式蒸發器 其結構如圖2-64所示,這是一種利用外加動力成膜的單程型蒸發器。它有一個帶加熱夾套的殼體,殼體內裝有旋轉刮板,旋轉刮板有固定的和活動的兩種,前者與殼體內壁的間隙為0.75~1.5mm,后者與器壁的間隙隨旋轉速度不同而異。溶液在蒸發器上部沿切向進入,利用旋轉刮板的刮帶和重力的作用,使液體在殼體內壁上形成旋轉下降的液膜,并在下降過程中不斷被蒸發濃縮,在底部得到完成液。

圖2-64 刮板薄膜式蒸發器

這種蒸發器的突出優點是對物料的適應性非常強,對黏度高和容易結晶、結垢的物料均能適用。其缺點是結構較為復雜,動力消耗大,受傳熱面積限制(一般為3~4m2,最大不超過20m2),故其處理量較小。

2.蒸發器的輔助裝置

蒸發器的輔助裝置主要包括除沫器、冷凝器和形成真空的裝置,各種輔助裝置簡述如下。

(1)除沫器 蒸發操作時,二次蒸汽中夾帶大量的液體,雖然在分離室中進行了分離,但是為了防止溶質損失或污染冷凝液體,還需設法減少夾帶的液沫,因此在蒸汽出口附近設置除沫裝置。除沫器的形式很多,圖2-65所示中的為經常采用的形式,(a)~(d)可直接安裝在蒸發器的頂部,(e)~(g)安裝在蒸發器的外部。

圖2-65 除沫器的主要形式

(2)冷凝器和真空裝置 要使蒸發操作連續進行,除了必須不斷地提供溶劑汽化所需要的熱量外,還必須及時排除二次蒸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二次蒸汽冷凝。因此,冷凝器是一般蒸發操作中不可缺少的輔助設備之一,其作用是將二次蒸汽冷凝成液態水后排出。冷凝器有間壁式和直接接觸式兩類。除了二次蒸汽是有價值的產品需要回收或會嚴重污染冷卻水的情況下,應采用間壁式冷凝器外,大多采用汽液直接接觸的混合式冷凝器來冷凝二次蒸汽。常見的逆流高位冷凝器的結構如圖2-66所示。二次蒸汽自進氣口進入,冷卻水自上部進水口引入,依次經淋水板小孔和溢流堰流下,在和底部進入并逆流上升的二次蒸汽的接觸過程中,使二次蒸汽不斷冷凝。不凝性氣體經分離罐由真空泵抽出。冷凝液沿氣壓管排出。因為蒸汽冷凝時,冷凝器中形成真空,所以氣壓管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使管中的冷凝水依靠重力的作用而排出。

圖2-66 逆流高位冷凝器

1—外殼;2—淋水板;3,4—氣壓管;5—分離罐;6—不凝性氣體管

當蒸發器采用減壓操作時,無論采用哪一種冷凝器,均需在冷凝器后設置真空裝置,不斷排除二次蒸汽中的不凝性氣體,從而維持蒸發操作所需的真空度。常用的真空裝置有噴射泵、往復式真空泵以及水環式真空泵等。

(3)冷凝水排除器 加熱蒸汽冷凝后生成的冷凝水必須要及時排除,否則冷凝水積聚于蒸發器加熱室的管外,將占據一部分傳熱面積,降低傳熱效果。排除的方法是在冷凝水排出管路上安裝冷凝水排除器(又稱疏水器)。它的作用是在排除冷凝水的同時,阻止蒸汽的排出,以保證蒸汽的充分利用。冷凝水排除器有多種形式,其結構和工作原理這里不作介紹,讀者可查閱有關資料。

三、蒸發系統的開車、操作運行和停車

1.系統開車

首先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開車前準備。先認真檢查加熱室是否有水,避免在通入蒸汽時劇熱或水擊引起蒸發器的整體劇振;檢查泵、儀表、蒸汽與冷凝汽管路、加料管路等是否完好。開車時,根據物料、蒸發設備及所附帶的自控裝置的不同,按照事先設定好的程序,通過控制室依次按規定的開度、規定的順序開啟加料閥、蒸汽閥,并依次查看各效分離罐的液位顯示。當液位達到規定值時再開啟相關輸送泵;設置有關儀表設定值,同時置其為自動狀態;對需要抽真空的裝置進行抽真空;監測各效溫度,檢查其蒸發情況;通過有關儀表觀測產品濃度,然后增大有關蒸汽閥門開度以提高蒸汽流量;當蒸汽流量達到期望值時,調節加料流量以控制濃縮液濃度,一般來說,減少加料流量則產品濃度增大,而增大加料流量,濃度降低。

