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高良姜《別錄》中品

【釋名】蠻姜,子名紅豆蔻。時珍曰:陶隱居言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

【集解】頌曰:今嶺南諸州及黔、蜀皆有之,內郡雖有而不堪入藥。春生莖葉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許。花紅紫色,如山姜花。時珍曰:紅豆蔻花叢生,葉瘦如碧蘆。春末始發,初開花抽一干,有大籜包之,籜拆花見。一穗數十蕊,淡紅鮮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則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齊瓔珞及剪彩鸞枝之狀。每蕊有心兩瓣,人比之連理也。其子亦似草豆蔻。

【氣味】辛,大溫,無毒。

【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下氣益聲,好顏色。煮飲服之,止痢。治風破氣,腹內久冷氣痛。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癖,除瘴瘧。

【附方】1.霍亂吐利:火炙高良姜令焦香,每用五兩,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亦治腹痛中惡。

2.霍亂腹痛:高良姜一兩銼,以水三大盞,煎二盞半,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便止。

3.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大治心脾疼及一切冷物所傷。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研末,面糊丸梧子大,每食后橘皮湯下十五丸,妊婦勿服。

紅豆蔻【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腸虛水瀉,心腹絞痛,霍亂嘔吐酸水,解酒毒。治噎膈反胃,虛瘧寒脹,燥濕散寒。

【發明】時珍曰:紅豆蔻,李東垣脾胃藥中常用之,亦取其辛熱芳香,能醒脾溫肺、散寒燥濕、消食之功爾。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高良姜

高30~110cm。莖叢生,直立。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全緣;葉鞘開放,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冠管漏斗狀,花冠白色而有紅色條紋。蒴果球形,熟時橙紅色。分布于臺灣、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和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茶陵县| 山阳县| 石家庄市| 库车县| 涞源县| 武汉市| 大港区| 读书| 科技| 禹州市| 诏安县| 宜宾市| 广州市| 安徽省| 达尔| 寿宁县| 卢龙县| 水城县| 郴州市| 娄烦县| 宕昌县| 玉林市| 思茅市| 仪征市| 泉州市| 门头沟区| 桦川县| 融水| 靖西县| 图们市| 图木舒克市| 玉龙| 铜川市| 呼和浩特市| 宾川县| 岑溪市| 大新县| 乐山市| 宣威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