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秀外慧中的臨海女人
- 山海之間的臺州女人
- 王寒
- 3410字
- 2017-11-09 19:15:54
臨海女人有一種特別的書卷氣,她們不愧是歷史文化名城孕育出的女兒,得益于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儒雅之氣的浸潤;臨海女人總顯得平心靜氣、溫柔嫻雅,她們聰慧而不囂張,溫和而不木訥,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別樣的靈氣與慧性。
說到臨海女人,首先讓人想到的一句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臨海女人有一種特別的書卷氣,她們不愧是歷史文化名城孕育出的女兒,得益于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儒雅之氣的浸潤;臨海女人總顯得平心靜氣、溫柔嫻雅,她們聰慧而不囂張,溫和而不木訥,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別樣的靈氣與慧性。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臨海有著濃重的文化氛圍。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段城墻,都寫著滄桑與厚重。歷史像一面巨大的篩子,篩掉輕飄的東西,只留下凝重,臨海是臺州人文氣息最為濃郁的一座城市。說到厚重,難免讓人想到死板二字,但臨海不是死板的,它有敦厚的古城墻,也有靈動的靈江和東湖水,有滄桑的紫陽街,也有浪漫的開滿玉蘭花的巾山路。這使得臨海女人身上也兼有含蓄與包容的特質。臨海人以巨幅廣告向世人昭示“臺州文化在臨海”“千年臺州府,滿街文化人”,雖有點王婆賣瓜的味道,倒也道出幾分實情。臨海人已經習慣了古城濃厚的文化味,地區機關搬遷到椒江二十多年了,臨海人還是對椒江“淡薄的文化氛圍”耿耿于懷。
我在臨海讀書的那些年,臨海有很多書店,走不了三五步,就見一家書店,時不時可以看到手捧書本安靜看書的女子。晨起到東湖散步,也會在湖邊碰到晨讀的美少女。老師專、百年名校臺州中學就在北固山下,當年那個名噪一時的亞洲大專雄辯賽的女辯手羅潔,就出在臨海。臨海女人的確是秀外慧中的。性格婉約。
我讀高中時來到臨海,一直到撤地設市才隨著大部隊搬到椒江。在臨海,我生活了十余年,對這座城市,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它不但充滿人文氣息,而且讓人內心平靜。這座城市沒有火焦氣,骨子里有一種坐看云起、閑庭信步的悠然。男人們的臉上總是淡定的表情,在喜怒不形于色的外表下,雖然鮮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卻有見過世面的豁達,也有深藏其后的隱忍。同樣,生活在這里的女人,說話辦事亦顯得格外沉穩。哪怕是在新華書店門口擺張小板凳補衣謀生的臨海女人,在窘迫的生活面前,依然有著那份從容。春天在臨海街頭叫賣白蘭花掙幾個小錢補貼家用的婦人,臉上的表情也是那么的恬靜。
臨海是座悠悠然的古城,滄桑、世故,少了點血性和激情,這個城市按照固有的節奏自在地運轉著。甚至連公交車,也不是那么緊張地而是按照小城的節奏開著,不像大城市里的一些公交車,開得逃命似的,讓趕車的人急三吼四。這個城市的居民,性格也是細致綿軟的,早上起來,慢悠悠地打一通太極拳、舞幾下木蘭扇,連跳的晨舞也是慢三慢四。起早爬長城或巾山的人,或者散步,或者遛鳥,都是慢吞吞的,好像個個過的都是與世無爭的生活。哪怕在江南古長城上吼它兩嗓子,也透著股放松的味兒,不像其他地方的人,霸氣沖天。
臨海的春天有著別樣的美麗,春天里的臨海美女簡直是蘭心蕙質和空谷幽香的結合體。一到驚蟄,滿城的玉蘭花開了,臨海的很多大街小巷成了花街,美女們騎著自行車穿行在玉蘭花下,簡直就是一幅充滿動感的江南春天畫卷。如果要選擇一幅最能表現臨海美麗的經典畫面,我會把畫面定格在春天玉蘭花下的美女。稍晚些,春雨多了,水汽氤氳的古城,行走著的臨海女子又成了戴望舒《雨巷》中的主角,她們有著“丁香一樣的芬芳”,“像夢一般地”飄過。臨海女人身上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婉約味道,最是令人稱道。這樣婉約的城市、這般美好的女子,真是值得“拼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如果說西湖是杭州的象征,東湖就是臨海的標志。以前東湖周邊,有軍分區,有高炮營,有警通連,還有417醫院。那時417醫院的女兵,個個都很精神,英姿颯爽,很是吸引路人的眼球,而軍分區的帥小伙很多,英氣逼人,總有不低的回頭率。