在開車過程中由于非正常操作常會出現許多故障。最常見的是蒸汽供給不穩定。這可能是因為管路冷或冷凝液管路內有空氣所致,應注意檢查閥、泵的密封及出口,當達到正常操作溫度時,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也可能是由于空氣漏入二效、三效蒸發器所致,當一效分離罐工藝蒸氣壓力升高超過一定數值時,這種泄漏就會自行消失。

2.操作運行

設備運行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控制。注意監測蒸發器各部分的運行情況及規定指標。通常情況下,操作人員應按規定的時間間隔檢查調整蒸發器的運行情況,并如實做好操作記錄。當裝置處于穩定運行狀態下,不要輕易變動性能參數,否則會使裝置處于不平衡狀態,并需花費一定時間調整以達平緩,這樣就造成生產的損失或者出現更壞的影響。

控制蒸發裝置的液位是關鍵,目的是使裝置運行平穩,從一效到另一效的流量更趨合理、恒定。有效地控制液位也能避免泵的“汽蝕”現象,大多數泵輸送的是沸騰液體,所以不可忽視發生“汽蝕”的危險。只有控制好液位,才能保證泵的使用壽命。

為確保故障條件下連續運轉,所有的泵都應配有備用泵,并在啟動泵之前,檢查泵的工作情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

按規定時間檢查控制室儀表和現場儀表讀數,如超出規定,應迅速查找原因。

如果蒸發料液為腐蝕性溶液,應注意檢查視鏡玻璃,防止腐蝕。一旦視鏡玻璃腐蝕嚴重,當液面傳感器發生故障時,會造成危險。

3.停車

停車有完全停車、短期停車和緊急停車之分。當蒸發器裝置將長時間不啟動或因維修需要排空的情況下,應完全停車。對裝置進行小型維修只需短時間停車時,應使裝置處于備用狀態。如果發生重大事故,則應采取緊急停車。對于事故停車,很難預知可能發生的情況,一般應遵循如下幾點:

①當事故發生時,首先用最快的方式切斷蒸汽(或關閉控制室氣動閥,或現場關閉手動截止閥),以避免料液溫度繼續升高。

②考慮停止料液供給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應用最快方式停止進料。

③再考慮破壞真空會發生什么情況,如果判斷出不會發生不利情況,應該打開靠近末效真空器的開關以打破真空狀態,停止蒸發操作。

④要小心處理熱料液,避免造成傷亡事故。

四、蒸發系統常見操作事故與處理

蒸發操作中由于使用的蒸發設備及所處理的溶液不同,出現的事故與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下面列出一般的操作事故和處理方法。

(1)高溫腐蝕性液體或蒸汽外泄

泄漏處多發生在設備和管路焊縫、法蘭、密封填料、膨脹節等薄弱環節。產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是開、停車時由于熱脹冷縮而造成開裂;或者是因管道腐蝕而變薄,當開、停車時因應力沖擊而破裂,致使液體或蒸汽外泄。要預防此類事故,在開車前應嚴格進行設備檢驗,試壓、試漏,并定期檢查設備腐蝕情況。

(2)管路閥門堵塞

對于蒸發易結晶的溶液,常會隨物料增濃而出現結晶造成管路、閥門、加熱器等堵塞,使物料不能流通,影響蒸發操作的正常進行。因此要及時分離鹽泥,并定期洗效。一旦發生堵塞現象,則要用加壓水沖洗,或采用真空抽吸補救。

(3)蒸發器視鏡破裂造成熱溶液外泄

如燒堿這種高溫、高濃度溶液極具腐蝕性,易腐蝕玻璃,使其變薄,機械強度降低,受壓后易爆裂,使內部熱溶液噴濺出傷人。應及時檢查,定期更換。

總之,要根據蒸發操作的生產特點,制定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以防止各類事故發生,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以及生產的順利進行。

