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寫給泛產品經理
- 蘇杰
- 807字
- 2019-01-03 17:32:10
1.1 從一個小故事談起
這是我在知乎上獲得最多贊的一個回答。沒有字,只有一張網上找來的圖,如圖1-1。

圖1-1 偽需求的故事
問:什么是“偽需求”?能否舉例說明?
時隔多年,我覺得不應該光抖機靈,還要來點有用的。
賓館大爺的故事,其實在工作生活中經常發生——這個大爺,就是產品經理;這家賓館,就是一個產品;而學生們,就是用戶。不合格的產品經理處處可見,他們共同創造了一個可怕的世界。那么,這個例子中到底有哪些坑?

讀者可掃描上面二維碼訪問原知乎頁面。
產品定位階段
原來的定位是賓館,因為幾個用戶的只言片語,直接修改定位,意味著進入完全不熟悉的市場,原來的競爭對手是其他賓館、酒店,現在變成了學校里的圖書館、自習室。
需求采集階段
各種方法要靈活應用,比如“不但要聽用戶怎么說,還要看用戶怎么做”。此外,我們也經常提到,要看需求的普遍性,以及有沒有特定時間、特定人群。不能用戶說什么我們都滿足。
需求轉化階段
從用戶需求到產品功能,不能直接照著用戶說的做,而要分析用戶的目標。這依賴于領域知識和對目標用戶的理解——從其“觀點”、“行為”到其“目標”、“動機”。產品經理和用戶通常不是一種人,這很考驗“同理心”。
產品概念驗證
即使自認為已想清楚新功能,在動手開發前,還是要再找幾個用戶溝通一下。還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問用戶:如果我們這里有自習室,你會推薦同學來學習嗎?
新功能上線時
多使用灰度測試。簡單地說,就是建議大爺不要一下子把整個賓館都改成自習室,先改個一兩間,看看市場反饋好不好。而且,上新功能時,也沒必要把舊功能去掉。
人人都愛出主意,類似“用戶提出的解決方案”這種偽需求是實踐中的常態,而本例中“用戶為了掩蓋真實目的而欺騙”的情況反倒不是很多。作為產品經理,在面對這樣的場景時,就需要找到這個用戶提出解決方案背后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給出自己的方案。這就是產品經理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的核心:“用心聽,但不要照著做”,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