臨海美女有品位,在穿著上,她們有著精致、典雅的一面,臨海街頭,極少見到袒胸露背的濃妝女人,大多是化著淡妝、穿著素雅的女子。優雅而得體的臨海美女,與這個城市的景致與氣質是那么相宜。
臨海女人有著不急不慢的性格,你能想象一個臨海女人在臨海生活了五十多年,卻從來沒有爬過巾山嗎?這是我住臨海時,樓上的一位女鄰居親口跟我說的,聽了她的話,我還真有點不敢置信。
她說,巾山又不會搬走,早一天看遲一天看有什么關系啊。
聞聽此言,我不由感慨,臨海女人真是沉得住氣啊。
以柔克剛。
臨海女人說話輕聲細語,溫文爾雅,聽慣了臺州其他地方女人的高門大嗓,再聽聽臨海女人的吳儂軟語,優美柔和,婉轉動聽。
臨海女人性格沉穩,不急不躁,娓娓道來,她們有著水一般的柔情,而且這水的溫度保持恒溫,不會熱到噗噗翻滾,也不會冷到結成堅冰,總是保持在溫度計的中部。她們的性格也如水,置于方則方,置于圓則圓。她們是平和的,不傷人的,也是最好接近的。
臨海女人是出了名的好脾性,她們溫柔婉約,有青花瓷一般的潤澤氣質,她們心氣平和,即便意見相左,也不氣急敗壞,更不會針尖對麥芒跟你辯解一番,她會把自己的耳朵奉獻出來聽你抱怨,盡管她心里可能對你的話不以為然。在臨海街頭,吵架的場面比別的地方要少得多,這種隱忍溫順的性格,使得臨海女人普遍具有較好的人緣,在工作中,臨海女人是非常好的搭檔。在生活中,她們懂得照顧別人,有那種“你打瞌睡,她悄悄地放一條毯子把你腿腳蓋上”的細心和體貼。
臨海女人善解人意,在家庭生活中也習慣于以柔克剛,她們出嫁前是父母的乖乖女,結了婚是賢妻良母。南宋時臨海出過一個謝道清皇后,被冊立為皇后后,她著實坐了好些年的冷板凳,可這個臨海女人胸懷豁達,后宮相安無事,后來理宗也被感動了,因為愧疚,從此對她更好了,“禮遇益加焉”,謝皇后把臨海女人的以柔克剛發揮到極致。到現在也一樣,臨海女人在家庭生活中把進與退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估計全臺州,臨海的離婚率是最低的。的確,擅長以柔克剛的臨海女人,有什么樣的家庭矛盾不能化解呢!
臨海女人不太容易走極端,一個臨海少婦,發現自己的男人與另一女人關系曖昧,頻發短信,她不哭不鬧也不尋死覓活,而是在臨海人氣最旺的網站上發帖求證:如果一個已婚男人與另一女人一個月發短信700多條,每天早上發,中午發,晚上十一二點也發,電話每天也起碼通四五次,而且不讓自己老婆知道,他們之間關系正常嗎?
然后她在網上設置了投票方式:1.正常;2.不正常。
讓臨海網民投票幫她做判斷,很有點全民公決的味道。
臨海女人,真是冷靜得夠可以的。要是碰上性格剛烈的女人,估計老早殺上門去了,或者使出“一哭二鬧三上吊”這個放之各地而皆準的傳統撒手锏了。
臨海女人是賢內助,她們十分賢惠,不張揚和低調的性格使她們具備了好太太的素質。一個官人總結道,千年臺州府,曾經給了臨海女人比別地方女人更多的成為官太太的機會,原先很多的市長夫人縣長夫人都出在臨海。不過,地區機關搬遷至椒江后,臨海女人嫁個公務員、當個官太太的概率就小多了,原本潛在的市長夫人,現在最多是局長夫人。
其實,在我看來,臨海女人不管嫁給誰,嫁給當官的也罷,嫁給教書匠也罷,嫁給商人也罷,甚至嫁給販夫走卒,她們都安之若素。她們的性格中有認命的成分,她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平平靜靜、踏踏實實地過她們的日子。臨海女人望夫成龍的遠不如望子成龍的多。
隨遇而安。
臨海女人很少這山望著那山高,她們能夠平心靜氣地享受平淡、愜意的生活,她們似乎沒有別地方女人那么大的雄心壯志,看上去也沒那么高的心氣,她們不野心勃勃,不得隴望蜀,不攀比不折騰,這使得她們的人生顯得波瀾不驚,雖然少了些大富大貴的機會,卻也不會經歷大起大伏的落差。臺州各地涌動著一波波的經商熱、炒股熱、炒房熱,而在臨海這些總是不溫不火,燒不上勁。臨海女人那種安詳中的豁達和隨遇而安的品性,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里,成了不可多得的優點。
臨海女人生性溫柔賢淑,她們含蓄內斂,有一種蘊含于心的寧靜與從容,臨海女人的妻性和母性一般要大于女兒性。對感情,她們不會義無反顧,也不會壯士斷腕,做任何事不是決絕而更像是改良,有著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溫情,似斷非斷,似連非連。這使得她們的人生也打上這樣的性格印記:因為不決絕,有了可以回頭的余地,卻也少了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最大化的收益。
在臨海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作家,老家在義烏的龔澤華先生盛贊“臨海女人是青銅質的”,說她們古韻猶存,保留著我泱泱文明古國女性的傳統美德。我倒覺得,臨海女人更像是玉,溫潤而細膩,沉靜而恬淡,相處越久,越是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