表2-8列出了氯堿生產中堿液蒸發操作中常見的故障及處理方法。

表2-8 常見的故障及其處理方法

續表

五、蒸發系統的日常維護

(1)定期洗效 對蒸發器的維護通常采用“洗效”(又稱洗爐)的方法,即清洗蒸發裝置內的污垢。不同類型的蒸發器在不同的運轉條件下結垢情況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據生產實際和經驗,定期進行洗效。洗效周期的長短與生產強度及蒸汽消耗緊密相關。因此要特別重視操作質量,延長洗效周期。洗效方法分大洗和小洗兩種。

①大洗 就是排出洗效水的洗效方法。首先降低進汽量,將效內料液出盡,然后將冷凝水加至規定液面,并提高蒸汽壓力,使水沸騰以溶解效內污垢,開啟循環泵沖洗管道,當達到洗滌要求時,降低蒸汽壓力,再排出洗效水。若結垢嚴重,可進行兩次洗滌。

②小洗 小洗就是不排出洗效水的方法。一般蒸發器加熱室上方易結垢,在未整體結垢前可定時水洗,以清除加熱室局部垢層,從而恢復正常蒸發強度。方法是降低蒸汽量之后,將加熱室及循環管內料液出盡,然后循環管內進水達一定液位時,再提高蒸氣壓,并恢復正常生產,讓洗效水在效內循環洗滌。

(2)經常觀察各臺加料泵、過料泵、強制循環泵的運行電流及工況。

(3)蒸發器周圍環境要保持清潔無雜物,設備外部的保溫保護層要完好,如有損壞,應及時進行維護,以減小熱損。

(4)嚴格執行大、中、小修計劃,定期進行拆卸檢查修理,并做好記錄,積累設備檢查修理的數據,以利于加強技術改進。

(5)蒸發器的測量及安全附件、溫度計、壓力表、真空表及安全閥等都必須定期校驗,要求準確可靠,確保蒸發器的正確操作控制及安全運行。

(6)蒸發器為一類壓力容器,日常的維護和檢修必須嚴格執行壓力容器規程的規定;對蒸發室主要進行外觀和壁厚檢查。加熱室每年進行一次外觀檢查和殼體水壓試驗;定期對加熱管進行無損壁厚測定,根據測定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六、蒸發安全操作要點

(1)嚴格控制各效蒸發器的液面,使其處于工藝要求的適宜位置。

(2)在蒸發容易析出結晶的物料時,易發生管路、加熱室、閥門等的結垢堵塞現象。因此需定期用水沖洗保持暢通,或者采用真空抽拉等措施補救。

(3)經常調校儀表,使其靈敏可靠。如果發現儀表失靈要及時查找原因并處理。

(4)經常對設備、管路進行嚴格檢查、探傷,特別是視鏡玻璃要經常檢查、適時更換,以防因腐蝕造成事故。

(5)檢修設備前,要泄壓泄料,并用水沖洗降溫,去除設備內殘存腐蝕性液體。

(6)操作、檢修人員應穿戴好防護衣物,避免熱液、熱蒸汽造成人身傷害。

(7)拆卸法蘭螺絲時應對角拆卸或緊固,而且按步驟執行,特別是拆卸時,確認已經無液體時再卸下,以免液體噴出,并且注意管口下面不能有人。

(8)檢修蒸發器要將物料排放干凈,并用熱水清洗處理,再用冷水進行冒頂洗出處理。同時要檢查有關閥門是否能關死,否則加盲板,以防檢修過程中物料竄出傷人。蒸發器放水后,打開人孔應讓空氣置換并降溫至36℃以下,此時檢修人員方可穿戴好衣物進入檢修,外面需有人監護,便于發生意外時及時搶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祁东县| 溧阳市| 搜索| 贺兰县| 武川县| 化隆| 博爱县| 吕梁市| 大新县| 土默特左旗| 运城市| 武邑县| 仪陇县| 新巴尔虎右旗| 铜川市| 平顺县| 厦门市| 连南| 佛教| 凤山市| 论坛| 开原市| 鄂伦春自治旗| 德阳市| 蒲城县| 武威市| 昭觉县| 东乡族自治县| 循化| 罗城| 百色市| 盐源县| 岑巩县| 梁山县| 泰宁县| 麻栗坡县| 海口市| 盐山县| 西城区|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