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綱目:簡明彩圖版
- (明)李時珍著 岳桂華 楊高華編
- 725字
- 2019-01-03 00:53:29
益智子宋《開寶》
【釋名】時珍曰: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
【集解】顧微《廣州記》云:其葉似襄荷,長丈余。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寸,無華萼。莖如竹箭,子從心出。一枝有十子,叢生,大如小棗。其中核黑而皮白,核小者佳,含之攝涎穢。或四破去核,取外皮蜜煮為粽食,味辛。時珍曰:按嵇含《南方草木狀》云:益智二月花,連著實,五月、六月熟。其子如筆頭而兩頭尖,長七八分。
仁【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遺精虛漏,小便余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鹽同煎服,有奇驗。
【發明】劉完素曰:益智辛熱,能開發郁結,使氣宣通。王好古曰:益智本脾藥,主君相二火。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三藏互有子母相關之義。當于補藥中兼用之,勿多服。時珍曰:益智大辛,行陽退陰之藥也,三焦、命門氣弱者宜之。
【附方】1.小便頻數,脬氣不足也:雷州益智子鹽炒,去鹽、天臺烏藥等分,為末,酒煮山藥粉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2.心虛尿滑及赤白二濁。益智子仁、白茯苓、白術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3.白濁腹滿,不拘男婦:用益智仁鹽水浸炒、厚樸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4.小便赤濁:益智子仁、茯神各二兩,遠志、甘草水煮各半斤,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湯下五十丸。
5.香口辟臭:益智子仁一兩,甘草二錢,碾粉舐之。
益智
叢生草本,高1~3m。葉片披針形,葉舌膜質,二裂,被淡棕色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苞片膜質,棕色;花冠管狀,裂片3,長圓形,上方1片稍大,先端略呈兜狀,白色;唇瓣倒卵形,粉紅色,并有紅色條紋。蒴果球形或橢圓形,干時紡錘形,果熟時黃綠色或乳黃色。分布于廣東和海南。夏、秋間果實由綠變紅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