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1 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意義
汽車在國民生產、生活及交通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汽車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汽車在給人們提供便捷、舒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如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為緩解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各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當今汽車工業的研究熱點來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而新能源汽車中作為傳統汽車向純電動汽車轉變過程中的過渡產品——混合動力汽車,在現今電池技術發展受一定約束的背景下,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1.1.1 汽車與能源及環境的關系
英國工業革命開啟了現代文明的帷幕,而汽車的出現則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史的發展。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以來的100多年里,汽車改變的不僅是人類的交通工具,更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汽車在給人類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遠超過10億,有數據稱,到2050年世界汽車保有量將達25億輛,其中主要增幅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署(IEA)的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交通領域消耗了全球57%的石油資源,并預計2020年的消耗量將占全球石油總消耗量的62%以上。2014年11月12日,國際能源署在《全球能源展望》中稱,中國石油消耗將在20年內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但是,現階段我國已經面臨著石油供給日益緊張的局面,因此,推行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而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推進我國交通能源轉型戰略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對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都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在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下,我國汽車工業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2009年我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2011年,我國的汽車產銷數據分別為1841.89萬輛和1850.51萬輛。201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約占全球總產銷量的1/4。2014年我國汽車產銷數據分別為2372萬輛和2349萬輛,同比增長7.3%和6.9%,已連續6年穩居全球汽車產銷量首位。可見,我國市場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汽車市場。
然而,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依然很低,截至201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01輛,僅為美國的12.5%。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億輛,因此,我國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但是,我國剛達到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以上),石油供應日益緊張。大量汽車的使用帶來了兩大突出問題: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其中,能源危機已經在國際上引發了多起戰爭;而汽車在運行時排放的大量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以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會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消極影響。從圖1-1可以看到世界主要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國。

圖1-1 世界主要國家的CO2排放情況
因此,在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它們對人們生活,甚至國際環境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必須盡快實現交通能源轉型,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局面。
1.1.2 汽車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雖然汽車工業發展面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兩大主要問題,但汽車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仍無法被撼動。汽車是“改變世界的機器”,是推動社會進步的車輪,汽車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的普遍使用,改變了經濟社會結構,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經濟、文化、生活體系,更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推進了社會進步,促進了經濟發展。對于蓬勃發展的我國來說,新型工業化過程中,汽車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其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日益凸顯。汽車工業的發展將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汽車工業必定在社會進程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汽車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①汽車逐漸成為生活必需品 汽車從奢侈品變成了一件日常商品,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觀念和生活質量發生了巨大改變,使很多人對時間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時刻表。因此,汽車已經成為自由的象征,人們購買汽車更多是為了改變一種生活模式。
②汽車增加了勞動就業率 汽車工業的發展能夠給社會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在我國,有數據顯示,2002年末,汽車行業及直接相關就業職工總數約3345.4萬人,占全國從業人數的4.5% (全國從業人數,2002年末按73740萬人計算),即在我國從業人數當中,平均每22個人就有1個人從事與汽車產業有關的工作。因此,汽車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極大促進了社會穩定。
③汽車加快了公路網和城市化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快速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的發展也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高速公路網的迅速建立為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汽車在聯系城市、城鎮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已成為一種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大量汽車的使用促進了公路的建設,而公路網的延伸又進一步增大了汽車需求量。
④汽車開拓了汽車服務貿易市場 汽車工業的每個環節,從市場、研發、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直至后勤,都已經超出了國家范圍。由此而產生的貿易、法律、環保及產業經濟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汽車工業本身。同時,與汽車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汽車服務貿易市場迅速發展,在發達國家已發展形成成熟的二手車置換、保險、信貸、維修、保養、租賃、物流、貿易和回收利用等業務。
⑤汽車產生了一系列新生事物 汽車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多種衍生新事物,如汽車購置階段的車貸業務、汽車使用階段的車險業務,以及汽車租賃、汽車維修企業和二手車市場等。汽車展會、汽車藝術及汽車旅館更是成為了發達國家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改變了人們生活和思維方式。另外,汽車交通的便捷性也改變了城市結構,淡化了人們的區域觀念。
(2)汽車在當代社會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
①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增幅中的地位 汽車既是高價值的產品,又是批量大的產品,因而它能夠創造巨大的產值。2007年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達22425.48億元,銷售總產值為21937.99億元。2008年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為25887.14億元,同比增長15.4%;銷售總產值為25546.24億元,同比增長16.4%。2009年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為33423.45億元,同比增長29.1%;銷售總產值為32753.26億元,同比增長28.2%。2010年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為45473.95億元,同比增長36.1%;銷售總產值44721.7億元,同比增長36.5%。2011年,全國汽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9994.89億元,同比增長16.82%;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49219.96億元,同比增長16.72%。2012年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已達到52900億元。
②汽車工業在工業化過程中的作用與地位 在工業化過程中,汽車工業作為龍頭產業,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其上游產業的發展,如鋼鐵、有色金屬和橡膠等產業;也對其下游產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汽車維修、銷售、道路、運輸、金融和保險等行業。
③汽車工業對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影響 汽車工業的繁榮是一個國家工業整體實力提升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增長的重要表現。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汽車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制造水平不斷提高,汽車產業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攀升。作為一個新興的汽車大國,我國擁有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汽車工業的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增強我國的國際核心競爭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汽車工業已成為拉動國家綜合實力增長的重要途徑。
(3)汽車在當代社會工業崛起中的作用
自19世紀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至今,汽車的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汽車制造業也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產業。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汽車,沒有汽車,我們也許“寸步難行”。毫不夸張地說,汽車工業實際上就是現代工業的縮影。汽車作為各種高新技術集成的“藝術品”,其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人類工業的發展史。每一次技術的進步,每一次生產的革新,都極大地促進了汽車行業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數控技術、納米技術、渦輪增壓技術等一系列現代高新技術已經在汽車制造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合理運用這些高新技術,現代汽車動力性、經濟性、操縱穩定性等得到了極大提升。例如,運用電子技術研究發展的汽車防抱死控制系統(ABS)、驅動力控制系統(TCS)以及穩定性控制系統(VSC)等車輛控制系統,大大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與舒適性。在當前能源緊張與環境污染的背景下,節能減排是當今汽車技術發展創新的潮流。圖1-2表示了各國制定的2015年或2016年車輛排放法定目標及各國2009年車輛實際排放量。可以看出,2009年的CO2實際排放量距離法定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過新技術的運用,才能使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和排放量達到標準的要求。

圖1-2 各國汽車CO2減排目標
汽車作為各種高新技術結合的產物,其發展與進步要求當前工業水平相應地發展與進步。一個國家的汽車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核心科學技術的競爭力。當前世界各國在汽車領域內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各國核心科學技術的競爭。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的綜合運用,不斷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開發各種新車型,已經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迅速崛起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對于汽車產品的需求量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市場需求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也不斷刺激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時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也為新技術的發展拓寬了空間。新技術的發展與汽車的生產規模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不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就沒有開發新技術的可能。國內外的經驗表明,不到年產30萬輛規模,開發車身就可能得不償失;沒有年產50萬輛的規模,開發底盤件也養不起開發隊伍。作為汽車消費的需求大國,從我國的汽車產量的變化便可以了解到市場的前景:用39年的時間實現了汽車生產的第一個百萬輛,用8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二個百萬輛;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三個百萬輛。這種增長速度充分體現了我國汽車發展的廣闊前景。充分利用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利用已具規模的生產方式,采用新的技術,降低開發成本,提升產品的性能,并以新產品的優良品質和高的性價比刺激新的消費需求,使我國汽車工業健康、良性發展,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