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譜:頂尖咨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 (日)大石哲之
- 1113字
- 2019-01-02 22:02:16
03 用數據、事實說話
重要性 ★ ★ ★
難易度 ★ ★ ☆
進入咨詢公司后,即使是在入職第一年,也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比自己年長且經驗豐富的客戶。為什么可以做到這一點呢?就是憑借用數據說話。在咨詢項目中,負責對接咨詢公司的人一般是客戶公司中有一定職位的人,而且主要負責人都是董事或部長級別,年齡大多在50歲左右。到現場跟我接觸的科長或領隊多是35~40歲。總之,在當時還是新人的我看來年齡都很大。
咨詢公司新人也是作為一個戰斗力被派到經驗豐富的客戶面前,盡可能和他們一對一地溝通。為此,事實依據是必要的。這個事實依據是什么呢?
在無法撼動的“事實依據”中,要用數據說話
事實依據就是指真實的案例或數據。換句話說就是誰也無法動搖的事實,而不是自己的經驗和漂亮話。最能代表事實的是“數據”。數據是誰也無法撼動和否認的,用數據說話最有效。
當新人時期即將結束時,我明白了:一個毫無經驗的咨詢師唯一的武器就是數據。
假如“世界通用語”存在的話,它應該不是英語而是數據。而且不是艱澀難懂的數據,而是銷售額、出貨量、成本、利潤率等簡單的數據。
我在新人時期曾被派去參與以“提高銷售效率”為課題的項目。至此,我才有機會和客戶一對一地溝通。這次機遇是源于我對某公司營業人員的行為得出的數據分析。
營業員究竟應該去拜訪哪些顧客呢?
自然是那些經常照顧公司的老顧客了。說得明白一點就是那些“有大量預算,并實際上準備購買公司產品的顧客”。
那么,公司的營業員有沒有認真地去拜訪這些顧客呢?
道理上應該定期去拜訪的,但實際如何呢?這需要用數據來證明。
當時經理指示我去分析這些數據。這個工作要踏踏實實做,是典型的新人咨詢師需要完成的工作。
首先是收集銷售部門的每日工作匯報,整理匯總誰去了什么地方、有過幾次拜訪,然后拿出實際的銷售業績與市場分析,以及公司提供的市場規模數據等資料,和之前的匯總做對比。
從最后分析結果發現,該公司的營業員頻繁地拜訪那些已經使用該公司產品的顧客,而拿不出足夠的時間去拜訪那些有預算卻沒有談妥的顧客。
這正是部長想要了解的。其實,部長對于自己公司銷售人員的工作情況怎么樣心里都有數。雖然隱約地感覺到問題,但是沒有實際數據去把握現狀,沒有讓人信服的“證據”。因此咨詢師就做了相應調查,事實也正是如此:營業員經常去的不是有預算的地方,而是容易打交道的地方。
將一些憑感覺想到的問題落實在“數據”上,變成清晰明確的“證據”,更容易讓人理解和信服。
部長看到分析數據,發現自己的直覺被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了,對調查結果表示非常認可。毋庸置疑,這個結果對公司員工來說自然是很大的震撼。但是數據證明的事實,誰都無法否定懷疑。員工們即便有點不情愿,也只能接受。
隨后,我們在客戶公司內部說明改革的必要性時,這些分析數據成為了重要的引用資料。(當然,向客戶公司的部長報告該分析數據的不是我這個新人,而是當時的經理。)
很多人對這種數據分析產生了興趣,還有人問我是否能做一個簡單的系統來迅速獲取我分析的數據。我也確實制作了這樣的系統,該系統也成為后來構建全面市場分析系統的契機。從此,我開始負責收集和分析市場相關數據,上司也第一次在客戶面前介紹我是數據分析的負責人。
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新人,既沒有什么經驗,也對經營管理一竅不通。但當我將客戶沒有明確把握的現狀用數據呈現出來后,上司便認可了我的價值和能力。
數據才是新人的武器
無法撼動的事實,是新人最有力的武器。
比如說自己感覺到公司內存在效率低、工作安排不合理、無用功等問題,想要改善這些問題。
此時,如果只說:
“○○效率比較低。應該改善這個情況,我們要有危機感。”
對方一定不接受。即使鼓吹危機感也只會起反作用,別人會覺得“一個新人怎么還敢這么頤指氣使。”
因此,越是新人越要抓事實。
即便是新人,如果建議符合實際,大家也會認真傾聽。
主觀意見可以不認同,而客觀事實卻不得不正視。
自己發現有問題時,首先要收集實際數據。這時不要籠統地收集,而是詳細、具體地收集。
比如說,就像街頭調查員拿著計數器統計出來的數據,這種并不是在網上、在報上看到的數據,不實地統計就無法得出的數據才是最有效的。比如:
誰做了什么事情,做了幾次?
哪些東西,在什么時候,被使用了幾次?
去收集統計這些數據吧。這時候才應該用計數器做現場調查。
只要你統計的數據有價值,它至少不會被完全忽略。并且這些踏踏實實的工作也是新人應該做的。
毫無經驗的新人職場的唯一武器就是數據。
只有獨一無二的,自己獨立統計的數據才是有用的數據。