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貝母《本經(jīng)》中品

【釋名】莔、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shí)。弘景曰: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

【集解】恭曰:其葉似大蒜。頌曰:二月生苗,莖細(xì),青色。葉亦青,似蕎麥葉,隨苗出。七月開花,碧綠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黃白色,如聚貝子。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fēng)痙。療腹中結(jié)實(shí),心下滿,洗洗惡風(fēng)寒,目眩項(xiàng)直,咳嗽上氣,止煩熱渴,出汗,安五臟,利骨髓。消痰,潤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燒灰油調(diào),敷人畜惡瘡,斂瘡口。

【發(fā)明】承曰:貝母能散心胸郁結(jié)之氣。今用治心中氣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好古曰:貝母乃肺經(jīng)氣分藥也。

【附方】1.憂郁不伸,胸膈不寬: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服七十丸,征士鎖甲煎湯下。

2.化痰降氣,止咳解郁,消食除脹:用貝母去心一兩,姜制厚樸半兩,蜜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五十丸。

3.乳汁不下:貝母、知母、牡蠣粉等分,為細(xì)末。每豬蹄湯調(diào)服二錢,此祖?zhèn)鞣揭病?/p>

4.吐血不止:貝母炮研,溫漿水服二錢。

5.小兒鵝口,滿口白爛:貝母去心為末半錢,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繳凈抹之,日四五度。

6.乳癰初腫:貝母末,酒服二錢,仍令人吮之,即通。

7.紫白癜斑:①貝母、南星等分為末,生姜帶汁擦之;②以生姜擦動(dòng),醋磨貝母涂之;③用貝母、百部等分為末,自然姜汁調(diào)搽。

浙貝母

莖單一,直立,圓柱形。葉無柄;莖下部的葉對(duì)生,狹披針形至線形;中上部葉常3~5片輪生。花單生于莖頂或葉腋,花鐘形,俯垂;花被6片,淡黃色或黃綠色。蒴果卵圓形,有6條較寬的縱翅。分布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初夏植株枯萎時(shí)采挖鱗莖,洗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林甸县| 佛坪县| 柯坪县| 犍为县| 澄城县| 广德县| 玉林市| 宁阳县| 宣汉县| 越西县| 临邑县| 宁城县| 玉溪市| 乐至县| 株洲县| 峨边| 封开县| 五原县| 苏州市| 腾冲县| 迁安市| 友谊县| 德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西吉县| 关岭| 正宁县| 新龙县| 永仁县| 东兰县| 青田县| 门源| 望谟县| 沙洋县| 肃宁县| 元朗区| 陕西省| 玉门市| 金山区|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